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萬港漂都在這兒
圈妹最近不少朋友來香港旅遊,無論是化妝品專櫃的服務員還是茶餐廳的「姐姐」,往往一開口就跟我們飆普通話。
圈妹心想,厲害了,我的天,怎麼我都還沒說話就已經分辨出來,我是香港人還是內地人呢?
於是,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圈妹內心,久久不能散去。苦思冥想後圈妹mark下了筆記,想跟港漂們一起分享。
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咱們先來看看外貌著裝方面。
首先來說說最直觀的身高,香港男女生的身高都比較平均,不算特別突出。
如果走在街上有一個特別高大的個子,多半都是外國人或內地人。
2017年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與姚明共同出席創業論壇
李澤楷身高1.7米
(圖片來源:信報)
2016年有數據顯示香港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3 cm,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則是160 cm。
香港男性身高排名66,而內地男性身高平均171 cm,排名93。
(圖片來源:hk 01)
圈妹估計是因為內地人口比較多,拉低了平均值。事實上,在香港好像也沒太見過很高的港男,反而高的男性大多是內地人。
李亞男與王祖藍的組合被稱為「最萌身高差」
(圖片來源:新浪娛樂)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當然要說說女士們的精緻妝容。因為生活節奏快,比較繁忙,所以香港女性的妝容通常比較簡單。
(圖片來源:生命時報)
就拿圈妹在香港上班為例,晚上2、3點睡覺,能在床上多待一分鐘絕不浪費,所以壓縮化妝時間,十分鐘簡單上個粉底,夾個眼睫毛,塗口紅就能出門。
圈妹的化妝實力已經算是弱的了,據說有人在地鐵上就能迅速化好上班的妝。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而相較之下,追求精緻的內地女性反而妝容複雜,花費的功夫也比較多。眼影、陰影、腮紅樣樣都不能少。
有時候口紅還要疊加幾種顏色,而且好看的眼影還要細緻的化,眼睛可是要每天都blingbling的。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再來看看服裝方面,先是顏色不同。香港人的服裝素色的比較多,以黑白灰為主調,永遠不過時,好搭又耐穿。
走在街上總覺得大家都一樣,沉悶又無趣。圈妹覺得衣服的顏色能夠決定當天的心情,偶爾穿個少女粉,卻又好像成為了異類。
(圖片來源:網絡www.viviyu.con)
有時候,忽然發現衣服顏色有所不同,穿鮮豔多彩衣服的,往往都是內地人。
少女粉,魅力藍,暖色橙,螢光黃,ohmy god,這樣才是想像當中繽紛多彩的都市生活好嘛。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而且香港local和內地人追隨的服裝潮流也是有所不同,當然了,大牌潮流是都幾乎相似,然而香港人比較偏向簡約的風格。
I.T類的潮流在香港最受歡迎,受到強烈辦公室文化的影響,辦公服裝也是指向標,好比Zara、G2000.
(圖片來源:sassyhongkong.com)
而內地追隨的服裝潮流則明顯不同,服裝飾品也比較繁複,就好像女士連身裙的款式,花樣也比較多,蕾絲半透明、夏威夷海灘風等等。
左邊兩幅是香港style日常穿搭,右邊是內地style日常穿搭,你猜對了嗎?
