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女郎》要翻拍了。
確切點說,應該是臺灣漫畫家朱德庸創作的《澀女郎》要被再度拍成電視劇了。2002年,由這部漫畫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臺灣華視首播。2003年,該劇在內地播放時改名為大家所熟知的《粉紅女郎》,創下了當年國產電視劇收視第一的紀錄。
從最初在報紙上連載的四格漫畫《澀女郎》到創造內地收視神話的都市輕喜劇《粉紅女郎》,名字上細微的調整也恰好體現出影視改編過程中對原作的取捨:萬人迷、結婚狂、男人婆和哈妹還有色房東五個角色全員保留,但漫畫中略帶酸澀的幽默與諷刺變成了電視劇中粉紅色的甜蜜與圓滿。
《粉紅女郎》每一集前都有一個漫畫小劇場,現在看來其實就是讓演員將一則四格漫畫中的內容表演出來,場景簡單,對白也少,但在當時,這種新鮮的呈現方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更具突破性的是,《粉紅女郎》開創了內地都市女性群像劇的先河。而這部劇大獲成功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女性群像戲在影視行業的潛在市場之廣闊。緊隨其後,出現了一批聚焦於都市女性情感、職場和生活的影視作品,如《律政佳人》、《好想好想談戀愛》,以及近些年的《小時代》、《歡樂頌》等。
圖源@朱德庸 微博
巧的是,在這些作品中,多多少少都可以發現某位或某幾位粉紅女郎的影子。這與《粉紅女郎》當年萬人空巷的熱播程度不無關係,四位粉紅女郎的形象先入為主、深入人心,在日後看到同類型作品時,觀眾很容易就會在心裡做出對標和比較。但更重要的或許是,萬人迷、結婚狂、男人婆和哈妹四個角色是文學中所說的典型形象,她們四個雖然不能囊括所有女性類型,但她們具有廣泛的象徵性和代表性。這也是為什麼在15年後重新回看《粉紅女郎》並不會感覺它過時了,反而會覺得它歷久彌新。
萬人迷這個角色給人最深的印象肯定是美,但這種美不是花瓶那樣空洞的美,而是風情萬種的美。這個度其實不好拿捏,多一分則風塵放蕩,少一分又沒有說服力。但陳好把這個角色飾演得很到位。
從造型上來說,陳好演的萬人迷是對漫畫形象還原度最高的一個。劇中很多時候,她都以大波浪長發配細吊帶長裙的形象示人。在表演方面,陳好抓住了萬人迷的「媚態」。劇中的萬人迷永遠保持著S形,不論是坐在梳妝檯前打扮,還是出門去和情敵硬剛,又或者在商場一層化妝品專櫃前當櫃姐,她把任何地方都能當作展示自己的舞臺。
上述這些可以讓萬人迷成為男人眼中的尤物,但還不足以讓其他女人心悅誠服。直到,她拿出那一本本《大眾情人學習手冊》、《女性吸引力法則》、《二十種不能交往的男人》……同屋的女人們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服氣了。劇情把這些愛情寶典編排成了萬人迷在一次次戀愛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事實上,這些寶典基本都是朱德庸漫畫中的對白。
而她的很多言論放到當下也仍然具有參考價值,比如她說:「男人談十次戀愛,被稱為情場高手;女人談十次戀愛,被稱為狐狸精。這也太不公平了吧,觀念上應該改一改。」萬人迷不是個只會嘴上說說的角色,劇中,她遇到喜歡的男性時會毫不猶豫主動進攻。傳統觀念認為女性在愛情中該有的被動與矜持,在萬人迷這裡並不存在。
這樣具有男女平等意味的愛情箴言再加上雷厲風行的戀愛風格讓萬人迷這個角色具有了某種超前性。
劉若英飾演的方小萍有一句座右銘,「我是一個不結婚就會發狂的人」,全劇也正是始於她的一場婚禮。瘋狂恨嫁的她面對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男人,第一反應都是去考慮這個男人會不會跟自己結婚。哪怕只有一丁點希望,她也會飛蛾撲火地衝上去試一試。
這個衝勁成為了貫穿整個劇集的一條線,這部劇的所有男性角色,胡兵飾演的富二代、陳坤飾演的酒吧DJ、陸毅飾演的黑社會小弟,張世飾演的色房東、黃安飾演的騙子、還有日本演員內田忠克飾演的日本警察,幾乎都和結婚狂有點情感瓜葛。
