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評出21世紀的10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花樣年華》 位列第二

2021-02-15 孝感廣電

BBC文化頻道邀請曾全球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大衛·林奇2001年的超現實名作《穆赫蘭道》名列榜首,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位列第二。

除了《花樣年華》,還有三部華語片上榜:楊德昌的《一一》【8】、李安的《臥虎藏龍》【35】以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50】。

上榜作品最多的導演包括:維斯·安德森、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克里斯多福·諾蘭、麥可·哈內克、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和科恩兄弟,這幾位導演均有三部影片上榜。

以下是完整名單:

1、《穆赫蘭道》大衛·林奇 (2001)

BBC點評說:林奇的這部電影華美之極又痛苦之極,神秘詭譎又莫名熟悉,無論你套以何種解釋,那些畫面都能超越南加州,反觀現實,並駐留在我們的腦海裡,鑽進我們的睡夢之中、恐懼深處,潛入我們無法名狀的性情和肉慾中。

2、《花樣年華》王家衛 (2000)

BBC稱王家衛是「世界影壇最臭名昭著的完美主義者」,並稱「從來沒有哪部電影能將失落和欲望的普遍主題講述得如此流暢」。

3、《血色將至》保羅·託馬斯·安德森(2007)

1898年,銀礦工丹尼爾·普萊恩惟尤因井下作業事故摔斷了腿,但他因禍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BBC認為,幾乎無聲的開場使得保羅·託馬斯·安德森這部《血色將至》像是鍛造出來的,而不是拍出來的。「半帶瘋狂地見證著最具美國特色的貪慾、工業、虛偽和喧囂。」

4、《千與千尋》宮崎駿 (2001)

BBC評價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時說:「確實以其高度成熟的畫面語言、精心闡述的決心、勇氣與樂觀等主題而顯得更加出彩。」宮崎駿這個關於小女孩努力解救父母的故事就像是帶我們回到一個手繪動畫的時代。在當時的美國,動畫長片已基本上都由電腦繪圖,但《千與千尋》卻帶著可愛的手繪質感。

5、《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 (2014)

本片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導演理察·林克萊特花了12年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在這樣一個時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快節奏發展,而林克萊特卻慢下步伐,耐心講述了一個帶有我們這個時代強烈印記的故事。」BBC這樣說,「我們看著整個劇組,包括伊桑·霍克和出色的帕特麗夏·阿奎特,在眼前慢慢成長、老去,每一幀畫面都因此增添了一抹辛酸滋味。」

6、《暖暖內含光》米歇爾·岡瑞( 2004)

這是一個分手分出一堆問題的故事,但它絕不是一部普通的浪漫幻想愛情片。BBC說:「影片主演金·凱瑞這次跳脫了他一貫無釐頭喜劇的風格,飾演了一個長期陷入憂鬱和茫然,並努力想逃離這一切的男人。」

7、《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 (2011)

「這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電影。」影片故事開始於一個1950年代,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家庭,電影跟隨著大兒子傑克的生命展開,穿過其無辜天真的童年到幻滅的成人時代,他力圖與他的父親(布拉德·皮特飾)達成和解。

BBC說:「在艾曼努爾·盧貝茲基鏡頭下的電影語言被日光照耀的斑駁陸離,充斥著滾滾巖漿、恐龍和爆炸的星體,與澤貝紐·普瑞斯納的安魂曲完美結合,那是為死去的孩子演奏的安魂曲。在馬力克的劇本中,這對父母親的愉悅與悲傷被無限放大,甚至有些《聖經》的風格。」

8、《一一》楊德昌 (2000)

在影片《一一》中,楊德昌將一個臺北家庭中各個成員的不同故事混疊在一起敘述,故事裡,一家人因陷入不同生命階段的特殊困境而互相隔絕。

「《一一》是一部用心至極的精緻電影,頗費心思地細膩抒情。」BBC說,「但同時,這部電影卻又具有普遍性意義。不論觀者與電影中的人事隔著怎樣的年代與文化差異,它那極安靜的、對於生命、家庭與死亡的映射都是那樣美而有感染力。」

9、《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 (2011)

影片探討的話題更與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愛情和親情的衝突、是否要拋下患老人痴呆的父親出國、僱主與女傭相互猜疑、婚姻破碎下的親情矛盾、家長與子女之間缺乏信任度等,這些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BBC說:「阿斯哈·法哈蒂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對任何角色進行完全的褒貶。他將電影中的場景刻畫得自然真實,到頭來還讓觀眾為了相互折磨的主人公們胸口發悶。」

10、《老無所依》伊桑·科恩 / 喬爾·科恩 (2007)

