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出現於1822年(我國是道光二年),不過當時的成像並不太清晰,後來到1839年,法國的美術家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法,他所製成的首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已經能夠拍攝出清晰地圖像,此後照相機得到了飛速發展。
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除了照相機能夠拍攝到當下的場景,此外還有舊照修復,是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修復,包括掃描褪色、殘損照片或膠片,調整暗調/高光以改善面效果等,最終達到完美無缺的圖片。
此外還有畫像復原,使畫像顯得立體,從而了解該人生前的真實面容,不過復原古人肖像畫,也不能完全說這個人生前就是復原後的模樣,「畫像復原」是一種參考,那我們來看看清朝官員的真實形象,與影視劇中差別大。
上圖是清朝縣太爺斷案時的場景,縣太爺居最前,旁邊站著的人伺候縣太爺的,左右分別有人記錄報案人與被告的說辭,另外幾個坐著的是協助辦案的,而報案人和被告都俯身在地,額頭與地面相觸。
在影視劇中,報案人與被告可能還會吵起來,但真實的狀告衙門並不會出現這一幕,官員比平民百姓的地位要高上不少,報案人和被如果在公堂吵鬧,很可能都會被關押,另外報案人向衙門報案還得花費不少銀子,因此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報官。
該圖是兩江總督劉坤一的照片,當時劉坤一在朝廷已有一定的地位,而這一點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來,1900年庚子之變時,劉坤一極力倡導「東南互保」。
這張照片是朝廷大員視察時的合照,最中間坐著的是地位最高的,在拍照時也不忘拿著長長的煙杆子,這裡要說一點的是,清朝時期的官員俸祿要比明朝時高上不少,「養廉銀」則是清朝特有的官員的薪給制度,創建於雍正年間,本意是官員工資高了,就不會想著貪了。
通常養廉銀是俸祿的10到100倍,一品官員的養廉銀多達1萬多兩白銀,不過到乾隆時期,官員貪汙成風,雖然高工資,也沒有保持清廉。
圖6
這張就是清朝大貪官和珅的照片了,不少人認為和珅其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歷來能長久陪在帝王身邊的人,誰沒有能力?而作為一名貪官,和珅也更清楚裡面的門道。
並且由於和珅的富貴需要依仗皇帝,對於皇帝而言,他確實有一定的用處,同時也側面反映了乾隆晚期時朝政已經腐敗不堪,以致於嘉慶帝在懲治和珅後還感到惋惜。
這張則是正在抽水煙的官員,在清朝末年,抽菸、吸食鴉片等在上層社會中並不會被視為惡習,反而成了一種交際方式,清朝廷曾一度鼓勵老百姓種植鴉片,結果卻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最後一張就是官員的全家福照,坐著的是一夫一妻,妻子旁邊的是小妾,而小妾的地位在家庭中是非常低的,比自己孩子的地位還要低,所以人們常說「母憑子貴」,當兒子有出息了,其母親才會因兒子的尊貴得到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