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紅自然卷929黃玠的這個獨立音樂廠牌,今年十五歲了

2021-02-09 豁達音樂時代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書封面

「擊凡,書出來了!」

微信的另一端,是陳玠安(《Gigs搖滾志》、《Barks音痴路》雜誌主編)興奮的聲音。人在臺灣花蓮的玠安,背景音裡甚至傳來了幾分海風的鹹味,那麼自然。

 

玠安微信裡所說的那本書,正是由他撰寫的臺灣知名獨立音樂廠牌「風和日麗」成立15周年的紀念專書——《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開一家小店,做好一件事情,都並非易事。而風和日麗這一做,就做了十五年,身邊夥伴的隊伍還越來越壯大,前行的身影也越發堅定:929、吳志寧、奇哥、黃玠、黃小楨、ciacia何欣穗……

這十五年來,有沒有一位音樂人、一個樂團、一家唱片行、一個廠牌,可以像風和日麗這樣,一如既往地陪著你一起長大?

這本書,必須入手

比起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熱錢」、「融資」、「藍海」、「風口」,風和日麗似乎絲毫一點也不放在心上。慢慢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方式。


他們就是這樣不緊不慢地,在臺灣這片熱土上做熱愛的事,繼續自由自在地長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而《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也是這樣一本不緊不慢的書(書的性格跟廠牌簡直充滿了一致性啊)。

這本書想要講述的,不是關於創業成就的成功勵志故事,只是關於一群充滿想像、熱愛音樂的人的真實人生:音樂人、音樂品牌、導演、設計師、樂迷……他們一起做過的事情、曾經共同度過的歲月,以及這些音樂背後的小秘密與小故事。

 

所以,你在《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裡肯定找不到類似「教你如何運營音樂廠牌長達十五年」、「做唱片也能賺大錢」之類的成功學闡述。

風和日麗所定義的成功,完全出於他們自身對這件事的認同程度。只要自己覺得事情做對了,把有價值的事物傳播開去,持續對別人、對行業產生幫助,甚至對這世界有一丁點的小貢獻,那便是最成功的事

929是風和日麗的拳頭產品

還記得嗎?「好好聽音樂,好好過生活」,正是風和日麗廠牌這十五年來不變的座右銘跟核心理念呢——好好的,享受的,從容的,耐心的,開心的,做完一件事。

 

堆積如山做不完的文件、跟同事比拼進度的案子、來回奔波擁擠的通勤地鐵、細碎繁雜的煩心家事、人情世故的進退維谷……對於很容易就陷入生活瑣事囹圄動彈不得的我們來說,風和日麗這個廠牌的存在,有時候更像是一種「提醒」

 

提醒我們:要「生活」,而不是隨便過活,苟且偷活。簡單點說,你要活得像你自己,才不枉此生啊。

 

於是,我特別喜歡「風和日麗連連看」2017的這一句宣傳口號:「暫停兩天,才能繼續面對每一天。」

第三屆風和日麗連連看

「風和日麗連連看」是專屬於風和日麗的品牌音樂節,2010、2012年分別辦過兩屆,今年則辦到第三屆。

當廠牌營運邁入第十五年,連風和日麗的工作人員也時常懷疑自己:我們是不是開始有一點停滯不前了?於是,他們把這個疑問放到了音樂節裡,讓「Pause & Play」成為今年連連看的主題。

 

兒時聽Walkman、Discman、MD之類的隨身聽,「Pause」(暫停鍵)、「Play」(播放鍵)是最熟悉的兩個按鈕。其實除了聽歌,生活有時候也需要「Pause」。

暫停一下,沉澱一下,整理所有關於「生活停滯」的舊想法,才能讓新想法在繁忙工作的縫隙中冒出新芽,才能繼續聽音樂、繼續玩耍、繼續好好過生活。

 

也許,停滯的並不是你的生活,而是你對生活的固有想像

第二屆「風和日麗連連看」時,風和日麗曾經推出一套十句的「生活提案」金句貼紙。

五年來,這十句話被我貼在玄關的牆上,每天整裝待發出門之前,正好用來拷問自己:

你有多久沒有期待過明天工作的到來?