圈妹朋友之前在淘寶上買了一件知名品牌的服裝,然而在香港穿卻顯得十分異類,走在路上接受了不少注目禮。
繁華都市下,生活節奏和方式的快速,使得香港人在飲食方面也追求快速、便捷,車仔面甚至由此而來。
(圖片來源:明報)
通常走進這些便捷的車仔麵攤檔,叫一份三個餸(菜)的面,茶餐廳裡一份碟頭飯的都是香港本地人,輕鬆解決了上班日的溫飽。
然而,在香港,茶文化也是十分濃厚,早茶、下午茶都是不少遊客一定要體驗的飲食。
(圖片來源:新浪看點)
事實上,現在香港下午茶(hightea)的文化跟英國傳統的下午茶有所不同,並不一定追求五星級酒店式的精緻,而有可能是上班族因為錯過午飯時間而亟需填飽肚子。
左圖為港式下午茶,右圖為英式下午茶
與此同時,內地朋友就不同了,大家比較注重乾淨質量、食物質素,不一定要很昂貴的,但是起碼要吃得舒服,開心。
內地人很有可能比較青睞米其林推薦的星級餐廳,想要嘗鮮。然而香港人則是鍾情於某一家餐廳而常去光顧。
米其林一星食肆甘牌燒鵝
(圖片來源:痞客邦七先生與艾小姐)
所以,如果在上班日看到一些大酒店,或者是比較出名的米其林食府當中看到大排長龍,很有可能是內地人。
畢竟上班日,對於香港人而言,大排長龍的地方都可能是工業區的一些茶餐廳。
(圖片來源:新浪)
當然了,美食從來不分地域,也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愛吃麻辣火鍋,海底撈。
剛才在前面也提到過,香港的生活節奏很快,無論是交通工具還是人行走的步速。
(圖片來源:橙新聞)
曾經有臺灣的朋友問圈妹,怎麼香港的地鐵都這麼快。圈妹解釋,因為在香港寸土寸金,時間也是金錢。
相信不少剛開始到港的港漂們應該也很不習慣這樣的生活節奏。
香港地鐵平均車速33km/h,東鐵線50km/h,機場東湧線則為80km/h
(圖片來源:港生活)
我們有時候步調休閒,然後偶爾被後面擠上來的人推拉一下,才幡然醒悟,要加快速度才行。
說到行走,周末的旺角和尖沙咀,還有銅鑼灣,這幾大購物點根本走不動,除了人潮就是人潮。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這個時候怎麼分辨內地人和香港人?就是看行李箱了。有時候遊客會帶著行李箱一起購物,一來方便擺放物品,二來不用找地方寄存。
然而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方便了自己的時候就不是那麼方便別人了。
(圖片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此外,香港還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大家在乘搭扶手電梯的時候,會自覺的靠右站。
這個現象,圈妹被很多來香港玩耍的小夥伴們問過。事實上,這是為了方便趕時間的人從左邊走。
(圖片來源:東網)
而有時候並不知道這個習慣的內地人,或者拉著行李箱的內地朋友們就會擋住過道,趕時間的人就會被擋住。
如何分辨香港人和內地人,有時候開口說話便能知道。
香港政府雖然推行兩文三語,普通話、粵語、英語,然而不少香港人的普通話還是讓人聽得非常尷尬。
(圖片來源:端傳媒)
和標準普通話對應的有個詞叫港普,也就是香港普通話。港普固然是很可愛的,然而若是尬聊就有時候難免需要仔細斟酌才行。
(圖片來源:網絡)
同樣的香港人說的粵語當中往往帶有懶音,如藍/男不分,旅/女不分,痕/行不分等等。而有時候內地人學的粵語又往往過於標準。
(圖片來源:facebook廣東話資料館)
此外,在說英語方面香港人和內地人也有所不同,港式英語往往喜歡將後面的尾音拉長,甚至在一句中文話語當中穿插英文。
最後來講講圈妹十分想吐槽的香港的支付方式,雖然已經各大商店已經有wechatpay和支付寶,但是香港本地人使用率還是不高的。
(圖片來源:東網)
現在在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掏出手機用微信和支付寶的往往都是內地人。
香港人喜歡用現金,刷卡,EPS,以及莫名熱衷於使用八達通支付,據說當年八達通出來的時候是全球領先的。
(圖片來源:hongkong card)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內地都可以出門不用帶錢包了,香港local們卻還是不願意使用行動支付。
這麼方便的支付方式,對於常常忘帶錢包出門的圈妹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圖片來源:騰訊)
好了,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有人能夠一秒分辨香港人和內地人?
今天圈妹只是列舉了部分,相信港漂們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快來告訴圈妹吧。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