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聽蘇打綠的時候是因為當年快女選秀的時候,曾軼可在舞臺上唱的那首《小情歌》,我才知道臺灣的樂團蘇打綠,再到後面的《無與倫比的美麗》、《我好想你》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
而吳青峰的名字隨著他獨特的聲線讓人記住,近日的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也看到了他的身影,難得在蘇打綠一直不出現的情況下,通過solo的形式依舊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同樣可以說蘇打綠在17年休團之後,大家並沒有停止熱愛音樂的步伐,繼續在這條路上進修著,六個人分別在各自的領域努力著,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
逐漸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當主唱脫離了樂團,仍然能夠獨立運行的時候,我們誕生出來了兩個價值體系:蘇打綠和吳青峰,他們互相平行著卻又不打擾,各自為陣打出了自己的風格。
像最近青峰發表了自己的新專輯《冊葉一:一與一》,寫歌人在自己音樂生涯中總是會出很多作品,有的時候並不會出現在自己的專輯,收錄在這張專輯裡面的歌曲都是他之前為別人寫的歌,有的是他填詞、有的是他譜曲。
整張專輯聽下來,風格各異特別是《費洛蒙小姐》,曲風新穎趣味性強,掌握程度有點難,結合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戲曲元素,時而靜悄時而狂野;而適合單曲循環的那就是《柔軟》,不妨空出時間來欣賞一下這張專輯。
而談到蘇打綠,一直以來大家都在期待他們重組,遙想起那年冬天在廣州看完他們的演唱會,腦子裡一直單曲循環《牆外的風景》。他們選擇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休團,其實是一個有得有失的決定。一方面保留了最輝煌時期的印象,不再過分消耗這個品牌,音樂質量也在那裡,另一方面錯事了很好的商業發展。
而當到今年再度付出的時候,蘇打綠已經換上了他們的初心皮囊「魚丁糸」,這是最早期蘇打綠出試聽demo時候用的名字,既然蘇打綠的風格已經成型,在多年後重組沒有必要為了重組而重組,這次的調整更加用心的重新出發,用了和自己老歌迷有共鳴的名字,換種方式出發其實是好的。
如果說蘇打綠的風格是這樣的,那麼魚丁糸她就不會是和蘇打綠一樣的風格。這句話當我看到的時候讓我好奇魚丁糸的風格到底會是如何,點開了他們的新歌《沙發裡有沙發radio》。
大家六個人換了新的稱謂,mv用回顧童年的視角,每一位樂團的成員都變回了小時候的模樣,仿佛寓意著回歸初心,重新出發就像蘇打綠的名字用回了魚丁糸一樣, 「旋轉漫遊 不經意的散播」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歌詞,旋律從歡快突然變成慢動作回放,其實我們有的時候走得太快不值得,還是該回頭看看我們的本心。
樂團這樣的組合形式從2000年到2010年是一個發展階段,那個時候五月天、蘇打綠、信不得不說是時代的眼淚,而到現在,環境已經有大大的不一樣,時代在變化,新的人會霸佔坑位,而經典的樂團告別也在進行中,從蘇打綠到魚丁糸,solo出來的吳青峰,我們都期待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
儘管成為了時代的句號,沒關係,因為你的音樂之路已經圓滿,毫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