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千呼萬喚的《如懿傳》終於開播了,且不說劇作如何,光是那首由林憶蓮和張惠妹聯手的主題曲《雙影》就夠觀眾們激動一陣兒了。
港臺兩位曾風靡過華語樂壇的天后級唱將,破天荒的聯手演唱,這可是極難得的。
△張惠妹林憶蓮合唱《雙影》
林憶蓮的音韻柔情似水、張惠妹的唱腔穿透人心,看似南轅北轍的音色,實則搭在一起不多不少,正是恰到好處。
尤其是在這首歌裡,她們兩個互補的聲音將女性既剛且柔的性格與掙扎表現的淋漓盡致。
所以很多人在聽過歌曲後都感嘆:「從沒發現阿妹和Sandy的聲音這麼搭」。
其實這首歌從製作到錄音完成,一共只用了20天。
林憶蓮和張惠妹由於工作繁忙也是分別在港臺兩地錄製,就是在這種雙方毫無交流的情況下,她們也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美的錄製成功。
成品出來後,兩位天后都表示:「沒想到這麼好聽!」
連面都沒見就能把一首合唱配合的如此默契,這種夢幻的合作,頗有些相隔千萬裡,仍是高山流水的感覺。
這也難怪,畢竟張惠妹和林憶蓮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過多交集,實際上已經是十幾年的好友了,說是知己也絕不為過。
而真正的知己之間,本就應該像她們這樣,不必張揚也不必造作,那種平淡的關係中自然帶著一種雋永。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莫不如是。
一直以來,這種頂級歌手之間的合作其實並不多見,尤其是同性歌手之間,也沒什麼對唱的機會。
所以林憶蓮和張惠妹的合作次數其實少得可憐,最近的一次也是去年的《歌手》總決賽張惠妹幫場林憶蓮,她們同臺演唱了一曲《也許明天》。
△林憶蓮和張惠妹在《歌手》上合唱《也許明天》
而在這之前,觀眾們普遍認為這兩位私下並沒什麼交集。
這當然是天后們太低調,其實她們之間的友誼可以追朔到20多年前。
1996年,張惠妹由張雨生一手發掘,籤約華豐唱片。
那年七月她和張雨生對唱了一首《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那是張惠妹的聲音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耳中。
△張惠妹和張雨生合照
到了當年12月,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姐妹》一經發布,大受好評。
專輯在IFPI榜上蟬連九周銷售第一名、銷售量超過一百零八萬張,穩坐當年臺灣本地歌手的銷售冠軍寶座。
從此,橫空出世的張惠妹,以新人之姿橫掃樂壇,沒過幾年就成了臺灣屈指可數的實力唱將。
△剛出道時的張惠妹
此後更是勢不可擋,從阿妹到阿密特,從臺灣原住民到華語樂壇流行天后,張惠妹這條音樂之路可謂所向披靡。
當然,這是後話了,在封王封后之前,她只是個剛到臺北,在餐廳駐唱的皮膚黑黑的,並不起眼的小姑娘。
那時候,張惠妹在歌廳唱的最多的,是林憶蓮的歌。
後來張惠妹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后,每當有人把她和林憶蓮相提並論,但她總是謙虛地說,在Sandy姐面前我怎麼敢稱天后啊。
所以去年《歌手》紅毯上,張惠妹說林憶蓮是自己的偶像,這話還真的不是假裝的客套。
1985年,林憶蓮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林憶蓮》正式出道,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華語樂壇頭號女歌手。
△林憶蓮首張專輯《林憶蓮》
她的很多作品,如《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當愛已成往事》都是能跨越時光的經典,當年張惠妹就經常在歌廳唱起這些歌。
她們之間差了六歲,出道時間更是差了11年。
但這並沒妨礙她們相知。
兩位天后最早的合作可能要追朔到20年前,臺灣《民生報》20周年,製作了一首紀念曲,由李宗盛操刀,邀請各路唱將來唱。
於是這首叫《讓心勇敢飛》的歌曲,匯聚了整個華語樂壇最頂尖的嗓子,其中就包括林憶蓮和張惠妹。
△《讓心勇敢飛》CD
之後表面上看不出她們有什麼交集。
林憶蓮那萬眾矚目的情殤中沒見到張惠妹的肩膀,張惠妹幾經起落的人生裡也沒有林憶蓮的身影。
她們從沒在大眾面前展示彼此的親密,但每當她們提起彼此從來都是真心誠意的誇獎。
尤其是在音樂上,張惠妹說林憶蓮是偶像,林憶蓮也對其用過「拜服」二字。
2014年,林憶蓮、張惠妹、蔡健雅、那英四人在臺北小巨蛋舉辦了「Project WAO女生團結音樂節元年公益演唱會」。
林憶蓮和張惠妹合唱了一首《至少還有你+我最親愛的》,這還沒完,三年後的《歌手》舞臺上,林憶蓮單獨獻唱一曲《我最親愛的》,柔情婉轉情真意切。
總決賽上張惠妹支氣管炎發作,仍帶病前來堅持助陣,事後林憶蓮沒多說什麼,只用了簡單的「感謝」二字。
感謝你來幫我,感謝你的陪伴,感謝我們這一場情誼,不多不少不濃不淡,已將我的生命溫暖。
別林斯基說:「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作一切辦得到的事。」
劉蓓和吳秀波的感情正是如此。
△吳秀波與劉蓓
劉蓓剛認識吳秀波的時候吳秀波還是京城夜場的風雲人物,那時候他少年得志。
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
「你們去打聽打聽!你問問黃格選,你問問韓紅,你問問韓磊,你問問滿文軍,敢說不認識我嗎?我比他們看著都更偶像一些!我比他們都更鮮肉一些!我那個時候才叫京城闊少呢!而且是文藝闊少!」
那時候他有錢,少年得志,全身上下都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意氣風發。
