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笑果文化最新的線下喜劇空間「笑果工廠」在上海新天地開業。這是笑果文化對去年打造的「笑果工廠」的升級版,整個劇場分為三個空間,能夠以不同的場地,進行不同的演出。
從2015年開始,笑果就在嘗試去建立打破大家傳統認知中的劇場,讓它以一個城市喜劇空間的形式出現。「笑果工廠」新天地店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從最早的「笑果工廠」徐家匯店進行的升級。開在地標建築、進入商業體環境、並根據商場營業時間嘗試更多喜劇演出之外的表演活動,都是這家新店將會承載的業務。
在品牌運營的打造上,賀曉曦表示,希望可以分不同情況打造線下演出市場。他希望利用地緣優勢,在上海把笑果這個品牌「做透」,用大量的甚至接近一年上千場的演出,讓脫口秀成為觀眾的日常消費品。然後再利用全國各地進行的巡演,讓其他城市的觀眾能夠直接看到優質脫口秀表演的魅力。「線下業務是我們內心堅定一定要做的,是行業本源和起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對很多人來說是精神家園。」
笑果工廠新天地店外景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談到脫口秀領域,更多的還是在談如何將這個舶來品帶進市場讓大眾更加接受,但賀曉曦在這次表示,他認為經過笑果文化幾年來的努力,喜劇脫口秀的需求端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不論去到一、二線城市還是一些四、五線城市,大家都能接受脫口秀。真正需要解決的,是供應端的問題,也就是優秀的演員和他們好笑的表演。
《脫口秀大會》正是笑果進行引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該節目第三季於7月22日開播,至今僅播放三期,已在騰訊視頻累計獲得6.76億的播放量。在前兩期就進行50進30的淘汰賽,此後每一期也都會有淘汰,殘酷的賽制帶來了十足的看點,節目播出後多為脫口秀演員的段子都在網上廣為流傳。通過節目,能夠令許多此前大眾認知度不高、但在線下表現優異的脫口秀演員,獲得更廣大觀眾的喜愛。
但對笑果及脫口秀行業來說,完成品牌積累、節目熱播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掉高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雖然通過整合營銷業務,能夠承接住脫口秀藝人獲取商業價值的需求,但笑果籤約脫口秀藝人在此前確實遭遇了不少問題。選擇違約離開公司的池子、因容留他人吸毒受到刑事處罰的卡姆,也給笑果文化的藝人管理敲響了警鐘。賀曉曦表示,「我自己內心有過比較痛苦的一個階段。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定會遇到,因為沒有長大,我覺得沒有在成長過程中不犯錯誤的公司。不管什麼結果,錯了就是錯了,得接受和道歉,只有接受和反思,才能在這件事上走得更遠。我們這段時間有一些新的安排,比如讓所有演員都定期籤承諾書。核心還是解決系統價值問題,讓系統更加堅實,讓大家進入正常的工作體系裡面。」
賀曉曦界面文娛對話賀曉曦:
界面文娛:笑果工廠這個城市喜劇空間的概念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賀曉曦:我們的底層是從2015年開始,一步步都在嘗試,按這個想法試很多消費的邏輯和可能性。比如我們去年的笑果工廠,它不像大家傳統認知裡的劇場,有白色洋氣的外觀,有打開的屬性,有翻臺這樣的數據。不再僅僅是這個地方演出好不好,而是這個娛樂場所是什麼樣子。我們不斷用這種消費形態,去跟別的地方做快閃或聯名,緣起就是看到年輕人喜歡上一版的笑果工廠。去年當時就有一個機會,在新天地的草坪上搭了一個玻璃房做快閃店,很多商家也看到了這件事,大家反映熱烈,所以有了進一步的合作。
還有一點要強調,目前新天地這個笑果工廠,特意沒有叫它旗艦店。因為旗艦店應該是展現你在這個領域裡比較終極的、最盛大的形態,現在這個店是個小升級,我的理解就是笑果工廠新天地店。
界面文娛:小升級的地方在哪裡?