讀過科馬克·麥卡錫的小說《老無所依》的人都會對書中那個反派有一個鮮明印象。書中的冷血殺手安東·齊格已經深深烙進我們的意識中,但影片中巴登的演繹太有力度,他用隨意不經心的暴力表達華麗麗地將我們制服,把觀眾腦海中先前的印象一抹而光。

《老無所依》背景是1980年的德州西部。「整部電影的節奏帶著催眠般的效力。」BBC說。

11、《醉鄉民謠》伊桑·科恩 / 喬爾·科恩(2013)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的美國格林威治村,講訴了一個民謠歌手,他髮絲凌亂,掙扎著告訴世界自己的才華。但無人駐足,無人在意。科恩兄弟的這部作品描畫了一個沒人關愛的失敗者辛酸落魄又旋律悠揚的生活。「一切都以典型的科恩兄弟式的方式展現出來。」

12、《十二宮 》大衛·芬奇(2007)

《十二宮》是大衛·芬奇一部細膩、驚豔、貨真價實的犯罪電影,講述一名報紙漫畫家捲入70年代的十二宮連環殺人案的故事。「電影在讓人驚嘆的細節中發展,把觀眾拖入一個欲罷不能的世界,最細微的暗示都可能是最大的線索。然而,卻給了瘋魔者們一個最害怕的夢魘:真相永遠不可知曉。」

13、《人類之子》阿方索·卡隆 (2006)

BBC說:「《人類之子》不同於本世紀任何一部電影,也許迥異於歷史上任何一部電影,回答了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14、《殺戮演繹》喬什·奧本海默 (2012)

從1965年到1966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軍事政變後,安瓦爾屠殺了近千人。他為那些他肆意殺害的生命抽泣、嘔吐、感嘆,但我們並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在懺悔,或者這只是他做作地表演。這部電影是對舉國遺忘一段歷史這種現象的深刻而多層次的研究,同時也是對自我欺騙的力量和追尋真相與道德角力的探索。「它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的地位,將會長遠地保持下去。」

15、《四月三周兩天》克裡斯蒂安·蒙久 (2007)

一個場景只有一個長鏡頭,沒有背景音樂。蒙久這部作品摘得2007年金棕櫚獎。作為羅馬尼亞新浪潮的試金石,它以準確的視覺、清晰的劇本和以超然的視角完成了一次質樸的驚豔。1980年代,羅馬尼亞墮胎還是違法的,片中的秘密墮胎貫穿著犯罪驚悚片的緊張感,讓人想起了齊奧塞斯庫獨裁統治下無情壓抑的氛圍。

16、《神聖車行》(Holy Motors)-路易·卡拉克斯-2012年

17、《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吉爾莫·德爾·託羅-2006年

18、《白絲帶》(The White Ribbon)-麥可·哈內克-2009年

19、《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喬治·米勒-2015年

20、《紐約提喻法》(Synecdoche, New York)-查理·考夫曼-2008年

21、《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韋斯·安德森-2014年

22、《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索菲亞·科波拉-2003年

23、《隱藏攝像機》(Caché)-麥可·哈內克-2005年

24、《大師》(The Master)-保羅·託馬斯·安德森-2012年

25、《記憶碎片》(Memento)-克里斯多福·諾蘭-2000年

26、《第25小時》(25th Hour)-斯派克·李-2002年

27、《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大衛·芬奇-2010年

28、《對她說》(Talk to Her)-佩德羅·阿莫多瓦-2002年

29、《機器人總動員》(WALL-E)-安德魯·斯坦頓-2008年

30、《老男孩》(Oldboy)-樸贊鬱-2003年

31、《瑪格麗特》(Margaret)-肯尼斯·羅納根-2011年

32、《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2006年

33、《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克里斯多福·諾蘭-2008年

34、《索爾之子》(Son of Saul)-拉斯洛·傑萊斯-2015年

35、《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李安-2000年

36、《廷巴克圖》(Timbuktu)-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2014年

37、《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10年

38、《上帝之城》(City of God)-費爾南多·梅裡爾斯-2002年

39、《新世界》(The New World)-泰倫斯·馬利克-2005年

40、《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李安-2005年

41、《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彼特·道格特-2015年

42、《愛》(Amour)-麥可·哈內克-2012年

43、《憂鬱症》(Melancholia)-拉斯·馮·提爾-2011年

44、《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史蒂夫·麥奎因-2013年

45、《阿黛爾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阿布戴·柯西胥-2013年

46、《原樣複製》(Certified Copy)-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010年

47、《利維坦》(Leviathan)-安德烈·維雅簡錫夫-2014年

48、《布魯克林》(Brooklyn)-約翰·克勞利-2015年

49、《再見語言》(Goodbye to Language)-讓-呂克·戈達爾-2014年

50、《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侯孝賢-2015年

51、《盜夢空間》(Inception)-克里斯多福·諾蘭-2010年

52、《熱帶疾病》(Tropical Malady)-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4年

