2003年出生的Cindy就讀於上海平和雙語學校,從小喜歡唱歌。在Cindy媽媽看來,孩子如果純粹的唱歌,擔心她只是三天的熱度,其興趣的持續度上一定不夠,媽媽希望能有更好的愛好維繫方式,若從創作的維度來出發,堅信孩子可以做得更好。
2014年,11歲的Cindy,機緣巧合接觸到朱櫟霖(Cici)老師的音樂教育4.0的MIDI音樂課。當時在國內,沒有人會教授這類課程。而國內其他的音樂學習途徑卻很多,傳統的器樂學習也比較成熟。音樂的課外學習在學校不是主課,通常也不會是家長們的首選。
在Cindy媽媽看來,MIDI音樂課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她相信孩子的心態很重要,你會什麼,學會什麼,這些都是外界的東西,孩子以後的競爭一定比父母的年代更激烈。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競爭。如果心態壞掉了,孩子會再多的東西也沒有用。
Cindy的MIDI音樂創作的過程,她的狀態,讓我們瞬間有被帶入的感受,其實這只是一個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個表象,這裡面的價值到底在哪呢?這裡面本身有創作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這裡面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優越性和成就感。
後喻文明產生出各種文明信息,人們的專注力已被各種屏幕和各種信息所帶走,注意力被切分的過於碎片化之後,現代人的專注度也隨之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和挑戰。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也呈下降趨勢,Cindy有這樣的專注度聚焦在自己的創作上,就這件事的本身來講,就是其最有優勢彰顯。
我對優越感這事一直很不屑,因這樣的優越感是由原有個體主動釋放出的信號,讓人知道她有這樣的優越感的自我感覺。而Cindy的這種優越感根本並不是來自於她本身,而是作為旁觀者的我,感到這樣的優越感是這麼的自然,這是一種個人沉浸專注的魅力吧,我相信這是音樂讓人形成的強大共情能力。
2017年,在上海創客嘉年華的音樂教育4.0節目表演上,作為旁觀者的我,覺得Cindy表現的已很不錯了,聽Cindy媽媽私下介紹說,孩子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下場後就哭了。
孩子對自己表現上的要求,遠遠高於我們這些旁觀者;說實在的,在這樣流變的時代,在這樣流水的觀眾席下,沒有多少觀眾會真正關心表演者是誰,他有多用心。
但舞臺上的Cindy,全然無視這些,反而更加關注,專注於自己的表現,忘記周遭一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去完成創造,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在牽引著她呢?我相信這是美的力量,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完美原創作品的力量;讓自己與創造出的作品完美融合。
MIDI的學習與其他方面的音樂學習不太一樣,孩子在學習方面的枯燥度會相對小一些 ,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創作的過程,而創作的過程,都是有變化的,孩子所體會和感知到的東西總有新東西的湧現。與樂器和繪畫學習中的反覆練習的枯燥感完全不一樣。枯燥了可以隨時換歌,音樂只是你的素材,創作的是自己喜歡的歌曲,傳統音樂學習裡很難有這樣的自由度。
好聲音大賽上,更多選手是去背誦歌曲,把歌曲演繹完整就好。Cindy則從對歌曲的理解,捕捉歌曲背後的情緒,如:悲傷的還是開心的,會從情感方面去表現歌曲,這就是音樂背後的同理心,這就是共情。
在孩子編曲和素材方面,感知和感受到的音樂細節更加的豐富。孩子在情緒的體驗上會更加的飽滿和豐富。在MIDI的創作表現上,Cici老師會更加的強調情緒的表達,如,表達悲傷的時候,會用到什麼樂曲,用到什麼樣的編曲,快的,慢的等,表達快樂的時候,是用到什麼樣的節奏。
這個過程,會把孩子的情緒調動到創作的編曲中,平日裡感知和感受到的節奏和樂曲,很可能一帶而過,可是在製作的過程裡,就需要掰開了,揉碎了,再重新混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作品。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會更先於別的孩子,懂得情緒的變化。 孩子感知的訓練會得到更細膩度訓練,敏感度上,會比別的孩子更加的強。
孩子的學習,不是我們身為教師,或者身為家長的目標,而是希望孩子因為學習了,給孩子帶來持續的內心自我實現的體驗,真正尊重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去完成所謂的大人的夢想。
(本文由觀內科技教育總監黃冠傑整理自上海平和雙語學校Cindy和Cindy媽媽的故事。文章有刪減和修改。)
註:1、Cindy 是Cici(課程領銜專家朱櫟霖老師)在國內第一個接受音樂教育4.0 MIDI音樂教育的學習者; 2、Cindy取得了2016年度「平和好聲音」大賽冠軍。
蒲公英教育智庫聯合觀內科技教育向全國中小學推出音樂教育4.0課程聯盟校,希望讓更多的孩子真正受益於音樂教育。
【課程體系】
文化課程 & MIDI製作課程(第一階)
一、文化課程
二、MIDI 創作
搖滾篇
認識樂器
認識音色,情緒色彩
學會玩各種MIDI樂器
多軌道製作
多軌道錄製
MIDI剪輯
編曲
效果器, 混音
中國古詩篇
中國民族樂器篇
世界音樂篇
電子音樂篇
嘻哈音樂篇
爵士篇
流行音樂篇
【課程目標】
1. 人才培養目標:以音樂為主,幫助學校的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以全球音樂通行的語言-MIDI,結合中國傳統音樂進行創作,將中華民族的經典,介紹給世界。
2. 教師專業成長目標:促進音樂教師專業成長,實現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創作自己音樂作品。
3. 學校文化發展目標:以PBL進行教學組織,實現學校創新教育發展,實現校本教學的創造和研發,製作出帶有學校文化色彩的音樂作品。
【聯盟校服務】
服務項目
服務細則
宣傳
報導
跟蹤報導
新校長傳媒、星教師傳媒及新校長雜誌、「新學習」手機客戶端、蒲公英大學、教育創新年會等對各聯盟學校的課程實施情況及成果進行全方位報導
教師
培訓
到校培訓
課程專家一年一次到校培訓
線上課堂
一年12次線上指導課程
線上答疑
課程專家隨時答疑
課程
資料
教師手冊
提供給老師學習和操作課程的教師手冊
學生手札
提供學生手札
教學資源包
提供課程教學相關資源包
特色
指導
校本課程開發指導
指導學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遠程)
附加
服務
線下活動/
峰會
享受音樂課程線下活動/峰會免費名額以及優惠價格
校本課程定製服務
為學校量身定製音樂特色課程
【招募對象】
中國大陸地區全日制中小學、國際學校、教育局
【機構支持】
蒲公英教育智庫 觀內科技教育
【聯 系 人】
王老師136-2979-4811/023-67515741
【電子郵箱】
course@dett.cn
【地 址】
重慶市渝北區新南路11號人和天地4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