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影片一直是行業、媒體和大眾關注的重點,和許多國際影展一樣,開幕影片的選擇通常是層層篩選多方鑑定,代表了影展的宗旨、旨趣和方向。
北京紀實影像周作為國家級紀實影像平臺,立足本土堅持國際視野,以紀實影像把握時代脈動,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展現了中國紀實影像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家國擔當,也是砥礪前行的中國的時代縮影。
讓我們從開幕影片開始,一起重溫經典,感受「紀實之美」!
《落地生根》
2017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影片
導演:柴紅芳
攝影:安同慶 王童
類型:紀錄片
聯合製作:中央電視臺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
雲南廣播電視臺
怒族大哥老阿所在的沙瓦村,座落在怒江大峽谷的山脊上。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直過民族,加之受特殊地理條件所困,他們至今仍沿襲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困頓於勤勞卻無法脫貧的泥澇。
作為本屆紀實影像周的開幕影片,柴紅芳導演的紀錄片《落地生根》講述雲南怒江深處一個怒族小山村沙瓦村退耕還林的故事,記錄了熱愛土地、憧憬未來的沙瓦村村民在政府幫扶下脫離貧困、改變命運的過程。
「我心裡一直有個願望,就是中國故事能讓世界看見。」柴紅芳認為,中國正在經歷波瀾壯闊的歷史性變革,紀錄片人應當抓住機遇,無愧於這個時代,作歷史忠實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我的時代和我—許淵衝篇》
2018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影片
導演: 劉軍衛 / 楊躍強 / 朱允 / 李茹涵
編劇: 楊躍強 / 朱允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40分鐘
《我的時代和我—許淵衝篇》,該片跟拍了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展現「20後」的許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一位翻譯家的視角,詮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及中國翻譯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故事圍繞一次骨折展開,2017年許淵衝已是94歲的高齡,每天仍堅持半個小時的鍛鍊。在深秋的一個晚上,夫人照君沒有等到老爺子回來的敲門聲,卻等來了令人心驚的消息——許老先生在家附近的一條小巷子裡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也直接導致了長達半月的住院。
但在先生嘴裡,卻變成了「很明亮的路,月光如水,從某個意義上還摔得蠻美的」,在病床上的徐老先生也心念著未竟的莎士比亞翻譯事業。中國古代文人的浪漫精神,以無數華美的詩歌為載體,就在過去的每一篇翻譯中,慢慢融入了許淵衝的骨血裡。作為一個富有「書銷中華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盛名的翻譯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文學事業。
許淵衝先生親臨影像周現場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2019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影片
導演:李成才、周葉
類型:紀錄片
每集時長:50分鐘
出品: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
製作:北京木子合成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已知的植物有三萬五千種,佔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這裡是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美的歷程,傳播萬裡、綿延不絕。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該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中國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影響世界的故事。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共10集,分為《植物天堂》《茶樹》《桑樹》《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園林》《花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