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會使用大型3D列印技術來製造未來的火箭發動機

2021-01-17 騰訊網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NASA將會使用大型3D列印技術來製造未來的火箭發動機,目前已經經過測試的兩種部件:銅合金燃燒室和使用高強耐氫的鋼製造的噴嘴在2020年的火星探索實驗中進行了使用。

未來的火箭發動機將會使用大型3D列印技術來製造

送粉式能量直接沉積技術可以製造大體積的部件——火箭的發動機噴嘴

▲圖解:同傳統的製造工藝相比較,不僅部件價格便宜,而且製造速度快

美國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英文:Artemis Program,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項280億美元的宏偉計劃,在2024年將首位女性和另外二位男性太空人送上月球),該項計劃打算為人類在火星上居住做準備。而增材製造技術,或者說是3D列印技術,是NASA比較精通的一項技術,在工業界和學術界都是比較活躍的一種用來列印火箭部件的技術,列印的部件將為這些登錄火星作準備。

NASA的快速分析和製造推薦技術項目,正在開發這一先進的增材製造技術來進行3D列印火箭的發動機部件,採用雷射和粉末來進行。這一技術,稱之為噴送粉末直接能量沉積,可大大減小製造成本和減少製造大型,複雜的發動機部件如噴嘴和燃燒室的製造周期。

這一技術的先進性是非常明顯的,它會允許我們製造採用傳統技術非常難困難和非常昂貴的火箭部件,且可以實現同過去相比,以低成本的方式來實現製造。此外,它還將使得商業公司和航天工業可以製造出一樣的產品和應用這一技術來製造醫療,傳輸工具和基礎設施等。

該列印技術噴射金屬粉末到雷射加熱造成的熔池中或者熔融金屬中。噴送的粉末和雷射鏡片組合在一起形成金屬列印的雷射頭。這一列印的雷射頭連結在機器人手臂上,然後按照程序實現設計好的路徑來層層堆積。

噴粉能量直接沉積3D列印技術的工作狀態圖

該製造技術具有許多的優勢,例如可以製造大型的部件,不再受限於製造時的尺寸。該技術同時可以大型形狀比較複雜的部件,包括發動機的帶內冷卻通道的噴嘴。火箭發動機的噴嘴是包含內冷卻通道的,可以讓低溫火箭燃料推進劑通過其內的通道來保證噴嘴在安全的溫度進行工作。

▲含內冷卻通道的複雜的火箭噴嘴設計——可以採用噴粉能量直接沉積技術進行製造。噴嘴的壁和內通道的厚度只有幾張紙的厚度

採用傳統工藝製造發動機噴嘴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還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噴粉能量直接沉積增材製造技術可以允許我們製造大尺寸的複雜形狀的具有內冷卻通道的部件,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顯著的減少製造時間和製造成本,同時可以非常容易的製造出內冷卻通道的噴嘴和其他關鍵的火箭部件。

目前他們已經使用噴粉能量直接沉積增材製造技術製造了大型尺寸的NASA火箭發動機噴嘴,經過測量,其直徑為40英寸,高度為34英寸,具有完全的內冷卻通道。這一噴嘴的製造時間只有30天的時間,在以前,採用傳統焊接製造技術則需要至少一年。採用噴粉能量直接沉積增材製造技術的交割完成任務的時間比預期還早了一年的時間。這一目標在2020年已經完成

目前採用這一技術,保證了NASA的航天系統的發射,太空飛船和深空探測任務的完成。包括輸送首位女性另外兩名男性在2024年之前進行登月,以及建立可持續的空間生存居住站。目前他們正在開展使用噴粉能量直接增材製造技術列印的航天部件的認證工作。目前該技術團隊正在構建和評估採用該技術列印的直接為5英尺,高度為7英尺的帶有內冷卻通道的噴嘴

使用這一新型的噴粉能量直接沉積技術來製造噴嘴的內壁和其他部件,將會使得航天系統製造的部件可以在原計劃的周期內提前完成並減少成本。

經過一系列嚴苛的熱火焰測試,工程師們將會經受分量表版本的噴嘴在同樣的6,000°的燃燒室的溫度中和持續的壓力下進行測試這是實際的火箭發動機部件在發射時要經受的耐久性考驗和性能測試

噴粉能量直接沉積增材製造的銅合金燃燒室和使用高強耐氫的鋼製造的噴嘴正在進行熱火焰測試

NASA某型號的火箭發動機噴嘴的結構圖

未來的登月裝備和火星探測器將會配備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部件,這將大為降低製造的成本和減少製造時間。NASA正在積極的投資這一技術,這一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將使登月變成現實。

