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豪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當然這裡的羅馬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有些人天生在有錢人的家裡,自然其一生衣食無憂,富貴一生。相比較出生家庭普通,要辛苦工作,勞其一生換來溫飽的人來說簡直不要命太好。不過人們也常說,富不過三代,這點其實有點不是很正確,因為細看之下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例外」的。
先看下李嘉誠,他的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香港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有兩個兒子。藉助李嘉誠的幫助他們受到了很好教育,現在在沒有李嘉誠的幫助下,他們也能很好開創事業。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現在是長和系的負責人。李嘉誠對李澤炬擔任以來取得的成就也感到非常滿意。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家庭可以說比李嘉誠家族更強大。他們不僅沒有被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困住,而且達到了17代的傳承,在世界上這也是罕見的。他就是蘇州貝氏家族,自明代以來,這個家族一直蓬勃發展,它的強大的生存能力讓其家族一代代地流傳到了現在。
很多人可能不是太了解貝氏家族,但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貝聿銘的名字。而貝聿銘就是這個貝氏家族的第15代傳人,貝聿銘是國內外著名的建築大師。他出生在1917年廣州,曾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中學部讀書,讀書期間和林語堂,宋子文是同學。後來他與1935年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後又到麻省理工和哈法大學學習,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畢業後他來到紐約,受到當時著名房產開放商威廉紮根道夫的賞識提攜,參與設計了很多的美國建築,而且還因此獲得了美國建築協會大獎,在當時他是唯一一個在美國設計建設建築的中國人。
1960年的時候,貝聿銘自己開設了自己的建築公司,此後的人生變成了開掛般的人生,設計了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等著名建築。先後獲得了,法國建築金獎,美國建築協會金獎,普利茲特大獎等一系列的著名建築大獎,有著現代建築大師的名號。
從蘇州到紐約,貝聿銘不僅完美繼承了貝氏家族的傳承,更詮釋了現代中國歷史的縮影。不僅如此,貝聿銘的妻子是一個非常出色優秀的女性,貝聿銘在生活中和他的妻子盧愛玲還有著非常感人讓人羨慕的愛情。
根據公開資料,貝氏家族的創始人是貝蘭堂,他是從浙江省來到蘇州的。最初,他靠賣藥為生。但是,貝氏家族強調管理,在生意上要求誠實和穩定,絕不靠欺騙賺錢,因此逐漸建立起名聲,在清乾隆年間,貝氏家族成為蘇州最富有的四大家族之一。
在清末民國,貝氏家族開始進入各行各業,不再是一家單純的草藥公司。在每一代的發展中以第十三代的貝潤生和貝哉安為主這兩個分支發展的最為出色。在貝潤生16歲那年進入了瑞康顏料行當學徒,經過12年的努力,他在28歲時成為瑞康顏料公司的經理,39歲成為上海總商會的成員。當時,他還擁有「漆王」的頭銜。
1927年,現年52歲的貝潤生從瑞康辭職,隨後投資了三家錢莊,擔任任崇信紡織公司董事長。貝潤生還以8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蘇州著名的獅子林,並將其變成了家庭財產。他還在花園裡建了一座豪宅,被譽為遠東最好的豪宅。這棟住宅由匈牙利建築師庫的可設計,設有一個300平方米的廚房,12個各有特色的浴室和一個全自動電梯。因此,它也被認為是百年都不過時的建築。
貝哉安在金融業工作,他一手創辦了上海銀行。貝哉安家族也是著名的「金融家族」。其中貝哉安的三子貝祖詒在金融業做得比他父親更為出色有名,而且貝祖詒還曾在盛宣懷創辦的漢冶坪煤鐵公司統計部門工作過。
1914年,貝祖詒22歲那年加入中國銀行北京總部,先後成為廣州,香港和上海分行的副經理和總經理,他也在戰後的中央銀行裡被譽為最有才華的傑出官員。
在戰爭時期的時候,貝氏家族為了能夠足夠安全和躲避戰爭,在上海購買了很多的房產,當時他們也不過是想萬一自己家族沒落了,還能有個住的地方,可誰能想到生意不僅沒失敗沒落,反倒是成了上海房地產界的大佬,不過貝氏家族一直都非常低調,知道這些的人也為數不多,他們也都不喜歡顯擺這些。
在貝氏家族的發展中也曾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但團結就是力量,憑藉家族的傳承信念,他們也都一路走了過來。在貝祖詒的子嗣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貝聿銘了,他的成就可以說縱使再怎麼低調也是蓋不住的。如今貝聿銘的子孫們也都畢業於名校,他的三個孩子也都從事建築業,能夠很好地繼承貝聿銘的工作。很多人在知道貝氏家族的成長史後,都十分驚嘆這一家族的歷史。那麼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寶貴的評論!
(本文系永益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永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