你有多久沒有離開手機電腦?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一個人去旅行?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享受一頓飯?……

我家的「風和日麗牆」

 

風和日麗想要倡導的態度是:生活永遠不盡美好,但總有一些美好的片段,支撐著我們勇敢向前走。

也許,是一杯熱奶茶、一場好電影、一張動人的唱片,或者是一場難忘的演唱會。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裡,又為自己做了哪些努力呢?

 

人生當然不只有一種活法,不是只有提著公事包西裝革履地走進摩天大樓、喝著星巴克跟客戶打電話、住豪宅開豪車穿華衣美服,才是正確的、有價值的人生。

 

你人生的獨特價值,要自己親手去找尋——風和日麗的創辦人查爾斯,比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更早地明白了這一個道理。

 

查爾斯本名卓煜琦,畢業於臺灣政大新聞系,上世紀90年代曾供職于波麗佳音唱片、魔巖唱片,負責唱片企划行銷,見證過臺灣傳統唱片工業最後的榮光。可是2000年前後,一切都崩塌了。

 

在盜版唱片泛濫、網際網路日漸興起、非法下載的多重影響之下,臺灣流行音樂工業吃了幾十年的「老本」瞬間失效了,千人一面的流水線偶像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原本並不起眼的分眾市場,一個小眾歌手、一支小眾樂隊就能頂起一片天。

 

離開滾石以後,查爾斯的體內還是帶著「魔巖人」的特質:夢想著有朝一日打造出有品質的、自己喜歡的好音樂,做一點跟別人都不太一樣的事,讓音樂跟生活發生關係、產生奇妙的聯結

書中關於唱片行的部分

查爾斯非常愛逛唱片店,但在臺灣一直沒有找到完全符合心意的唱片行,他就決定索性自己開一間,滿足自己,造福他人。也對,先要讓自己開心了,事情才能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風和日麗的經驗之談。

 

最開始的風和日麗唱片行,寄生在臺北市青田街一家叫「兔子聽音樂」的餐廳地下室內(後來移居到「院子咖啡」內繼續經營)。查爾斯跟幾位合伙人一起挑選了許多心水的歐洲唱片,包括大量沒有得到發行商青睞的國外小眾音樂(以Bossa Nova、輕搖滾為主)。

 

逐漸地,風和日麗唱片行成了樂迷到臺北的必去之地。口味相近的咖啡館、潮流服飾店、美髮沙龍、生活方式店也開始找上門來,跟風和日麗談成了一樁樁新鮮的跨界合作——風和日麗為這些店家提供背景音樂播放的專業指導,店家則負責代銷風和日麗的唱片,讓好音樂發生在你我的日常生活場景之內。

 

一家小店想要活下來,必須找到自己的活法,立下鮮明的印象,讓大家牢牢記住你。

當時,歐美唱片的進貨價、版權費均是一筆不菲的數字。經過頭一年開店的試驗,查爾斯賠了點錢,也賺到了不少經驗。

 

這個時候的風和日麗,終於摸索出了一條跟別的進口唱片行不太一樣的生存之道:他們開始謀求轉型,獨立發行自家品牌旗下的本土音樂作品。

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一個過於冒險的決定,但查爾斯願意為了理想狠狠賭一次。他賭的,其實是整個華語唱片業界的全新形態。至於結果,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風和日麗切切實實地賭贏了這一局。

在沒有太多宣傳經費、沒有背靠大唱片公司、僅靠樂迷口耳相傳的狀況下,風和日麗發行的華語實體專輯、單曲,只能放在咖啡店、文藝小店等特別的「小通路」進行銷售,卻創下多次再版、不斷加印的「逆市上揚」奇蹟,後來連誠品、五大唱片行等大渠道也爭相鋪貨……

