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2020-12-24 騰訊網

來源:內容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紅星新聞等,謝謝。

國新辦網站消息,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白春禮表示,未來十年中科院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這些新的部署包括:

一是超算,我們自己研發出自己的超算系統,已經應用到氣象預報、分子設計、藥物研發、大氣預報等,還可以用到基礎性的研究、宇宙學研究等。

二是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中科院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白春禮說,包括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在內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中科院將集中全院的力量來做。

白春禮在發布會上還指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關鍵的基礎材料、關鍵核心的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的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白春禮介紹,中科院在院層面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加強組織推進和統籌協調,明確任務的組織單位,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攻關當中,籤署軍令狀。

項目部署方面,中科院自己設立了先導專項,分成三類,A類先導專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B類先導專項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類先導專項是跟企業合作,解決卡脖子問題。

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C類專項,2019年新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一共5個C類專項,和A、B類不一樣,和企業合作,希望專項完成之後能夠替代。

白春禮院長還說了什麼?

9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作出具體介紹。據透露,在這一階段,中科院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在全世界上還是首次。

中科院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國際領跑地位

白春禮表示,「率先行動」計劃共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2020年—2030年要全面實現「四個率先」。而今年也是「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

六年時間,「率先行動」計劃實施效果如何?白春禮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一是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國際領跑地位。中科院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此外,中科院也在這期間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裡的世界記錄。這一階段中科院第一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訊,通過量子密鑰進行保密的洲際量子通訊。

中科院物理所還在這期間於固體中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白春禮介紹稱,美國物理學會在2018年出了一個論文集,而該論文集收集的唯一一個來自中國本土的成果,就是中科院發現的外爾費米子。同時,中科院也首次在鐵基超導體當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

海鬥一號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海底實現自主探測

二是深空深海一些戰略必爭領域搶佔制高點。中科院先後發了6顆科學衛星,比如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實驗衛星,是全世界第一個做暗物質探測的研究機構。同時,中科院還發射了中國第一顆探測引力波的「太極一號」衛星。這6顆科學試驗衛星基本形成了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體系化的能力,也在國際空間科學領域佔據了有力地位。

在航天探測工作中,中科院還全面參與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據白春禮透露,在北鬥三號衛星中,目前在天上有12顆屬科學院完成。而由中科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中科院已完成數百套有效載荷的研製。

在科學院涉海工作上,現已成功研製了「海翼」號、「潛龍」號、「探索」號、「海鬥號」、「海星號」為代表的譜系化的深海無人裝備,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

「我們的『海鬥一號』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深潛深度達到了10907米,這是最深的地方。」白春禮表示,在海底實現了海底自主探測,採樣一體化,這種譜系化的深海裝備引領我國海洋更好地進入萬米時代。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六年使社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4350億

三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白春禮在會上介紹,六年來,在科技創新22項新成果中,其中14項由中科院牽頭完成或作出重要貢獻。白春禮表示,在過去六年,共有7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其中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三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一項,佔全國總數的57%。另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當中,中國科學院連續8年佔據榜首。

同時,在兩院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白春禮稱,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人和完成單位一共有32項,佔了全部的53%。而科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過去六年使社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共計24350億元,新增利稅共計2983億元。

除了這些可見的數據,白春禮表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中科院也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撐。在中科院承擔的一大批大科學裝置建設中,就包括在貴州的中國天眼,500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另在廣東東莞建了中國第一臺散裂中子源,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成果。