▲經過熱火焰驗證測試, NASA 已經證明兩種噴粉能量直接沉積增材製造的火箭發動機產品——銅合金燃燒室和使用高強耐氫的鋼製造的噴嘴——經過了傳統製造技術可以通過的飛行的極端傳統燃燒室的測試。

相關焦點

  •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製造技術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製造技術,是一種建造可伸縮部件的單元製造技術。用增材製造技術處理大量零件,每塊零件的尺寸都可以按計劃生產或經濟能力或是在製造和運送過程中每種情況對組件的尺寸進行變化,使得可以不用製造模具或其他成型工具來製造設計完全相同的零件。適用於標準化材料、3d列印多功能複雜產品、高性能的物料構件、多功能關鍵部件、三維可視化零件、快速拼裝等。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Electron第一級發動機關閉後,一個反應控制系統將第一級重新定向180度,使其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能夠經受住不可思議的高溫和壓力。 在第一級下降時,部署了一個小型降落傘以穩定和減速,然後在最後一公裡部署了一個大型主降落傘。
  •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以數字信息技術和機械製造技術為基礎,以產品的實體3d建模和列印技術為手段,以加工的自動化和裝配的一體化為特徵的,新型製造技術。主要有:雷射雕刻,可精確列印目標物體;熱塑性材料可進行可重複造型的製造,可燒結和擠出;3d列印製造技術可實現功能複雜的產品設計。用手工雕刻技術完成高精度建模3d列印製造技術,複雜產品的設計。
  • ...人工智慧中心/「e系列」戰機/未來無人系統至關重要新型/3D列印...
    NASA為大尺寸發動機組件開發新型3D列印技術 據NASA網站9月13日報導,NASA在「改變遊戲規則」研製計劃下正在開展一項名為「快速分析和製造推進技術」(RAMPT)的項目,旨在推動3D列印技術在火箭發動機製造領域的應用。
  • 模具製造工業革命大勢,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利用數位化控制機械設備,最終產生3d列印材料,通過耗材作用後,生成3d列印所需要的樣貌產品。可以說是以其簡單粗暴的列印方式,迅速地在模具製造業掀起一場大浪,甚至創造出了模具界的第一個奇蹟——首創100%原型3d印表機。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其實,這個賽道上還有很多不那麼出名的玩家,比如剛剛完成發動機關鍵測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 Relativity Space。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 3D列印技術是噱頭大過使用?
    3D列印假肢接受腔Nunnery OPT設計,Empire Group生產;來源:Empire Group在市場應用方面,2019年英格蘭假肢製造商Nunnery OPT 公布了一種使用惠普MJF 3D列印技術和材料所製造的假肢接受腔。與以往的接受腔相比,MJF 3D列印除了使定製化更為靈活之外,在實現假肢接受腔的輕量化設計方面也有所提升。
  • 3D列印技術,改變太空製造業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現實世界中,太空任務所需的一切——從工具到食物和藥品——都必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後,然後運輸到軌道上。這些高昂的花費也限制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然而這一切都將改變。一些公司早已在太空中用3D列印技術代替了工具。接下來我們能看到繞軌道運行的工廠製造產品在地球上銷售,又或是建造足球場大小的衛星自動化機器人。
  • 零件數量從61個減少到1個,案例領略3D列印微噴發動機前景
    在動力裝備方面,PBF技術所成就的產品並不是停留在概念開發階段,而是已經隨著火箭和飛船進入了太空,隨著飛機在天空中翱翔,並在發電領域起著「四兩撥千斤」般的效益放大作用。3D列印所造就的下一代的產品極大的提升了人類利用資源的水平,這一切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結合著國際與國內3D列印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案例來領略3D列印所催生的新的商業模式。
  • ESA正在研製可重複使用的下一代低成本火箭發動機
    近日歐洲宇航局(ESA)正在研製下一代可復用火箭推進系統原型。其名叫「普羅米修斯」,使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演示用的火箭發動機由 ArianeGroup 為 ESA 研發,其仍然使用液體燃料,但成本可較當前設計做到更低。為實現控制成本的目標,其中一種方法便是開發新型發動機。其能夠以靈活的配置安裝在不同的火箭中,以完成各種複雜的任務,同時兼顧可重複利用的特性。
  •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3D列印的未來就是汽車輕量化的未來