53、《紅磨坊》(Moulin Rouge!)-巴茲·魯赫曼-2001年

54、《安納託利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努利·畢格·傑朗-2011年

55、《修女艾達》(Ida)-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2013年

56、《鯨魚馬戲團》(Werckmeister Harmonies)-貝拉·塔爾-2000年

57、《獵殺賓·拉登》(Zero Dark Thirty)-凱薩琳·畢格羅-2012年

58、《穆拉戴》(Moolaadé)-烏斯曼·塞姆班-2004年

59、《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大衛·柯南伯格-2005年

60、《戀愛症候群》(Syndromes and a Century)-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6年

61、《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喬納森·格雷澤-2013年

62、《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昆汀·塔倫蒂諾-2009年

63、《都靈之馬》(The Turin Horse)-貝拉·塔爾、阿尼亞斯·赫拉尼茨基-2011年

64、《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保羅·索倫蒂諾-2013年

65、《魚缸》(Fish Tank)-安德裡亞·阿諾德-2009年

66、《春夏秋冬又一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and Spring)-金基德-2003年

67、《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凱薩琳·畢格羅-2008年

68、《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韋斯·安德森-2001年

69、《卡羅爾》(Carol)-託德·海恩斯-2015年

70、《我們講述的故事》(Stories We Tell)-薩拉·波莉-2012年

71、《塔布》(Tabu)-米蓋爾·戈麥斯-2012年

72、《唯愛永生》(Only Lovers Left Alive)-吉姆·賈木許-2013年

73、《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理察·林克萊特-2004年

74、《春假》(Spring Breakers)-哈莫尼·科林-2012年

75、《性本惡》(Inherent Vice)-保羅·託馬斯·安德森-2014年

76、《狗鎮》(Dogville)-拉斯·馮·提爾-2003年

77、《潛水鐘與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朱利安·施納貝爾-2007年

78、《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馬丁·斯科塞斯-2013年

79、《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卡梅倫·克羅-2000年

80、《回歸》(The Return)-安德烈·薩金塞夫-2003年

81、《羞恥》(Shame)-史蒂夫·麥奎因-2011年

82、《嚴肅的男人》(A Serious Man)-科恩兄弟-2009年

83、《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史蒂文·史匹柏-2001年

84、《她》(Her)-斯派克·瓊斯-2013年

85、《預言者》(A Prophet)-雅克·歐迪亞-2009年

86、《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託德·海因斯-2002年

87、《天使愛美麗》(Amélie)-讓-皮埃爾·熱內-2001年

88、《焦點》(Spotlight)-湯姆·麥卡錫-2015年

89、《無頭的女人》(The Headless Woman)-盧奎西亞·馬特爾-2008年

90、《鋼琴家》(The Pianist)-羅曼·波蘭斯基-2002年

91、《謎一樣的雙眼》(The Secret in Their Eyes)-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2009年

