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文旅部人事司正式宣布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領導幹部的任命。田沁鑫成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就在一周前,由她擔任總導演、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擔綱主演的《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田沁鑫為上海創作了諸多佳作,2018年9月,由她執導的上海戲劇學院學生版話劇《狂飆》,成功首演後一路「狂飆」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2019年7月,推出青年演員為班底的《紅白玫瑰》和經典莎劇《威尼斯商人》。2018年起,她來到「演藝大世界」擔任中國大戲院藝術總監,在她的主持下,「演藝大世界國際戲劇邀請展」連續向上海觀眾展現眾多「世界首演」」亞洲首演」好戲。
今年,由她擔任導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滬上演。這是一部用前沿舞臺思維打造的現實主義題材佳作,在展現紀實性時不流於瑣碎,強化抒情性時又不空洞,在舞臺上展現了鮮活動人的生活。《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感人敘述,展現了奮鬥在中國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共產黨員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田沁鑫,是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戲劇導演之一。她的戲劇作品,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內容涉及中國古典題材和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形式注重當代藝術觀念和東方美學相融合的舞臺表現,重視舞臺複雜時空結構的可變性和流動性轉換,強調戲劇肢體語彙表達和詩化語言融合的表演,舞臺視覺追求「形象魅力、姿態狂熱」的東方美學表達。田沁鑫的代表作品有話劇《生死場》《狂飆》《趙氏孤兒》《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歌劇《長徵》,歌舞劇《扶貧路上》,崑曲《1699桃花扇》,電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等。
田沁鑫無疑是擅於用經典與青年對話的一位。「對於什麼是經典,今天年輕的90後、00後們有著獨特的理解,交給我們的使命,就是用創新的藝術手法,在他們與經典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去年,她帶領中國國家話劇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合作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成為綜藝節目中的「黑馬」。《永不消逝的電波》《平凡的世界》《林海雪原》《烈火中永生》等13個現實主義中國故事,通過「戲劇+電視」的創新手法迅速「出圈」,為網際網路與螢屏注入了向上向善的力量。節目融戲劇演繹與歷史講述於一體,並首次在舞臺上搭建了多空間的表演平臺,帶領觀眾沉浸式地走進歷史的生動記憶,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用創新的手法闡釋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田沁鑫始終在思考主旋律故事的時代化問題,她認為,傳承中國故事,要入腦入心,要潤物無聲。
在今天的就職演講中,田沁鑫說道,「我是1999年12月份進入劇院,到今年整整21個年頭。這期間,我經歷了話劇向西方學習各種戲劇思潮的時期,也經歷了國內的話劇演出,從一張張送票到觀眾買票的陣痛期和市場活躍期,到國家步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以精品奉獻人民的文藝理念,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和文化自信的到來……今天,我站在全新的事業起點,思考的將不只是個人的藝術創作風格,而是劇院整體的藝術生產和對未來的發展規劃。首先就是要有公心,就是從劇院著眼,為劇院著想,其次就是要保持初心,保持對話劇藝術的熱愛。」
文藝工作者遇到了最好的時代,同時更加感受到肩上的重擔和責任。她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在四方面進行努力:提升政治站位,加強理論學習;推動劇院藝術生產,以精品奉獻人民,把藝術理想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帶領劇院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的優秀舞臺作品。
作者:童薇菁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