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足協的公平原則,任何球隊都不能有主場之利,所以申花被換到B組,升班馬黃海則被分到了A組。這個消息發酵之後,很多球迷都為黃海鳴不平:原本分組形勢相當有利,現在到了死亡之組,憑什麼讓這支升班馬球隊吃虧?
按照中國足球以往的風格,吃了虧的黃海,應該是公開鳴冤,中國足球歷來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傳統,鬧一鬧,即使改變不了這個結果,也得讓足協賣個人情。要知道,B組實力強的球隊就上港和國安,黃海甚至有可能成為黑馬,從而進入爭冠組,即使進入保級組,也能獲得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而到了A組,黃海的實力基本處於墊底,提前鎖定了一個保級組的名額,而且到了保級大戰中,黃海的對手實力也會相對較強,保級難度增大。
難道是黃海為了大局高風亮節,或者是今年就沒有升降級,黃海樂得送個人情?在「反方向的球」看來,黃海選擇忍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黃海換組之後,佔了便宜的不是其他球隊,而是上海申花。而青島黃海與上海申花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個賽季,黃海從申花租借來了周俊辰和王偉,這兩人都能打上黃海主力,解決了黃海兩條邊路的問題;在黃海的外援中鋒克萊奧滯留在巴西無法回歸的情況下,申花又送來了青島籍中鋒朱建榮,讓黃海沒有中鋒之憂。
而在過去幾個賽季,申花一直扮演黃海好大哥的角色:黃海上賽季的主力中後衛劉佳燊,中場大將王飛,此前還有U23隊員徐友剛,前國腳鄧卓翔等,都是來自申花,對於財力比較薄弱的黃海來說,大手筆購買球員比較困難,基本上是缺什麼位置的球員,就去找申花要,申花用不上的,需要外放鍛鍊的,首選都是給黃海,以至於黃海被稱為申花二隊。
不得不說,足協這招很高明,以不讓打主場之名,讓申花換組,而且是讓黃海跟申花互換。其實,關於換組,此前從來沒有過類似規定,或者是先例,到底誰來跟申花互換比較合理,排在黃海之後的永昌,排名申花之前的華夏幸福,如果跟申花互換,看上去也說得過去。但永昌和華夏幸福,肯定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足協又成為眾矢之的了,難免被河北球迷指責,如今申花和黃海互換,幾乎是風平浪靜,足協對於申花與黃海的關係密切,肯定是心知肚明,所以才能放心大膽進行決策,直接通知了黃海,黃海果然選擇接受,一場輿論危機,就這麼悄然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