人們到底為什麼要花半張專輯的價錢,去買只有一首歌的風和日麗實體單曲?在《城市畫報》2009年的採訪中,查爾斯如是說:「單曲放在專輯裡,很難清楚地突出每一首歌的故事。數位的時代來了,每一首歌都有足夠存在的價值,我希望用這個概念去做單曲。」

查爾斯也承認,自己是喜歡「有包裝」的人:「印刷品這個東西,它摸得到,它有質感。對我而言,實體單曲會傳達出另外一種感覺,這跟一首MP3其實有相當大的差距。」

歌,可以聽數位版,可以下載收聽,但人類總是無法控制想要擁有美好東西的天性。至於實體唱片握在手中的那份實實在在的觸感,即使網際網路發展得再一日千裡,也是無可取代。

離開魔巖之後的查爾斯,通過風和日麗初期發行的華語單曲與專輯,找到了這個廠牌在華語樂壇的獨特位置,同時也找回了自己的信心。


查爾斯可以確認的是,這樣子的風和日麗,可以在獨立音樂這一條註定崎嶇的小徑上,繼續這樣子勇敢地大步往前走下去

原來,即便全然地「做自己」,也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賞識,那還有什麼好害怕的?那就繼續做自己就好啦!

自然卷是風和日麗的又一奇蹟

自然卷、929、Nylas、草莓救星、熊寶貝、光引擎……這堆響噹噹的樂團名字,多年來拿下多項金曲獎提名&金曲大獎加持,絕對是風和日麗一次又一次「從無到有」成功打造獨立樂團的標誌性案例。

不得不提的是,從929樂團單飛出來的黃玠,更以獨立音樂人的一己之力,登上了極具指標性的TICC(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舞臺,成功舉辦個人演唱會「歡迎加入黃玠國」,在一線音樂人的行列站穩了腳跟。

 

自此,風和日麗亦轉型成為長期推廣臺灣本土原創音樂的重要獨立廠牌之一。可以說,假如沒有風和日麗十五年來的不懈努力,持續不間斷地參與到華語圈不同階段的獨立音樂新浪潮中去,臺灣的indie音樂史上,或將缺失了最重要的一塊顏色。

 

不過,查爾斯其實從來沒有把風和日麗定義為獨立廠牌。站在查爾斯的角度,他認為,風和日麗只是在用自己「特別一點」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風和日麗式」的集體趣味:

在書店裡唱歌、在咖啡館演出、將Live與電影結合起來,把自然卷的單曲做成攝影書+影音書、讓929的吳志寧(還有張懸跨刀相助)跟詩人父親吳晟合作推出詩+音樂的跨界專輯……類似的驚喜例子,風和日麗還有很多。

黃玠的成功令人鼓舞

風和日麗唱片行成立初期,查爾斯曾經做過一個讓不少樂迷津津樂道的「創舉」:他高價買下多臺iPod(在千禧年初可是稀罕貨),放在唱片行以及各代銷店的顯眼處,方便顧客試聽整張唱片,喜歡的話再買下實體唱片。

可惜,由於成本過高,這些iPod最終無奈被店家撤下,但這卻成了風和日麗「虛擬唱片行」的最早雛形。

 

到了2015年,一個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人再買實體唱片的年份,查爾斯卻繼續貫徹他「反其道而行之」的本色,重新開起了「風和日麗唱片行」的實體店面!