此外,中科院研發的一批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得到大規模推廣使用。近三年裡,這些新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了3千多萬畝,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長: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據介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2018年已啟動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3個專項,2019年已啟動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未來十年將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新的部署。
  • ASML和英飛凌將布局中國:任正非拜會中科院院長背後意味深長
    ASML地位至今無人撼動,其光刻機全球市場佔比高達80%左右,而在高端EUV領域,市佔比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0%,可以說,ASML在光刻機領域的地位不亞於華為在5G領域的核心地位。ASML中國區總裁表態只是其一。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中科院騙了所有人!光刻機只是藉口,中國芯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
    光刻機的重要性其中,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是兩個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過程,最難的就是晶片的製造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華為已經實現了對於5納米晶片的設計,卻不能夠製造出這種晶片的原因。
  • 中科院正式發聲!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荷蘭ASML,也是全球唯一能夠生產製造EUV光刻機的廠商,確實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就數光刻機設備製造技術含量最高,因為整個光刻機設備中擁有數十萬個零部件產品,並且每一個零部件產品都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度最複雜的零部件產品,例如德國的蔡司半導體(Zeiss SMT)所提供的鏡面—「布拉格反射器」,雖然直徑大小只有30CM,但厚度方面卻是薄的驚人,如果將這個「布拉格反射器」放大成雲南省這麼大,其介質層也只有
  • 光刻機巨頭ASML給中國開綠燈:DUV隨便
    光刻機,在整個晶片生產製造環節,是最最最核心的設備,技術難度極高。在全球光刻機市場,日本的尼康、佳能,和荷蘭的ASML,就佔據了市場90%以上份額。而最高級的EUV(極紫外光)技術,則更是只有荷蘭的ASML一家可以掌握。
  • 中國不需要EVU光刻機就能研製出5nm晶片?中科院:別再造謠了
    在科技發展速度這一方面不能說後無來者,但也絕對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了,在科技水平迅速發展的數十年時間裡,中國也遇到了一些科技的瓶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光刻機與晶片問題。想要製造頂級的晶片,就必須用到最頂級的光刻機,而如今最頂級的極紫外光刻技術,也只是掌握在少數頂尖科技企業的手中,就比如說荷蘭的阿斯麥,然而就在這陣子有很多媒體表示,中國不需要EVU光刻機就能研製出5nm晶片?中科院回應:別再造謠了。
  • 華為不再孤立無援,「國家隊」宣布研發光刻機,巨頭ASML要慌了
    說了這麼多,國內無法造出高端處理器,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光刻機。而國內就是因為沒有對應的技術,同時也買不到高端的光刻機,所以想要用到自己產的高端處理器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 光刻機巨頭ASML給中國開綠燈,DUV進口無需授權,但EUV...
    光刻機,在整個晶片生產製造環節,是最最最核心的設備,技術難度極高。在全球光刻機市場,日本的尼康、佳能,和荷蘭的 ASML,就佔據了市場 90% 以上份額。而最高級的 EUV(極紫外光)技術,則更是只有荷蘭的 ASML 一家可以掌握。現在,一個難得的好消息是,光刻機可以進口了,並且美國無需限制。
  • 國產光刻機背後的希望
    芯東西挖掘國產193nm ArF浸沒式DUV光刻機背後的研發故事,發現除了國產光刻機龍頭上海微電子,其他5家「低調」的企業亦承擔了重要角色。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範圍內疫情肆虐等種種因素,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開啟了「hard」模式。其中,光刻機被「卡脖子」的問題,既是國產半導體產業的遠慮,更是近憂。