賀曉曦:首先是進入地標就是重大升級,在這裡開一家以演出內容為核心的喜劇空間,本身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學習就很多,也是一種升級。第二是我們在商圈裡會真正面對商業體式的環境,周圍都是品牌,這也是升級,希望我們這種消費產品在商圈裡是能夠成立的。第三是喜劇產品本身也有非常多的升級,原來可能只有脫口秀,我們的目標是做成周二到周四,下午一直到晚上(運營),周五到周日可能從早上10點一直到晚上12點。不僅僅是脫口秀、即興演出,包括超前看片會這些東西都會放進來,用不同東西填滿整個時間,提高整體的頻效。現在我們內部有片場的概念,分成三個空間對應不同的演出產品。劇院有玻璃幕布,外面人群只能聽到笑聲但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我們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入場時幕布是打開的,不同的活動空間可以吸引不同的人。
笑果工廠新天地店界面文娛:下一步可能會往什麼方向發展?
賀曉曦:有幾種可能,第一是開獨門獨棟的類似星巴克臻選店,第二有可能開個當街的店,更酷、更有力量。但我們未來的核心,還是相信線下消費擁有大空間,應該從內容本身的運營走出去,時間、空間和大家的體驗上要延展,形成一個多維度的消費邏輯,才能真正把喜劇從內容往生活方式上推到更遠的位置。
我們年初時計劃,上海本來今年要做1000場左右的演出,讓這裡的密度非常大,成為大家的日常消費產品。全國或者更遠的地方,我們想用專場的形式輸出。我們當時的計劃是1000人左右的劇場做100場,包括原本計劃的14場海外巡演,我們不斷輸出好產品去覆蓋當地人群。這樣我們的勢能集中在上海裡,也有更大範圍的連接的可能。去年還有一個計劃是在2020年跟摩登天空合作音樂喜劇節,但也因為疫情的原因放緩了。
可以把演員的表演看做供應鏈,上海的供應鏈最好,所以做高頻次的演出品控還是在上海,對外輸出的是高標準的產品,讓很多地方的人可能第一次看就是好看的。去年9月我們在墨爾本嘗試了海外演出,去年第四季度也進行蠻多巡演,大家對這件事還是比較認可,加上疫情期間有《笑場》這樣的節目,這套邏輯基本還是走得通的。
笑果工廠內的其中一個舞臺界面文娛:疫情現在的情況相對好轉,但並非沒有二次爆發的可能,你們怎麼看待疫情對線下演出帶來的影響?
賀曉曦:第一下給我們的衝擊比較大,我們要做好兩、三年裡可能都有疫情的準備。但線下業務是我們內心堅定一定要做的,是行業本源和起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對很多人來說是精神家園。我們無非是壓縮成本等待冬天過去,而不是放棄。而且我們現在對上海防疫還是比較有信心,不否認最壞的極端情況的出現,但我們對這塊業務就是這麼理解。
從公司的層面,上半年是通過線上的節目和整合營銷業務兩個支撐,我們更重要的是保留這種業務形態。疫情一定會過去,不管情況如何,我們應該更沉下心。因為我們不是單一業態的演出公司。我們的支撐能力和我們對公司抗風險能力的預估,一定是整個內容、消費行業裡,具備了一定系統性領先優勢的。反而我們會在有疫情的階段做更多布局,假設真的很嚴重,我就讓團隊關起來去排練、研發內容和產品,再系統性完整地搭建針對線下場景的支撐部門。
其實上半年停一下,幫助我們在線下業務裡想清楚很多事,從公司層面也完成了整個體制的升級。如果疫情反覆回來,我們大概會是這樣的狀態。在這個時刻要保持整個系統,我們不需要系統性的恐慌,只是戰術性和技術性的問題,不會對我們整體戰略發生變化。
界面文娛:既然需求激活了,現在笑果最擔心的事是什麼?
賀曉曦:其實是這幾年笑果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需求激活了。笑果核心要考慮的事永遠是產能和產品本身的問題,而不是需求的問題。產能足夠的情況下,中國有四、五十個城市可以每周末一場千人演出。這件事一定可以做得巨大,核心問題就是我們要研發產品,在合適的場景把它跑出來。可以把新天地這個場地理解成一個研發的實驗工廠,可以不斷持續地實驗,然後可以升級成全國性的產品。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界面文娛:《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也在7月22日開始播出,賽制也改版,一開始就淘汰近一半的人,這與你們希望通過線上節目給更多脫口秀演員機會的目標,是不是有一些相悖的地方?