    此外,本田一直致力於使用3D列印技術及智能設計方案來優化汽車零部件的設計。迄今為止,本田對座椅安全帶支架、發動機控制單元及車架等多類汽車零部件都進行了升級,也利用3D技術實現了車身零部件的輕量化。 3D列印可以一次性列印多種具備不同機械特性的材料,這種特性被許多製造廠商應用到汽車內飾部件的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的評估中。
  • 未來3D列印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勇於邁出更大的步伐,拋棄不是面向未來的事物。我們需要利用增材製造等技術的核心價值,用全新的方式來思考和做事,才能產生有深遠意義的影響。」 Materialise公司的執行長兼創始人Fried Vancraen說。未來的事物,想必3D印表機便是其中的一個。
  • 3d列印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重新批量生產3d列印材料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許多優點:減少加工產品尺寸和數量;大大降低成本;大幅縮短生產周期。這些優點不但得到了大量支持,而且也使它成為許多用途的基礎。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快速成型技術常常使人覺得困難。另一方面,也會出現以下現象:準備不足將導致實際列印的較大尺寸會小於設計要求。
  • 用3D列印技術完美還原多款遊戲武器
    不過,如今有了3D列印技術,它的出現讓我們終於有機會以較低的成本擁有我們自己的遊戲世界的炫酷武器。Kirby Downey就是這樣一位遊戲武器模型製作者。經過了繪圖和3D建模後,Kirby Downey終於使用3d印表機各分成7部分製作出了這兩把刀劍,之後再經過了組裝和倫敦藝術家Sarah Wade的上漆繪製,最終成品甚是驚豔。《命運》是Kirby Downey熱愛的另一款遊戲。
  • 全程直播:2016日本工業展(3D列印展)
    LUMEX Avance-25金屬3D印表機是世界上首個將金屬雷射燒結增材製造技術與和高速銑削工藝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製造設備。下面南極熊來個驚爆猛料 南極熊看到了讓人流口水的食物,這個壽司和3D列印有什麼關係呢 ?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盛放壽司的盤子和盒子有3d列印留下的紋理。
  • 科技新視野:全球首個3D列印製造電動汽車[組圖]
    10月10日,英國倫敦,世界首個3D列印的火箭動力太空梭「禿鷹」。該太空梭將會綁在一個碳纖維的架子上由氦氣球帶到2萬米高空。然後啟動火箭發動機,把飛機送到25000米高空。美國芝加哥,世界上首個3D列印製造的電動汽車Strati。該車上近50個不能移動、不用清潔和不導電的零部件全部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此外,其使用的整車一體列印,也是首次被用於汽車製造業。
  • ​當代馬良的神筆:金屬3D列印技術
    3D列印鈷鉻合金牙齒託1.工業領域工業生產行業中,無論是原型製造還是模型生產幾乎都會使用金屬3D列印技術,一些大部件的零部件也會使用3D印表機來生產,再進行組裝。相比傳統製造工藝,3D列印技術能夠在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時間的同時達到更大的生產量。工程機械、模具等零部件一般使用鐵基材料、銅及銅合金材料。2.航空航天領域金屬3D列印零件已經成為航空和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世界上的諸多大國都已經開始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來實現國防、航天等領域的發展。
  • 3D列印技術發展到哪裡了?網友:造車建房不費吹灰之力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通過3d列印建造房屋,現在又有了catia和3d製造工具兩種3d列印軟體,設計建造的精度高達千分之一,可列印各種形狀的東西,降低了成本,使建造變得更容易。特別是在很多尖端領域的企業使用。
  • 石油企業都在應用3D列印技術,數周時間任務60個小時完成
    石油天然氣針對來自歐美的最新技術發展、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深入分析,大量文章揭密許多公司如何執行這些改良採收和精煉的新技術,以及在這個危險行業中所需的關鍵性保護問題,在過去幾年中,技術已經成為shell(殼牌)、bp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3D列印可在工業加工和製造領域產生巨大的效益
  •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3D列印的未來就是汽車輕量化的未來
    採用3D列印進行原型製作在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它可以快速開發和測試不同的零件。因為可以製造多種具備不同機械特性的材料,這一優點被許多製造廠商應用到汽車內飾部件的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的評估中。方向盤、儀錶板、空調排氣扇、汽車操縱杆等多種材料和工藝組成的零件,都可藉助3D列印技術和設備實現原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