92、《神槍手之死》(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安德魯·多米尼克-2007年

93、《美食總動員》(Ratatouille)-布拉德·伯德-2009年

94、《生人勿進》(Let the Right One In)-託馬斯·阿爾弗雷德森-2008年

95、《月升王國》(Moonrise Kingdom)-韋斯·安德森-2012年

96、《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安德魯·斯坦頓-2003年

97、《白色物質》(White Material)-克萊爾·德尼-2009年

98、《十段生命的律動》(Ten)-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2002年

99、《我和拾穗者》(The Gleaners and I)-阿涅斯·瓦爾達-2000年

100、《卡洛斯》(Carlos)-奧利維耶·阿薩亞斯-2010年

101、《夢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達倫·阿羅諾夫斯基-2000年

102、《託尼·厄德曼》(Toni Erdmann)-瑪倫·阿德-2016年

來源:今日頭條

相關焦點

  • 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花樣年華》排第二
    原標題: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刺客聶隱娘》(第50名) 英國廣播電視臺BBC,日前發表了一份經全世界177位影評人投票產生的「21世紀最偉大電影100部」名單。
  •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2020-05-24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躍進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他讓我們領教了什麼叫文藝無國界
    近日,BBC評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在21世紀尚未過半的時候做個這個評論,真的有點為時過早。然而令人驚喜的是,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中,華語片已有四部。更驚喜的是,其中一部排名第二。華語電影竟也如此風騷,中國影迷是喜出望外的。
  • BBC評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影視研究學者和影展策展人等,讓大家評選出21世紀100部最偉大的電影。或許由於評審團構成的關係,英語電影佔了近6成,話語電影只有《刺客聶隱娘》、《臥虎藏龍》、《一一》和《花樣年華》四部,趕緊看看下面的表單,你喜歡的電影上榜了嗎?100. 託尼·厄德曼 / Toni Erdmann
  • BBC評出的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作者 | 雙語君來源 | 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ID chinadaily_mobile)小多童書授權發布BBC文化頻道最近邀請全球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大衛·林奇2001年的超現實名作《穆赫蘭道》名列榜首,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位列第二。
  • 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你看過幾個
    BBC文化頻道邀請了全球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大衛·林奇2001年的超現實名作《穆赫蘭道》名列榜首,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1-50部點擊觀看)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1-50部點擊觀看) 2020-05-22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王家衛《花樣年華》,憑什麼在「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排第五?
    20年前,初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不耐煩拖拖拉拉的慢節奏,更不耐煩含含糊糊的張曼玉和梁朝偉。20年後,再看《花樣年華》,終於明白了這部電影為何被稱作懷舊經典。它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對中年男女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開始互相接觸、想像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本片在世紀之初橫掃了國內外無數大獎項,真正拿獎拿到手軟。梁朝偉也憑藉該片獲得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 BBC評選21世紀以來100部最偉大的電影
    2016年,BBC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電影」。
  • BBC評出本世紀百大電影,《花樣年華》的排名你絕對猜不到
    8月23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評選出了100部21世紀最佳電影。為了此次的評選,BBC在全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邀請了177位影評人參與評選。評選規則是,每個影評人給出自己心目中的十佳電影,第一名記10分,第二名9分……第十名1分。然後合計分數,根據總分高低,對影片進行排序。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被評為21世紀最佳電影。
  • 《帝國》嚴選21世紀百部最佳電影:《花樣年華》是唯一華語電影
    英國著名電影雜誌《帝國》日前公布了21世紀百大最佳電影,20年過去,究竟21世紀百大最佳電影冠軍又會屬於哪部電影呢?大家的心中最經典的電影有沒有上榜呢?立即揭曉結果。《花樣年華》獲《帝國》選為21世紀百大最佳電影第91名。
  • 片單: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最近,BBC評選出了「新世紀百佳電影」。100部,全是佳片。影迷總愛抱怨經典不再,如今的好電影似乎越來越少,看來看去還是那些經典電影更耐看,更有意思。電影網站IMDb上由影迷打分選出的Top 100榜單中,佔據首位的是20年前的《肖申克的救贖》。
  • 數字解讀BBC「21世紀最偉大百部電影」 五部華語電影入圍《花樣...
    位列榜首的是大衛 林奇導演的「燒腦」影片《穆赫蘭道》  儘管21世紀剛剛過去了15年半,BBC就迫不及待地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電影  《花樣年華》位列榜單第二  在這份榜單中,5部華語作品榜上有名,其中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驚喜位列第二;楊昌德的經典作品《一一》位列第八;其餘上榜的華語作品還包括李安的《臥虎藏龍》、
  • 王家衛在21世紀最好的電影《花樣年華》
    自然,這通常會導致巨大的拍攝比例和進度超支,比如《花樣年華》的拍攝就花了15個月的時間。結果有些人覺得他的電影漫無目的、枯燥乏味,其他人則認為他的電影細膩而偉大。我屬於後者,我認為王家衛的電影突破了電影表達的創造性。
  • BBC評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附地址)
    BBC文化頻道最近邀請全球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大衛·林奇2001年的超現實名作《穆赫蘭道》名列榜首
  • 《衛報》評出21世紀最棒的100部電影
    21世紀已經過去將近五分之一了,《衛報》去年發布了一個榜單,從2000年到現在,21世紀最棒的100部電影。
  • BBC評選了21世紀全球最好的100部電影,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排第二!
    世紀才起了個頭,BBC就迫不及待做了電影大!邀請了來自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評選出:21世紀,全球最偉大的100部電影!重點是:有4部華語電影上榜!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第二名,楊昌德的《一一》第八名!
  • BBC評出100部最佳外語電影,13部華語片入圍,你看過幾部?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公布了一份榜單,列出100部最偉大的非英語電影。 這些電影由43個國家的209名影評人評選出來,包含來自24個國家的67個導演的影片,涉及19種語言。
  • 本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花樣年華》位居第二
    BBC文化頻道,約了177位影評人來投票,剛剛評出本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 英國知名電影雜誌評出的「新世紀20年來,100部最佳電影」【片單+編導生福利】
    《LWL》評出的新世紀20年來,100部最佳電影編輯將今年正逢20周年紀念的《花樣年華》奉為第一;侯孝賢的《千禧曼波》緊隨其後,喜愛《LWL》調調的讀者,也許對這份21世紀百佳更有認同感。小編僅簡要介紹榜單前10部影片,100部完整佳片單附後,以供各位閒時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