然而結婚狂不顧一切要嫁人的強烈意願要麼把男人嚇跑,要麼搞出啼笑皆非的誤會,但更多的時候,是將她自己置於險境,被騙財,被傷害。朱德庸在漫畫中對於結婚狂這個角色的態度更多的是諷刺,但是電視劇給予了她更多同情的視角,加入了更多誇張和搞笑的橋段來稀釋這個角色悲情的內核——她是渴望結婚,但她更渴望的其實是被愛,被呵護,這些正是她從來沒得到過的。
不過15年後的今天,大家好像已經不怎麼在意她的婚姻問題了。在視頻網站的彈幕中,對結婚狂一角的爭議,幾乎全部集中在她近乎於愚蠢的善良上:怎麼可以明知大寶是騙子還給他500萬?怎麼可以對待曾經傷害過自己的餘露那麼好?可能是觀眾的口味變了。在當下,女主以真善美的化身出現不但不討喜,還會被詬病有「聖母病」,現在更流行「我XXX天生脾氣爆不好惹」式的快意恩仇。
年少時看劇,很容易忽略掉男人婆何茹男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的笑點不多,僅有的一條感情線,還被她自己掐斷了。現在重溫,我才突然懂得了她的好。
男人婆碩士學歷,本來在一家公司打工,誰想到老闆捲款潛逃後,她這個掛名的總經理成了替罪羊。為了還債,她被貶到大商場掃廁所,每月工資500,她大約要掃20年才能還清。
商場大老闆的兒子王浩是她改變命運的一個機會。在萬人迷向王浩猛拋媚眼的時候,男人婆做了什麼呢?她做了一份策劃案交給王浩。她想用這份策劃案為自己博得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男人婆的處事作風就是這樣,就算跌入谷底也不會走歪門邪道,她是那種一心想憑自己真本事闖出一番事業的女性。
有些一心想出人頭地的人在追尋成功的過程中漸漸變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男人婆沒有。結婚狂被騙婚騙錢時,拍到證據關鍵的是她;男明星不認自己的親生孩子,帶著律師、孩子及其生母登門對峙,要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是她;看到路上有丈夫打老婆,衝上去勸「夫妻的事好好講,男人不能打女人」的還是她。
男人婆或許可以代表當下一部分都市女性,她們在職場上有野心,也有獨自面對生活中困境的能力。相較於愛情,事業更能給她們成就感。
哈妹戲份不多,角色性格也略顯單薄,最出彩的一幕應該是日本追星那一段。哈妹一直崇拜日本男星金原崇,在日本時她偶然結識了瘋狂的私生飯滿子,並目睹她用藥迷昏了金原崇,還把他鎖在家裡。哈妹是這幾位粉紅女郎中年紀最小的,幾乎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她身上的虛榮和衝動讓她犯過錯誤,也和大家鬧過矛盾,但她天性中的善良和正直幫她最終彌補了錯誤——她偷偷放跑了金原崇,也重新回到了粉紅女郎的大家庭中。
哈妹最後對私生飯滿子說的這段話,現在看來,也仍然具有啟示意義:「我喜歡金原崇,喜歡的是他的歌、他的演技,雖然崇拜他,但若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佔有』他,強迫他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這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傷害。」
傳出翻拍消息後,很多人都在討論選角的問題,朱德庸本尊也在微博上回應,表示會慎重選角。不過,我倒覺得新版《粉紅女郎》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能否找準現代女性的痛點,能否真正理解現實生活中女性的困境,以及能否塑造出讓人信服、動容的女性間的友情。如果不能跳脫出近幾年女性劇的窠臼,那麼誰來演觀眾也不會買帳的。四個女人一臺戲,新版《粉紅女郎》是將再創輝煌又或是毀了經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下圖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唐朝的想像力」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