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播出後,譚松韻的童顏和張新成的演技上了熱搜,與此同時,號稱90後男星顏值天花板的男星宋威龍的演技卻遭到了大面積的吐槽。
面對繼《下一站幸福》之後對宋威龍的又一波吐槽,粉絲坐不住了,她們說:宋威龍不是科班出身,你們就不能對他寬容一些嗎?
不是科班出身,是很多粉絲要求路人原諒自家愛豆演技差的理由之一。
對此,我想用一句很通俗的話來回答宋威龍粉絲: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兒!
你攬了幹不好,被別人批評是應該的,你虛心接受並努力提升業務水平才是正道,而不是以不是科班出身為由讓觀眾去原諒你。
周迅也是非科班演員出身,但是她的演技並沒有絲毫受出身的影響。
當然,這部分粉絲尚且承認宋威龍演技的青澀和不成熟,還有一幫宋威龍粉絲則認為,那些批評宋威龍演技差的人是沒好好看劇,沒看懂劇,根本沒有了解劇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拿《以家人之名》來說,粉絲們說張新成的賀子秋之所以出彩,是因為人設的性格就比凌宵善於表達,子秋的性格情緒更容易外化,而凌宵性格內向,喜怒不形於色,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情感。
對於這種說法,我只想說一句話:表演是不能解釋的藝術表現形式,一旦需要通過演員或者粉絲去解釋觀眾才認可你的表演,這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凌宵從性格上來講,從小由於原生家庭爭吵打鬧的家庭氛圍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長大後成為學霸但遭遇陳婷的親情綁架又外化為高冷隱忍的性格,高冷、內斂、隱忍是凌宵的性格特點,這種性格的人的確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但是喜怒不形於色並不等同於面無表情無動於衷。
宋威龍對凌宵的刻畫可以說只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表層,並未將凌宵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傳遞給觀眾,以至於《以家人之名》播出後,很多觀眾都站女一和男二的CP 。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張新成對賀子秋的刻畫更能打動人,讓觀從產生了深深的共情,每次賀子秋受委屈時,觀眾都會跟著賀子秋哭,而當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時,觀眾又會不由自主地替他高興。
與劇中人同悲喜——一個演員如果能讓觀眾產生這樣的情緒,那麼他的表演就一定是成功的。
譚松韻做到了,雖然她的表演沒有張新成那般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但已經非常符合人物的物質了。
寫到這裡,畫條分割線吧,因為我想說明一點,我不是以上這三位演員任何一位的粉,我只是單純的劇粉。
如果從《以家人之名》裡非要挑出一個演技最好的演員,個人認為是塗松巖。
其他配角演員忽略不計的話,這部劇中演員演技的排名:
塗松巖>張新成>譚松韻>>>>宋威龍。
宋威龍在這部劇中的表現,個人認為,從演技方面來講,是不及格的,但是他的外型和氣質還是很貼近角色本身的,綜合來講,勉強及格。
我知道我會得罪宋威龍粉絲,我也知道誇宋威龍我能討好他龐大的粉絲群,能漲幾個粉絲,但是我非常喜歡這部劇,以我的觀劇感受我內心的排名只能如此。
宋威龍要想真正在演藝圈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必竟他還很年輕,只有二十一歲。
但就目前的業務水準而言,他擔不起主角的重擔,既使演了,也只能一次又一次被男二、男三或者配角碾壓。
演員是需要成長的,正如同劇中的人物也一樣需要成長。
宋威龍對於凌宵的塑造缺乏層次感,觀眾看不到角色的成長。他始終都是一張冰塊臉,看不到內心的掙扎,更感受不到人物情緒的變化,似乎愛與恨在宋威龍的演繹中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宋威龍的表演目前還停留在只能掌控大情緒,表演細節沒有,肢體動作僵硬不夠自然放鬆,微表情幾乎看不到,眼睛裡沒有情緒變化,跟李尖尖的感情戲沒有青梅竹馬的親切感,而是滿屏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偶遇愛情。
我不想捧誰踩誰,所以也就不拿來張新成對賀子秋的演繹來進行比較。哪怕沒有張新成的比較,宋威龍對凌宵的塑造一樣不會出彩。
非科班出身不是一個演員演技差的免死金牌,沒有演技,你就當明星賺錢好了,接了這樣一部班底很強的劇,就要拿出一個專業演員的態度去詮釋好角色,這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是對粉絲喜歡你的心的最好回饋。
如果做不到,挨罵是正常的,因為你交的答卷不及格,受到批評是不可避免的。
凌宵和賀子秋一樣是個苦孩子,自身並沒有過錯,都是因為父母的原因過早地承擔了普通孩子沒有承擔的重任,但是為什麼觀眾的情感偏向於賀子秋?
凌宵被陳婷強留在身邊照顧自己,時不時的犯神經,對凌宵各種埋怨,不讓他回國,而且在發病時燙傷了凌宵,這些經歷,如果宋威龍的表演到位,是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的,但宋威龍的表演幾乎從始至終都是面無表情,沒有情緒的遞,沒有感情的表達,這讓觀眾無法代入到凌宵的情緒當中,因此產生了對凌宵厭煩的情緒,轉而對情感表達充沛的賀子秋產生共情和喜愛。
一個演員能不能成為好演員,最直接的標準是看觀眾對你塑造人物的接受度,在這一衡量標準之下,宋威龍目前來說還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