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宇 編輯 | 鄒春霞
蔡英文就職不足3月,再次被爆出「搞小動作」。
8月5日下午,臺灣海基會舉行第9屆第8次董監事會議,補選部分董事監事。本來是一常規會議,卻被爆出「藍營」背景深厚的蘇起和張榮恭遭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辦公室點名,「被請辭」董事職務。
雖然事後蔡英文辦公室聲明不幹涉海基會內部事務,但自其上任以來,類似的否認聲明已經發布過多次,並沒有什麼說服力。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事實上從其當選、就職開始,類似的「小動作」可沒少搞。
此次「被請辭」董事職務的兩人中,蘇起是「九二共識」名詞的原創人,張榮恭是「國共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重要推手,都是「藍營」背景。據中評社報導,在520後兩岸官方交流停擺之際,蔡當局此動作恐讓陸方疑慮加深。
臺媒還爆出了一些細節,包括二人本已收到開會通知,但陸委會和海基會方面負責人緊急拜會兩人,告知蔡英文辦公室點名將拔掉蘇起與張榮恭的董事職務,騰出席位給別黨,後來開會二人並未現身。報導還稱蘇起沒有當場點頭,不過思考後表示願意配合,籤署了辭呈。
事後蔡英文辦公室回應稱,這些報導並非事實,海基會董事人選是屬於海基會內部事務,蔡辦不會幹涉。臺灣方面陸委會也加以否認,強調兩人是「請辭」,海基會尊重當事人意願。
蘇起(左)、張榮恭(右)
但從當事人的回應中可以看出並非這麼簡單。蘇起與張榮恭雖然都表示「沒什麼可說的」,但還是透露了一點點。蘇起表示自己尊重政黨政治,既然親民黨和「時代力量」黨需要海基會董事席次,他就讓。張榮恭則稱陸委會海基會拜會他時表示,目前立法機構生態改變,海基會需要其他政黨參與,因此需要一些董事缺額給其他政黨,他對此完全配合。
海基會雖然是臺灣民間機構,但是在「九二共識」籤署前成立的,對推動兩岸關係破冰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也有明顯的官方色彩。可見並非兩人主動「請辭」這麼簡單。
早在蔡英文就職前,今年4月,曾發生肯亞向中國大陸遣返電信詐騙犯一事。
當時,已經是「準總統」的蔡英文措辭激烈地表示反對,稱:「北京當局無權代表我方處理涉及臺灣人民的遣送事宜,更不應以強制手段將臺灣人民押送中國。」她進一步威脅說,「這次事件將會加深臺灣社會對中國大陸的負面觀感。」而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臺灣當局雖然也在抗議,但隨後臺法務部門承認大陸方面「處理符合國際刑事訴訟管轄原則」。
5月20日,蔡英文就職,6000字的就職演說中只有不到400字提到了兩岸關係,且針對「九二共識」僅表示「認同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模糊概念。就職後不足10天,她在經濟、教育等方面也頻頻「搞事情」。
經濟方面,將她之前的「新南向政策」具化為辦公室,目的為了「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把印度、越南等市場提升到「和大陸市場一樣重要」的位置。
教育方面,其就職的第二天,蔡的「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將廢止2014年通過的「課綱微調」,稱其「研修人員代表性不足」和「程序不正義」,而且「沒有必要性」。而「課綱微調」是馬英九政府為了修正李登輝時代推出的「臺獨」課綱,比如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等。
此外,臺灣當局新任「行政院長」林全一上任,籤署的第一份政治決策公文,是對「太陽花學運」126位人士撤告。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隨後在社交媒體刊文諷刺了這一舉動,稱沒有「太陽花」的胡搞,蔡英文當不了臺灣地區領導人;沒有「太陽花」攻佔「行政院」,林全當不了「行政院長」,所以對「太陽花」撤告是林全報恩。
7月下旬,蔡英文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中,談到與大陸的關係時用的是「very carefully(審慎、小心翼翼)」這個詞,這個表態讓島內外很多人都大翻白眼。
畢竟在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當天,臺灣海軍金江艦上午8時15分號稱誤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飛彈落入澎湖外海、未飛過海峽中線。儘管臺「海軍司令部上將司令」黃曙光晚間即澄清誤射跟共產黨黨慶毫無關係,蔡英文也緊急表態稱要向周邊國家以及中國大陸做出完整的說明,並重申維持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沒有任何改變。但如此特殊的日子,如此「精準」的誤射,著實對不起「小心翼翼」幾個字。
在此事發生前的6月份,蔡英文「政府」拒絕了馬英九赴香港出席「亞洲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並演講的要求。理由包括馬英九卸任不足一個月,有保密必要,香港是「國安高度敏感地區」等等。
7月19日,在臺灣發生了大陸遊客大巴車疑因司機酒後駕車自焚起火,導致24名大陸遊客全部遇難。隨後的追悼活動中,蔡英文只給臺灣導遊送去了輓聯,而沒有給大陸遊客送,原因竟然是「對方沒來要」,不管是信仰還是政治理由都很尷尬。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要說這個表態才真的讓人尷尬吧!
遼寧觀光團事故臺導遊鄭焜文公祭時蔡英文送的輓聯
最終再重複一下國臺辦已經重複過無數遍的話吧:堅持「九二共識」才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校對 | 鄭棋
資料 | 中國網 中國社科院臺灣所 環球時報 廈門日報 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