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相隔多遠?
或許是一杯豆漿從口入心的距離。
一顆顆大豆的研磨,
堅持打造種、產、銷一體化產業鏈,
精選東北三江平原的非轉基因大豆
... ...
每一道防線的嚴密只為了——
豆漿沁入脾胃時的醇厚和爽滑。
「讓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豆漿」,
是永和的企業願景;
讓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看到企業創意,
也應該是青年創意人的責任。
期待2020青年創作的永和心意,
來傳遞兩岸恆久不變的深厚情誼。
永和豆漿產品形象包裝設計獎
(指定主題類)
命題單位
傳播/營銷目的:
1、清晰表達出品牌與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族群)交流溝通的要點;
2、以年輕人喜愛的包裝設計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和心佔率;
3、以傳統豆漿文化的創新設計激發年輕消費人群的購買願望。
企業簡介:
1、永和食品公司成立於1982年,源自寶島臺灣。公司以一顆大豆為核心,堅持打造種、產、銷一體化產業鏈,精選東北三江平原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強溯源管理,使得從種子到產品的每一環節都能全程可控;生產工廠採用先進設備,使用16道精製工藝的生產方法,只保留43%大豆精華,確保豆漿口感更加醇厚和爽滑!
2、企業願景: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
3、企業使命:把永和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華人食品公司。
4、品牌核心價值:中國風、臺灣味、兩岸情。
品牌故事:
上世紀50年代,祖籍大陸遠離家鄉到臺灣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永和縣中正橋畔,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創辦了供應早點的攤鋪。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鬆軟酥脆,永和縣因豆漿而盛名於臺灣。當時,年輕的林建雄董事長就是吃著退役老兵們的豆漿、燒餅和油條長大,決心要把它們發揚光大。永和食品公司發展38年,與大陸同胞們一起講述著傳統中華美食文化的故事,永和豆漿以其獨特的味道和產品形象成為連接兩岸情誼的紐帶。
傳播對象:
充滿活力、年輕、時尚、追求生活品質的消費人群,16-30歲。
溝通調性:
年輕、時尚、積極、新潮。
設計要求:
1、設計風格不限方向,設計元素根據設計師的創意不限題材;
2、在設計中使用永和豆寶IP形象時,根據創意進行設計調整或豐富豆寶形象;
3、需與消費者傳遞豆漿製品的健康營養的產品信息,並有多種豐富新產品;
4、包裝設計結合產品的特色,具有產品辨識度。畫面生動有趣,體現年輕新潮的生活方式;
5、禮盒包裝可根據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的三大節日主題進行創意設計;
6、必要元素:永和豆漿品牌LOGO;豆寶IP形象;
7、設計作品只需提交電子文件, A3(420mm×297mm)大小的jpg格式的方案設計文件(該文件解析度不低於300dpi),單件或系列件作品(系列作品不超於3張含3張)
8、設計作品一定要具有可實施性,內容主要由以下內容組成:整體效果圖、局部效果圖、三維立體圖,有詳細的標註尺寸,標註材料工藝,200字以內的作品創意文字描述。
產品銷售渠道:
可用於永和豆漿電商平臺、賣場超市售賣;
聯繫方式:
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市場部
微博
微信公眾號
素材下載
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6ZIVKdilJ03uCZmt7g-kOw
密碼:oz15
附件:策略單圖片版
第28屆時報金犢獎
永和豆漿品牌形象廣告設計獲獎作品賞析
銅犢獎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主辦的「時報金犢獎」,創辦於1992年,1997年進入大陸地區,截至到2019年,已經連續舉辦28年,是一個世界華人大學生創意比賽公益大平臺,從最開始的幾百幅作品發展到2019年的6萬件作品。參賽的學校也由原來的100多所高等學校增至1000餘所高校參加,輻射到美、加、新、馬及大陸30餘省與港澳臺。每年邀請合辦單位 ,包括60餘家媒體、1210所高校院系,十餘家企業,每年參與的師生近60萬人,專業設計師500人,累積超過1000萬人。每年將有10萬份的競賽策略單和教學光碟寄給學校,並接受學校申請,進入兩岸約六十多所高校進行校園創意日巡迴宣講。海峽兩岸的廣告教育和學生作品交流也從而得以實現和發展!28年來培育超過1000萬名學生進入相關領域,因作業嚴謹專業權威,被行業稱為青年創意的奧斯卡,是華人圈歷史最悠久的青年創意獎項。
Focus on us
北京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8號和喬大廈A座201室
聯絡人:王歡
上海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虹許路558號2樓(旺旺集團北大樓)
聯絡人:陳琬琳
臺北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2樓201室(中視大樓)
聯絡人:林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