他身邊每天都圍著一大群人,進出皆是豪車,吃飯都是全北京最好的飯店。
那時候劉蓓憑藉《編輯部的故事》出了一把小名,事業算是剛起步,他們熟悉了以後,吳秀波一有錢就會請劉蓓吃去吃飯。
劉蓓說她這輩子第一次吃披薩,就是吳秀波請的。
△劉蓓
但後來就不行了,遊蕩幾年,身上的錢一分沒攢下還賠光了,日子過得艱難,整個人都渾渾噩噩。
2002年,吳秀波34歲,體重176斤,剛剛成了家,即將迎來第一個孩子,兜裡卻只剩幾千塊錢,他給劉蓓打了個電話,他說:「姐,我沒錢吃飯了」。
這時候的劉蓓在早已因為《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甲方乙方》名聲大噪,風頭一時無兩,說她是當時華語影壇最頂級的女演員也不為過。
後來吳秀波說:
「當時如果沒有劉蓓,我離餓死真的只差一步。而且我一定會把自己餓死,因為我有羞恥心,絕不會去找比我混得好的朋友,而恰恰她是一個比我混得太好的朋友。」
其實當時吳秀波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找到了劉蓓。
也許是知道劉蓓的仗義,也許是知道劉蓓永遠會平等的對待他,也許就是單純的打心底裡覺得他可以在劉蓓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和狼狽。
接到電話劉蓓二話沒說,立刻把吳秀波拉到自己身邊當經紀人。
這個經紀人其實就是掛名,吳秀波是甩手掌柜,幹活都得劉蓓親身上陣。
那段時間吳秀波一個活兒都沒談下來,倒是劉蓓自己還談下來兩三個。
但劉蓓也不在意,她是想幫吳秀波由內而外的重生。
於是她督促吳秀波減肥,幫他樹立信心,甚至還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吳秀波。
那段時間,正是劉蓓紅得發紫的時候,每當有人來找她演戲,她總要問問能不能帶上吳秀波。
甚至和當時的丈夫張健一起開了一家影視公司。
為了捧紅吳秀波,他們請來了傅彪、馮遠徵、丁志誠、牛莉、陶虹等十幾位大腕兒一起來給他做配角演了一部電視劇《立案偵查》。
△《立案偵查》海報
後來有人問劉蓓,和吳秀波是什麼樣的感情,她說:
「他沒地方睡覺就睡我們家,沒飯吃了就過來蹭飯。
作為朋友,從來不需要改變對方,但永遠會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出現。
我們之間沒有性別,有時他半夜跟老婆吵架,跑到我家來聊天,聊到4點,特別開心地回家去了。」
幾年後吳秀波終於憑藉《黎明之前》火了,這一年他41歲,劉蓓42歲,兩位好友相識將近20年。
後來眼看著吳秀波越來越成功,她不像旁人一樣一味的叫好,而是以20多年來的了解一針見血的道出了那個最真實的吳秀波,她說:
「他後來演得越來越好,看到他今天的成就,我比自己成功還開心。
但是,作為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我太了解他了,內心裡他還是那個吊兒郎當的傻弟弟,演戲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回歸和放鬆,他沒有功名上的束縛,無欲則剛。
也可能他拍幾年戲轉身去玩別的了,也可能他痴迷於演戲成戲瘋子了,反正滾滾紅塵帶不走他滿臉的羞澀。「
風水輪流轉,吳秀波成了華語影壇頭一號的大叔型演員,受萬眾矚目,萬千讚美,這時候劉蓓早已經沒了當年的熱度。
但吳秀波還是她的「傻弟弟」,劉蓓仍是他的「好大姐」。
他們仍是彼此間最真誠的朋友,吳秀波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對劉蓓的感激。
他不會說太多故事,煽很多情,只是每當那個時候他總是會一反常態的收起他那副總是泛著桃花的笑意吟吟的面容,認真的說一句:「謝謝」。
劉蓓只是笑,不多說什麼。
笑容裡是一種瞭然,就好像在說,嗨,這有什麼,我們是朋友啊。
其實你不必說什麼,我知道你懂。我也不想回應什麼,因為我知道你明白。
友誼這種東西,我們從來沒掛在嘴上。
周國平說過:
「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
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
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後來我們終於長大,才發現真正的友誼根本不必親密無間,而是即便相隔很久,再重逢仍能一如往常談笑,是即便沉默對坐,也能安然自若。
陳佩斯曾這樣表達過與朱時茂之間的關係:「從來都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不必事事關心,不必時時陪伴,你有你的心事,我有我的世界,也許我們的喜好都不曾一樣,但我們始終彼此支持。
就像賴內說的:「友誼的最高境界是守護彼此的孤獨。「
這種感情就是我不說,你也懂,如果我說了,你只會輕輕的扯起嘴角,甚至都不會笑出聲。
就像林憶蓮唱起張惠妹那首《我最親愛的》,那樣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的歇斯底裡,那樣隱忍那樣克制。
情感全在音樂裡了,其實你什麼都明白,所以我不必再煽情。
淡如清風啊,也明淨如水,這便是君子之交,也正是友情的最高境界。
淘漉音樂原創 | 轉發無需多言 | 轉載聯繫授權
往期好文了解一下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任編輯/慄子
作者介紹
☉
船長,淘漉音樂籤約作者。一個漂亮的船長,掙扎著想要看看這個世界,所以堅持寫字。微信公號:前明月(id:xxqmyxx)。
Because you have a story
千淘萬漉的文章 點讚轉發才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