風和日麗希望,在這個實體唱片銷售急速衰退的年代裡,樂迷們還是可以在店裡親手觸碰到每一張唱片,仔細試聽每一首歌,最後再把這些音樂人創作出來的心意,以實體的形式珍而重之地帶回家收藏。

 

我的好幾個朋友,自從到訪過風和日麗之後,都把「開一家像風和日麗這樣的唱片店」,列作人生Wish List裡的重要事項之一。

是的,只要你去過現在的風和日麗唱片行,你就一定會被震撼到。只要點一杯飲料,你就可以在音樂裡盡情消磨一整個下午。

查爾斯和他的團隊,把歷年來收藏的幾千張實體專輯放在風和日麗的唱片架上,還免費提供(最復古的)Discman跟耳機,讓你無限次Repeat你最愛的專輯。

最棒的是,風和日麗的唱片架上,還有大量有價無市的珍藏版限量版絕版唱片!即使再也沒有機會買到這些唱片,但至少,你可以有機會摸到它的真身了(請注意動作不要太大)。

風和日麗唱片行店內風景

(圖片源自網絡)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MD、MP3再到現在各種各樣的App、線上播放器,改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音樂人想要把音樂做好的決心。

不管載體如何改變,能夠自由地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仍然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為了能夠碰觸得到的實體感動,風和日麗唱片行願意跟所有熱愛音樂的人一起,繼續好好的努力下去。

 

就像,風和日麗今年4月為巴奈發行的EP《凱道上的稻穗》裡的一曲《原來的樣子》,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該能夠長成自己原來的樣子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像自己」,也許應該留出時間聽一下風和日麗的音樂,就能給你換來一個停下來喘息、整頓自己的機會

最愛的走下坡樂團

最初的風和日麗,最初的自然卷,最初的929,最初的黃玠,包括最初的查爾斯……其實都根本沒有想過,靠音樂可以過生活。他們只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行事,靠著幾分倔強,幾分隨心而為,就這樣走到了現在。

風和日麗還組過一支我超級喜歡的即興樂團——「走下坡」。這個樂團的四位成員ciacia何欣穗、黃小楨、奇哥和Lisa老師,都是臺灣indie音樂圈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卻不介意自嘲年過四十(甚至年過半百)的尷尬與甘苦現狀,勇敢唱出熟齡族群樂迷的真實心聲。

在離開世界之前,一切都是過程。置身於這過程之中,我們曾經愛或恨。看過了那麼多的景色,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生命裡錯過的、留不住的,都是緣分。

處於人生「走下坡」年紀的你,不再擔心有到不了的城鎮,因為出發的決定權就在自己手裡,想去哪裡,就去那裡。走過了千萬裡程,終於捨得扔掉破爛的鞋子,該放的石頭就讓它滾吧。只有放手,才能還自己自由。

我一直覺得,走下坡樂團的《Over The Hill》跟李宗盛大哥的《山丘》其實是互文的關係。既然越過山丘發現無人等候,那就漂漂亮亮地當個走下坡也開心的人吧。大概也只有風和日麗這種氣質的廠牌,才能孕育出「走下坡」如此散淡卻深邃的音樂洞察。

「有些事情,就讓它留在最Rough的狀態,是最好的,最漂亮的。」

 

《枕頭之歌》封面

我個人很喜歡風和日麗7月最新出版的這張《枕頭之歌》(同時也是風和日麗成立15周年的紀念合輯)。跟之前風和日麗最擅長的indie音樂稍微有點不同的是,這是一張給大人跟小朋友一起聽的「搖籃曲」。

 

《枕頭之歌》既能作為嬰兒的音樂啟蒙,又能為成年人蒙塵的心拂去塵埃。單一的價值觀是抹殺創意與包容的關鍵,另一種選擇永遠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不要墨守成規,誰說搖籃曲就不能聽獨立掛的?

