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家鄉」這個主題,《我和我的家鄉》的五組導演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點和不同的喜劇類型。其中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範偉老師主演的有關鄉村支教教師題材的《最後一課》了。
在電影中範老師給學生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樸實無華,可又是那麼的戳人淚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教育資源分配極度不均已是常態,但仍有鄉村教師這樣的逆行者,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逆流而上,去山溝裡支教,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貧苦地區的孩子們。
這一待,就是十年。
在最後一課,姜小峰畫了一幅畫,它僅有墨色,看上去像是亂塗一氣,可老師看不懂啊!於是姜小峰解釋道:「這是學校,這是滑梯……這裡是藍色的……這裡是紅色的……」
「那為什麼不塗顏料呢?」
「因為我沒有顏料。」
十幾年後,身在瑞士的範教授因腦梗突患阿爾茲海默症,他的記憶,停留在了曾在山村支教的畫面。
為了配合治療需要,範老師曾經教過的學生們為他策劃了「最後一課」,儘管範老師的記憶已大不如從前,但對於這幫孩子們,範老師的腦海裡,每一個畫面都記憶猶新。
電影的最後他茫然地停在了一所學校前。
五彩的燈光是那麼的炫彩奪目,那是拼圖裡的那副畫嗎?
那是滑梯……那是紅色的……那是藍色的……
老師?——有人叫他。
他轉過頭。
——是我啊,範老師,我是姜小峰。
年輕人對他笑,宛如多年前那個積極而又樂觀的小男孩。
他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這所學校,是我建的。
那是滑梯……那是紅色的……那是藍色的……
他忽然又有點高興。他認出來了。
腦海裡的那塊拼圖終於拼好了。
「姜小峰,我看懂你的畫了。」
他高興得像個孩子。
——沒來得及給你顏料,你已經自己畫上了啊。
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的世界裡,時間的界限被打破了,他們懵懂穿行於已經過去的世界,如同陷入了時間的迷宮。
1. Iliffe, Steve; Burns, Alistair.Alzheimer’s disease. BMJ. 2009-02-05, 338: b158 [2019-01-01]
2. Dementia. www.who.int.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2018-12-21].
3. Ballard, Clive; Gauthier, Serge;Corbett, Anne; Brayne, Carol; Aarsland, Dag; Jones, Emma. Alzheimer's disease.The Lancet. 2011-03, 377 (9770): 1019–1031.
4. Todd, Stephen; Barr, Stephen; Roberts,Mark; Passmore, A. Peter. Survival in dementia an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3, 28 (11):1109–1124.
5. Hsu, David; Marshall, Gad A. Primary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s in Alzheimer Disease: Looking Back, Moving Forward.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 2017, 14 (4): 426–440.
6 Cahn,B. R.,Polich,J. Meditation states and traits:EEG,ERP,and neuroimaging studies.心理學通報。132(2),180-211,(2006)。
7. Tang,Y. Y.,Holzel,B. K.,Posner,M. I. The neuroscien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16(4),213-225,(2015).
8. MacCoon,D. G. et al.正念減壓(MBSR)主動控制幹預的驗證。行為研究和治療。50(1),3-1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