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的每一首歌,都是真實的故事和音樂揉合在一起的。
他就像一個在你身邊的朋友,講著一個又一個人間悲喜的小故事。
「你被生活抽過多少耳光,才讓你的歌詞裡,有這麼多的故事」。在選秀場上有評委溼著眼眶問道。
日出又日落
深處再深處
一張小方桌
有一葷一素
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
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
毛不易的回憶裡面,一葷一素,是媽媽做晚飯的標配,也是毛不易最喜歡的搭配。
多年以後,他在一個談話節目裡面談到死亡的時候,說第一個在他面前死去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當時他十七歲。
當時他媽媽的肺部的癌細胞擴散了,擠住食管,吃不下飯也要堅持硬吃下去,吐下來就繼續再吃。只是因為他媽媽想活下去,她捨不得兒子,她想看著兒子結婚生子,她害怕他照顧不好自己。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而他直到現在,還會給母親的微信號發信息,即使對話框裡面都是自己的自言自語,即使明知道不會有回覆,但是他依然堅持著。
其實你知道 匆匆忙忙有多少人
漸漸丟失了單純
許多年之後 在哪裡安身
是否還能擁抱這樣的溫存
其實我知道
於你而言我只不過是個
匆匆而過的旅人
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被問到孤獨,他低頭回憶了一下,說在醫院急診室實習的那段日子他最孤獨。
他處在一種生活的焦慮當中,在陌生的城市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對孤獨寂寞中感受不到一絲慰藉溫暖。
看不到方向,越努力越失望,毛不易和所有的即將畢業的年輕人一樣心裡有一個巨大的迷茫又孤獨的窟窿。
也就是在實習期間,他開始了在自己的小單間裡試著寫歌,就像記日記一樣把自己看到的,感到的都寫在譜子裡,化成一句句歌詞,填滿心底那個迷茫的大洞。
他寫了一首歌《203》,就是講畢業在外租房子的故事。小屋給自己擋風遮雨過,小屋裡一個人寂寞傷心過,小屋就是一個陪伴自己的朋友,但是故事的最後只剩分別。對於離家在外面打工租房子的人來說,歌裡那句「許多年之後,在哪裡安身」,聽完心裡一酸,感懷萬千。
他的那個出租屋的房間號就是203。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
本該燦爛過一生
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
還在人海裡浮沉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
早就告別了單純
怎麼還是用了一段情 去換一身傷痕
在《明日之子》選秀的最後一場演出中,他拿著話筒對著觀眾,也是對著自己說:「原來,我這樣人也可以成為明星,也可以在這樣的舞臺上唱歌!」
毛不易平凡又不甘平凡。
在節目裡,一期一首原創,《消愁》《像我這樣的人》《盛夏》等等,簡單的曲調、戳人的歌詞,讓評委和觀眾把這個平凡的人選到了第一名。
就這樣他正正式式地進入了群星璀璨的演藝圈,就像所有想要漂在北上廣的畢業生一樣,帶著無所畏懼的心進入了一個未知的龐大城市。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為什麼毛不易會火」,有的人說是才華,有的人說是性格,有人說是因為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他愛錢,因為錢給他安全感和自由;
他自卑,出道一年,在音樂盛典上拿三項大獎,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喜歡的;
他現實,在別人都在說詩和遠方的時候,他對大都市的嚮往毫不掩飾,旅遊的第一選擇就是去繁華的大都市。他最理想的職業是房東,因為可以躺著收錢。
毛不易不覺得這些是缺點,他說進入演藝圈之後,他永遠不會改變的就是真實。雖然他的話少,但只要他說出來的的每一句都是真的。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真誠、幽默、乾淨同時具有煙火氣。
還有說不完的話
風催著我們出發
把笑和淚都留下
留在這一年的夏
對於未來的想法
有太多疑問沒有回答
關於麵包和理想
關於平凡和偉大
在最艱難的畢業季裡,後浪們要開始躍入大海,一個人獨立面對社會、人生和未來。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
毛不易在微博裡說:「大學畢業時,我發過一個視頻,面對未來『我還啥都不知道』。四年過去了,我成為了一名歌手,依然在尋找關於生活和夢想的答案。」
在一次演唱會會後,他對歌迷們說:
「也許有一天我不再能寫出新的能夠感動大家的歌,也許有一天我不想唱歌了,我想去賣燒烤或者收房租,也許有一天你們也有了自己需要去忙的生活,沒有時間來。那個時候可能我已經被大家忘記了,不過希望那個時候還有一個歌手,還有一個能寫出感動你的歌的人,希望他的歌還能夠讓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柔。希望那個人出現的時候,你會想到:很多年前,有一個歌手叫毛不易,他也寫過很多感動了年輕時候的我的歌。」
每個人都希望世界善待自己,而他卻善待整個世界,並治癒了每個聽歌的人。
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一杯敬入海的我們,一杯敬唱歌的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