 

《枕頭之歌》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聽風和日麗長大的這群人,慢慢的當上了別人的丈夫、妻子,然後又慢慢的成為了孩子的爸爸、媽媽,數十年之後還會是兒孫滿堂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當然,也有人始終堅持不婚的選擇(或者等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平等結婚的權利),風和日麗教會你們的是,做自己才最重要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風和日麗的音樂包圍與感染之下,我們成長為「自從那一天起,我自己做決定」的大人,為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一天一天地,進化成更好的人。

無論外面世界風雲變幻,風和日麗唱片行,始終是一種讓人安心的存在

我在書中參與的部分

風和日麗的這十五年,見證了華語樂壇的高低起跌,繁華落盡之後又有柳暗花明,只要堅持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總有會到達的一日

 

非常榮幸地,在玠安的盛情邀請之下,我也有幸成為《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十五周年紀念專著裡的一分子,以中國大陸樂評人的身份,說一說我眼中的風和日麗(等實體書開賣就可以讀到,某寶已經有預售啦)。

 

也許,從十多年前第一次千辛萬苦買到風和日麗的實體唱片起(那個時候還沒有淘寶,去港澳臺地區也沒有現在那麼方便),風和日麗的精神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讓我不再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十五年來,我買過大部分風和日麗推出的唱片跟周邊產品(連黃玠的黑色透明雨傘也買了),參與過風和日麗的大小活動,在音樂節裡聽過風和日麗藝人的Live,到訪過風和日麗在臺灣高雄的遊擊店,採訪過風和日麗的藝人,為風和日麗的雜誌專題報導擔任過版面編輯……

這些,都是我與風和日麗之間的奇妙緣分。

 

寫了這麼多,接下來的9月2-3日,正在讀這篇長文的你,會願意跟我一起,飛往臺灣宜蘭礁溪參與第三屆「風和日麗連連看」嗎?

光是這一次的連連看陣容,我都能數出無數個你一定要去看現場的大亮點:黃玠做Opening、然後929唱壓軸的完美閉環,奇哥先唱、魏如萱接著來的難得一見自然卷「前後腳」奇觀,好久不見的熊寶貝、絲襪小姐都會現身,還有9月2號晚上黃小楨的壓軸DJ表演……


暫停兩天,才能繼續面對每一天。期待著與每一個你,在風和日麗Live現場的再一次相遇,一起好好聽音樂,一起好好過生活。


 矚 目 演 出 陣 容 

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

購買風和日麗連連看現場門票

更有超值出行+住宿套餐優惠



商務合作微信:51147493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微博籤約自媒體:

@王擊凡

企鵝號/天天快報:

