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顯露記憶,銀幕邂逅人生。讀者朋友們好,歡迎來到顯影實驗室,一起激活你的電影印象!點擊加【關注】,顯影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
相信很多影迷朋友對影院復工後最大的期待之一,就是原定7月17日上映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Tenet)了。當然這裡還存在更多不確定性,即便7月影院能開門,諾蘭的新片也不一定就不撤檔。不過這些控制不了的事,我們糾結了也沒用,還是把目光放回影片本身吧!
《信條》從立項至今,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如同諾蘭以前的習慣一樣,總是儘可能把謎底放到最後再揭曉。即便前段時間影片官方放出了第二版預告,好像給出了更多信息,但其實又帶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顯影君就帶大家捋一捋,一起猜猜看《信條》到底會長怎樣,真的會是《盜夢空間》或《星際穿越》第二嗎?
《信條》劇照,圖源:Robots & Dragons
Tenet在電影的時空裡究竟意味著什麼?聽起來這像是一個一般性的概念,正如預告片中馬丁·多諾萬對約翰·大衛·華盛頓說的,它是整個世界的軸心。僅僅是提到「Tenet」,就可能讓我們的男主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但也可能讓他被殺。它既可以開啟正確的門,也可能打開錯誤的門。它是未來的人們所需要的。那麼,片中的人們究竟在爭奪什麼呢?
毫無疑問《信條》要處理時間的問題,這當然也是諾蘭一貫鍾意的主題。預告片明確告訴我們,《信條》裡出現的不是時空穿越,而是時間逆轉(time inversion)。從汽車解體到子彈回到槍管,預告片裡的多個細節都告訴我們逆轉時間將是電影的一個關鍵,但它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
克里斯多福·諾蘭,圖源:Cover Media
這是一種只發生在特定時刻的現象,還是整個世界都被顛倒?時間倒轉是被有意識觸發的,還是某種意外或實驗導致?顯然玩弄時間已經不是《信條》的秘密,但為什麼會存在時間倒流以及這一切如何發生,應當是這部大片將在影院中向我們解答的一個核心。
在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發現,約翰·大衛·華盛頓和肯尼斯·布拉納的角色經常戴著氧氣面罩。布拉納扮演的俄羅斯人大概是反派,他被看到身處一輛穿越時間的汽車中。
這是否意味著一段時間的倒轉也可以逆轉氧氣的流動?這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釋,就是說在時間倒流時人的肺是在排出而不是吸入氧氣,一切都隨著時間的倒退而逆轉。不過這樣的解釋又會開啟一連串的問題...
戴著氧氣面罩的約翰·大衛·華盛頓,圖源:Somag News
預告片告訴我們,主角們要做的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過我們並沒有看到傳統的核爆威脅這樣的橋段。那麼有什麼是更可怕的呢?如果任何事件,包括吸氧都可以被時間逆轉影響,那麼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時間逆轉本身就是那個威脅。
如果沿這個思路想更極端一點,那麼最糟的情況可能是整個時空連續體慢慢破裂,大的時間秩序被完全打破,整個世界走向最混亂的熵。究竟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所有這些問題都可能在《信條》上映時得到解答。但按照諾蘭的尿性,當我們走出影院時心裡反而湧現更大的疑問,那也不足為奇。在諾蘭的世界裡,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它們帶來的更大的整體圖景。
本文系顯影實驗室原創,如果覺得顯影君寫得還行,能不能點擊加個【關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