賀曉曦:這就是賽事,奧運會就是這樣,遺憾本身也是生活的本意,這才是命運。這個邏輯呢,是我們長期舉行這個「比賽」,從單點來看肯定一兩個人發揮失常,但世界盃這麼多年,中國隊還是中國隊,巴西隊還是巴西隊,可能巴西隊中間有失誤,但中國隊爛還是爛的,這是穩定的問題。再往下一層,我們也在承接,比如線下,我們在脫口秀大會可以去錄製之後馬上就做了線下產品,還是可以去競爭、訓練,不止是世界盃,還可以去踢美洲杯和國家杯。
去年的問題在於,很多新人沒辦法在臺上表演,名額限制住了,今年好的是,只要他說的足夠好,就會留下一段表演。今年看完前幾集,對脫口秀表演的多元性是增加的,去年可能就是王建國、呼蘭、思文那幾個類型就完了。就像聯合會杯,四支球隊踢來踢去,但邏輯就是,意外本身也是這裡面的一部分,世界盃永遠都有熱門被淘汰,永遠都有黑馬往前走,這才是我們持續看的原因。
《圖口型大會》第三季表現出色的楊笠,也會在線下進行演出界面文娛:去年的《脫口秀大會》就有很多演員表示賽制很過分,今年更加殘酷,他們的反饋是什麼?
賀曉曦:經過去年後,大家其實相對適應了一些。我覺得這個強度是需要適應過程的。我覺得公司文化裡這點比較珍貴,大家看到最後出現了一個好東西,還是願意來繼續投入。所有人口頭講覺得不在乎,但內心都知道這件事是趨勢。第一場錄完第二天,一大群人就去李誕家喝到天亮,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開心。
界面文娛:其實整合營銷不僅是目前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也能給不少演員帶來很高的曝光。這塊業務在疫情期間帶給公司怎樣的幫助?
賀曉曦:整合營銷業務可能承接的是藝人經紀業務,我們現在的效果和內容輸出能力加上藝人的表達,一起賣給客戶。我們現在做了阿里巴巴的「88會員節」,還有京東等項目都有新人出現,線上節目曝光多的人獲得更多商業機會是必然的。今年上半年我們可以通過整合營銷,系統性地解決儘可能多的脫口秀卡司的市場價值問題。其核心價值還是可以幫助越來越多的脫口秀演員,(他們的)單值越高,會有更多的商業流通性和價值。
通過線上節目,豆豆等新人也被更多線下觀眾所認識界面文娛:最近笑果藝人池子、卡姆等人與公司出了一些問題,可能是在藝人管理角度,在未來你們如何在這方面加強管理?
賀曉曦:我自己內心有過比較痛苦的一個階段,但往更長時間來講,任何一個團隊做起來有人要離開,離開的過程不愉快,或者犯一些錯誤,無論是德雲社、開心麻花還是本山傳媒,都有這樣的過程。這是我們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定會遇到,因為沒有長大,我覺得沒有在成長過程中不犯錯誤的公司。我們做的這類東西,都是伴隨著人的成長一起成長的,我們遇到這些問題,要反思的不是具體的人的問題,是要反思這個公司成長過程中還有什麼東西沒有做得好的問題。這是你下一步成長的方向。
這段時間有一些新的安排。我們會讓所有演員都定期籤承諾書,也會定期去組織培訓。我們覺得核心還是解決系統價值問題,讓系統更加堅實。除了外部管理手段之外,核心還是讓大家進入正常的工作體系裡面來。
不管什麼樣的結果,錯了就是錯了,還是得接受和道歉。我覺得只有接受和反思,才能在這件事上走得更遠,得把以前沒有準備的東西繼續補回來。我們要讓大家有事可以做,不要去做不好的事情。這件事本來在這裡了,消除不了,可能我們做一檔更好的《脫口秀大會》,大家會覺得我們好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