豁達音樂時代

 聊 一 聊 

掃碼添加客服為微信好友

免費進群結識這群死文青

粉絲敲門暗號:豁達音樂時代

 真 贊 賞 

微信掃一掃支持原創

用自己的方式給讚賞

請作者喝一杯星巴克吧

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

購買風和日麗連連看現場門票

更有超值出行+住宿套餐優惠


相關焦點

  • 星外星發行臺灣獨立音樂廠牌風和日麗唱片套裝
    明信片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與積極準備,由星外星唱片引進的臺灣第一獨立音樂廠牌「風和日麗」唱片套裝將於近日正式發行並開始預售。  「風和日麗」原是臺灣一家專營小眾音樂的唱片行,後轉型為推廣臺灣原創音樂的獨立品牌。
  • 民謠黃玠:我想用我的音樂,改變這個世界
    臺灣獨立樂團929的bass手擅長寫歌唱歌黃玠說:我想用我的音樂,改變這個世界。2006年,黃玠也跨上他的速克達,展開了熱血卻不怎麼壯烈的環島之旅,黃玠的音樂革命之路也由此正式出發。回到臺北後,黃玠開始籌備個人的第一張專輯,雖然同樣是對於這個現實世界的氣憤與不滿,畢竟流血革命太過遙遠困難,寫歌唱歌對他來說卻如同信手拈來。專輯同名歌曲「綠色的日子「,寫的是當兵時內心的壓抑與憤慨,「腳下皮鞋擦的發亮,肩上的梅花閃著光,綠色迷彩完美偽裝,蓋不掉心理的骯髒。
  • 929『A計劃』大陸巡演,7月28日即將啟動預售!
    929『A計劃』大陸巡演929對你來說是什麼?929樂團,從「也許像星星」流星般閃耀划過天際之後,他們卻選擇了暫停,而這一次,他們將重新出發,志寧,嘟嘟,黃玠,加上鼓手Robert,完整的搖滾編制,全新的創作專輯,就是要實現「B級樂團的奮起」,最終達成『A計劃演唱會』的目標。『A計劃』不是追求功成名就,而是對自己生命的期許。你也有自己的『A計劃』嗎?
  • 黃玠:在陳綺貞與巴赫之間
    黃玠選這部「鍵盤樂的舊約聖經」,與他的古典音樂出身不無關係。 2016年,黃玠的本命年,這位36歲的獨立音樂人發行了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在一片黑暗之中》。他的音樂路徑,也經歷了「古典、搖滾、民謠」的一波三折。
  • 九月 929漂洋過海來見你
    【關於929樂團】929,曾是臺灣最受矚目的樂團之一。故事還是要從吳志寧與黃玠這兩位音樂人的相遇開始說起。從小浸淫在古典音樂世界的黃玠,與從小生長在詩歌(父親為詩人吳晟,母親是音樂老師)家庭的志寧因為就讀中興大學相識,黃玠對于志寧能夠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感到無比震撼,從此展開音樂之路,兩人開始共組樂團,便是初代929了。之後黃玠入伍服役,志寧與貝斯手嘟嘟以兩人樂團形式入圍2004年海洋音樂祭決賽,來年發表了929第一張同名專輯,當中收錄的「渺小」一曲至今仍是大學校園吉他社傳唱的經典歌曲。
  • 從風和日麗出發,前往美好音樂國度
    2003年開始引進比較少見的國外廠牌唱片,主要以歐美獨立品牌為主,如西班牙Siesta,美國Minty Fresh,以及英國Dreamy Records,並以Café、Saloon等個性小店為據點,提供iPod作為全部產品試聽機制,建立了虛擬唱片行特殊通路。
  • 這首歌唱給25歲的你; )
    ◎〈25歲〉由黃玠創作的一首歌曲,由黃玠作詞作曲,和魏如萱演唱的,收錄於黃玠個人專輯「綠色的日子」裡;帶一點小心酸傷感的「25歲「,「而你是否還會出現,出現在我的夢裡面,陪我度過無數個漫長的黑夜?」比較有趣的是,我後來唱它都不是用一種情歌的心情在唱,可能比較像是感嘆時間的流逝,最近也常常在想,都已經36歲了還在寫那種對未來不確定的東西,這樣子感覺很弱,但也沒辦法啦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幾年帶著這首歌表演,發現很多人喜歡,收到的訊息或信件裡也常常提到它,我很替它開心,這是首像日記一樣簡單的短歌。"
  • 質疑《黃玠與即墨黃氏》
    「經查,黃玠(1287-1362),字孟成,又字伯成」。  《湖山黃氏宗譜》記載:  復一山長,諱玠,字孟成,更名伯成。生至元廿二年(1285)乙酉。卒至正廿四年(1364)甲辰。享年八旬。  他們所「發現」的黃玠,晚出生了2年,又早死2年,裡外折壽4歲。
  • 落日飛車,皇后皮箱,旺福,告五人,安溥, 2019臺灣獨立音樂 大事回顧~