  • 突破堅冰,中國製造9納米光刻機
    想想都興奮,中國能製造光刻機這意味著什麼?一.光刻機------製造晶片的靈魂光刻機的作用非同小可,目前除了荷蘭能製造以外,能製造光刻機的世界上沒有幾家。你可能會說,華為都用上了7納米晶片了,三星已經能夠生產3納米晶片了,9納米光刻機就值得那麼興奮嗎?當然興奮,畢竟我們與世界在晶片製造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這可不是縮小差距那麼簡單的問題。我們知道,晶片關係到國防,軍工,科教,醫療等各個領域。一旦被人掐了脖子,那可不是小事。
  • 給中國圖紙,他們也做不成光刻機?如今中國專家用行動給上了一課
    早期我國也曾做出過努力,上海微電子企業總經理帶著技術團隊主動到歐洲、美國處找尋技術合作,但因為該企業剛剛成立沒多久,所以遭到外國專家團隊的歧視,其中一位歐洲專家還不屑說過,即便是給中國圖紙,他們也做不成光刻機。如今中國專家用行動給歐美國家上了一課,上海微電子傳來好消息,成功打破技術壟斷,研製出22nm光刻機。
  • 號稱「比兩彈一星還高端的光刻機」,到底難在哪裡?
    至今仍然讓中國人難以望其項背這就是光刻機領域上期我們講過荷蘭光刻機霸主ASML的故事作為整個西方尖端科技託舉起來的半導體明珠加上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的鼎力支持其生產的光刻機的毛利可以達到40%以上這在製造業領域是難以想像的足以和騰訊這種網際網路巨頭比肩可以理解到底有多賺錢了
  • ASML光刻機!國產光刻膠龍頭正式宣布,向日本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
    雖然美國的晶片製造技術全面落後臺積電和三星電子,但是美國在光刻機的光源、晶片半導體材料、晶片IP架構、晶片設計用的EDA軟體這四個方面仍然具有全球性的壟斷性地位,這也是美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地封禁華為晶片的根本原因
  • 光刻機不算大麻煩,任正非一語石破天驚,西方醒悟:果然動真格了
    任正非在談及光刻機等問題時,其一語石破天驚,他認為高校目前不需要去管光刻機等「卡脖子」的問題,高校新一代人才的責任是「捅破天」。在獲悉了任老的發言之後,西方媒體突然醒悟,他們認為華為果然動真格的了,任正非對於未來科技的展望並沒有局限在單一的領域。
  • 我國有哪些光刻機企業?
    當前,全球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只有荷蘭的ASML生產,佔據了光刻機市場高達80%的市場。Intel、臺積電、三星的光刻機都來自於與ASML。當然,最頂尖的光刻機不是荷蘭一個公司製造的,而是集合了許多國家最先進技術的技術支持,可以說是多個國家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比如德國的光學鏡頭、美國的計量設備等。
  • 光刻機只是個幌子?中科院正式宣布,比爾蓋茨的話果然成真了
    當時比爾蓋茨就很擔心美國封禁了中國晶片,會讓中國對此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不過,川普可管不了那些,在他看來只要能阻止中國經濟發展,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就可以了。比如在晶片領域,近段時間中國一直在光刻機領域發力,只是大家都沒想到此前中國表示要研發光刻機只是個幌子?而我國的中科院已經正式宣布又一個好消息,看來比爾蓋茨的話果然成真了。
  • 一臺售價7億的光刻機,製造的晶片才值幾千塊錢,我們真的需要嗎
    圖片來自網絡這項晶片禁令升級,導致華為甚至中國在晶片領域直接被美國卡脖子。我們面對美國的限制和打壓,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晶片困境,讓我們真正的意識到,自主研發國產晶片的重要性,而光刻機的自主研發,就成了重中之重。
  • 來自光刻機的消息,難怪ASML有點急,不需要許可證就可以出售
    一部分大學把集成電路升級為一級學科,以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緊缺以及研發經費問題,中科院也宣布研製光刻機,同時宣布禁令清單就是研究任務名單。 華為也成立了多個基金向一部分企業,都是卡脖子產品自主發展的企業投資,並在技術上扶持,如哈勃投資已經投資了幾十個企業,包括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廠家,特別是材料方面的廠家。
  • 德國工程師:美國正式開啟潘多拉魔盒,中國攻克光刻機簡單粗暴!
    前段時間的晶片禁令暴露了很多的問題,把晶片的生產分成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測,其中晶片封測最簡單,晶片製造最困難,而我國目前只有華為掌握了5nm晶片的設計能力,而中國的晶片製造能力與荷蘭的ASML相差了至少兩代技術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