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們聽沒聽說過育兒博主粥悅悅,她是一名三胎媽媽,擅長以漫畫的形式把當媽媽的酸甜苦辣給畫出來。粥悅悅微博粉絲150萬,是個不折不扣的大V。
12月30日,她曬出了自己懲罰2女兒小米的經過,瞬間上了熱搜,網友都沸騰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上周末,粥悅悅一家打算去珠海長隆玩。出發前晚,粥悅悅要求三個孩子都完成學習任務,否則就要留家裡。結果老二以身試法,沒有完成。然後任她哭破喉嚨,粥悅悅也沒絲毫動搖,匆匆告訴孩子如何燒水,泡粉絲不挨餓後,就帶著另外兩個孩子去了珠海。
最後的結果就是粥女士年僅6歲的二女兒,一個人在飢餓、孤獨、恐懼中度過了足足13個小時。
想一想,一個6歲的孩子,面對父母帶哥哥妹妹出去,留下自己一個人在家的那種孤獨和絕望,任她如何哭鬧都不能動搖媽媽決絕的心。
這孩子一定餓狠了才會嘗試笨手笨腳在家泡粉絲,很可能水也沒燒開,用半生的水把粉絲泡開後囫圇湊合了一頓。為了不一個人在家過夜,一邊哭一邊趕作業趕到晚上10:30,又在黑暗和恐懼中生熬了2個小時。
旁人都覺得心疼,而親媽的感想竟然是「感謝自己變得如此心狠手辣」。虎媽都沒她虎吧!
可原本粥悅悅在我印象裡並不是這樣「心狠手辣」款的媽,幾年前我關注她的時候,她還是個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笨手笨腳的媽媽,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她都束手無策。
懷著好奇,我去翻了粥悅悅的微博和公眾號。想看看一個中年老母親是怎麼瘋了的。在用發展心理學剖析她這次對孩子的傷害之前,我想先分析一下粥悅悅本人。作為一個大部分生活都曝光在微博、公眾號的育兒博主,這點還蠻容易的。
粥悅悅女士寫微博,開公號這幾年,差不多就是她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她換了大房子,有底氣生三胎,從一個996的社畜進化到了精英階層,小孩也從普通公校轉到了精英私校,興趣班從語數外這些剛需進階到了馬術。
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有錢則雞娃。
女人是男人成功的標誌,而孩子是女人成功的標誌。
以前的粥悅悅是快樂教育和孫瑞雪「愛的教育」的忠實擁躉,可現在她全盤否定了這些,否定了過去的自己。
曾經她分享了很多《愛和自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可現在,她卻開始抨擊孫瑞雪沒把自己兒子教好,也害得她把孩子寵壞。
粥悅悅開始慢慢地向虎媽靠攏,公開嫌棄老大老二,說他們是練廢的大號,我不知道兩個娃有朝一日看到娘親的微博要作何感想?難怪老娘拼命也要生老三,原來是嫌他倆廢了。
她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了一家據她說十分小眾,非常牛,不對外招生,網上查不到的學校。(她說得沒錯,我確實沒查到這個BIEE),老大老二兩個學渣開始翻身農奴把歌唱。(主要是粥悅悅女士翻身農奴把歌唱)
她開始讀自己過去最不屑一顧的育兒書《虎媽戰歌》,並產生了惺惺相惜的共鳴。可能是粥悅悅女士家裡沒有狗的緣故,她順便用虎媽這一套雞起了老公。
她甚至開始暗搓搓地打娃,不讓粉絲看她打孩子的過程,只是昭告天下,老娘也是一個敢於對孩子下手的人了。
孩子們怕她,給她取外號「魔鬼媽媽」,粥女士不但不改,甚至還自鳴得意。
可以說粥悅悅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世人,什麼叫:人是會變的。
其實教育理念的改變也算不得什麼。君不見:
男人窮的時候對髮妻詛咒發誓: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那時候他是真的愛。
等到他發達了,毫不留情地把女人棄之如敝屐,黃臉婆笑是錯,哭是錯,連呼吸都是錯時,他也是真心那麼想。
當媽的變心也是真心的。以粥女士為例,長子剛出世,初為人母,孩子那樣小小一隻,還有過敏,當時全副心思無非是:只要孩子能健康長大,就心滿意足了。
後來她粉絲慢慢多了起來,小孩雖不爭氣,雖然能跟很多人產生共鳴,俗稱增粉,但到底意難平。
憑什麼呀?老娘好歹躋身精英了,有的是錢雞娃,想去什麼培訓機構就去什麼培訓機構,他們不要錢都巴不得我兒能去,好給他們打廣告,怎麼就跟這些十八線縣城的粉絲崽兒一個衰樣?
而粥悅悅具備普世意義的是,你會發現女人跟你科普什麼育兒理念、推薦什麼育兒專家,並不在於這個理念本身是對是錯,最關鍵的是:能不能為她所用?
這就好比,古代皇帝們爭什麼黃老還是孔孟,有誰真的在乎誰更有理?無非是哪家更對皇帝的胃口就選哪家。
粥女士深諳此中真諦。
最近深得朕心的是英國人王爾德,上圖是粥悅悅微博的截圖,線都是粥女士自己劃得,於是你們就知道了,為啥她會喪心病狂地把6歲的小女兒一個人關在家裡13小時之久,不就是這句「不要讓孩子輕易得到她想要的東西,最好讓她付出相應的努力、等待和代價。」
王爾德先生很無辜,他決計想不到自己的一句話讓百多年後,大洋彼岸的一個6歲小姑娘在寒冷、飢餓、黑暗、恐懼中度過了13個小時。如果他知道,他大概掀開棺材板也要說一句:老子情願沒寫過!
接下來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粥女士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把人根據依戀關係分為安全型、迴避型、纏人型、和混亂型。
安全型依戀:媽媽一直有求必應,孩子很有安全感。
迴避型依戀:媽媽一直忽視小孩,小孩長大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纏人型依戀:媽媽時好時壞,好起來有求必應,壞起來甚至會攻擊孩子。
混亂型依戀:媽媽經常攻擊孩子,虐待孩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暴力,或者抑鬱。
原本粥女士是以培養安全型小孩的方式和孩子相處的,可是現在她轉型了。她在打老大,關老二的過程中,實際上影響到的是三個孩子。
人類是有同理心的,小貓小狗受了傷,都會讓人落淚,何況一母同胞?三個孩子中的老大,轉型最晚,受到的影響相對也越小,最慘的就是實際被拋棄的老二和目睹這一切的老三。
對於6歲和3歲的孩子來說,若干年後,她們再也不會記得被拋棄那天,寫了什麼作業。她們只會產生對親密關係巨大的恐懼:如果我做得不夠好,即使親密如媽媽,也一樣說拋棄就拋棄。而為了取悅我愛的人,我願意做任何事!我也必須同意做任何事。
粥悅悅女士可愛的小米和又米,將會成為纏人型依戀類型,而這樣的女孩是很容易被PUA的。不知若干年後,粥女士賺得億萬家產,卻被女兒拱手送人時,會不會想起,這一切的種子就埋藏在2019年快要結束的那個冬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