    對於臺灣的獨立音樂,以及兩岸這方面的交流來說,2019年喜憂參半,有越來越多來自臺灣的獨立音樂人獲得大陸市場相當大程度的歡迎,樂團開始走進大型場館,獲得節目、品牌的青睞,也有一些樂團因為一些原因在中國內地平臺「消失」了。
  • 五大獨立唱片店日常 playlist 追問
    所以我們找到北京、上海、深圳、大連和臺北五家獨立唱片店的負責人,簡單聊了聊這個話題,為唱片店日增添一點有趣的邊角料。Question1、唱片店內每天的 playlist(播放列表)是由誰決定的?有什麼選擇依據呢?2、如果只能選擇一張唱片來代表您的這間唱片店,您會選擇哪一張?為什麼?
  • 創立5年收入為0,廣州這個獨立音樂廠牌靠什麼走到今天?
    《樂隊的夏天》即將迎來第二季我們在廣州找到了一群有趣的年輕人他們有自己的獨立音樂廠牌組樂隊、辦巡演、寫雜誌邀請國內外的樂隊來到廣州演出但廠牌創立5年以來,廣州站結束後,在MAO工作的朋友把這個微波爐帶到排練房。今年2月1日,樂隊唯一的始創成員Andy Gill也去世了,所以那次也就變成他們最後一次在廣州的演出。鼓手曉亮,也是裡面唯一的行業內從業者。他是廣州MAO Livehouse的燈光師。
  • 【讀字快樂●李峙專欄】 黃玠: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
    寫黃玠之前把錄音翻出來再聽一遍,放到《我的高中同學》的時候竟睡了過去。今天外面灰濛濛的,但這樣的調調讓人風和日麗心安理得。做黃玠這期節目是因為一個人,我是聽她節目長痘的。前段時間在微博上遇到10年前聽的電臺DJ,激動得內牛滿面。留了一堆言,然後和她聊上。她說現在也在做一些獨立歌手,出於喜歡而已。電臺無法圓滿的,換個方式去實現。她還和10年前一樣理想主義。
  • 日本最大獨立音樂廠牌SPACE SHOWER進駐酷狗,11萬正版曲庫上線
    Yes娛樂7月10日綜合報導 近日,酷狗音樂與日本最大的獨立音樂廠牌SPACE SHOWER達成版權合作協議,SPACE SHOWER旗下11W+曲庫將於7月10日獨家進駐酷狗音樂。如果你也喜歡那些充滿個性、曲風變化多端的日本獨立音樂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日本最大規模的獨立音樂廠牌!
  • 索尼音樂收購世界最大獨立廠牌Ministry of Sound,到底為了啥?
    文丨於墨林近日,索尼音樂娛樂公司通過索尼音樂英國收購了世界最大的舞曲獨立廠牌Ministry of Sound,掌握了其音樂人、曲庫和歌曲串燒業務(compilations business)。近年來索尼音樂和Ministry of Sound一直有著合作關係。今年5月Ministry of Sound旗下的DJ Sigala與索尼達成了數百萬美元的授權協議,通過索尼進行除英國和澳大利亞地區之外的全球代理。
  • 再見,獨立廠牌!
    綜合各方面信息源,我的理解,《Break Free》這首歌的創作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先是Taryn Southern在電腦上輸入各種變量,通過AI系統生成基礎的音樂段落,然後她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工,比如添加Vocal Melody。
  • 做獨立廠牌還有機會嗎?
    對於不少年輕樂隊來說,是否要籤約主流唱片公司,獲得更好的資源與支撐,不是這個階段要思考的問題,更多的獨立樂隊是一種DIY狀態:從詞曲創作、錄音混音製作、後期的宣傳包裝、乃至巡演都是自己一手操辦。依託於網際網路,如今的新生音樂廠牌反映著國內各個地區的音樂氣質,以及由一個廠牌聚集起來的,擁有相同審美的一群人的面貌和氣質。
  • 音樂廠牌與流媒體究竟能為獨立音樂人帶來什麼?
    《中國傳統音樂與新生》《流媒體音樂平臺與獨立音樂人- 我們如何更好的合作?》《音樂廠牌 - 挑戰與機遇》《中國獨立音樂人 - 你將如何突破海外市場?》Patrick Ross, 是Music Ally的數字戰略部門總監,他主要關注於音樂產業中的數字趨勢。他也對從獨立廠牌到像 Google 和 Facebook 這樣的巨頭如何在他們的營銷中最有效的利用數位技術。燃音樂是一個北京的音樂廠牌。它由混音工程師/音樂製作人沈立嘉在2015年初建立。這個廠牌致力於推廣電子音樂並把中國冉冉升起的音樂人才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