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戰報出爐
經過近一個月的預熱,在「老雙十一人」的加持之下,今天,這場年度大促迎來了高潮。
凌晨,各大平臺戰報陸續出爐。
不用想,平臺和商家都必然又創造了新記錄,在「突破、超越、同比上漲」等字眼當中,觀眾看得是眼花繚亂。
為了方便大家更清楚直觀地了解真實戰況,智叔整理了一份脫水版數據。
凌晨28分左右,京東率先公布戰報:
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00:09,京東「雙十一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000億元。
凌晨31分,天貓緊跟著發布成績單:
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00:3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成交額破3723億元。
如果不考慮統計口徑問題,天貓雙十一成交額是京東的1.86倍。
拼多多和往年一樣,並沒有參與這場巨頭之間的成交額battle。
小巨頭這邊,今年看起來大家似乎興致寥寥,國美、唯品會,以及宣布退出雙十一大戰的網易嚴選,都沒有公布數據。
而發布戰報的小巨頭,自然也不會拿交易額與天貓、京東硬碰硬,而是選擇了公布各自最具競爭力的數據指標。
凌晨36分,噹噹宣布:
雙十一當天,只用了32分鐘,圖書收定冊數達1千萬。
凌晨2:36分,蘇寧易購公布了雙十一1小時戰報:
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01:00,蘇寧線上訂單量增長72%。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2009年發源於阿里的雙十一,12年之後依舊是阿里的主場。
數據拆解:雙十一漲不動了
毫無疑問,無論是京東2000億,還是天貓的3723億,都是天文數字。
但是這些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中間又有哪些文字遊戲?
智叔做了下對比。
首先是天貓,今年3723億的總成交額,已經超過了2019年雙十一全天成交額——268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貓今年的統計口徑與去年不一樣,去年是11月11日全天成交額,今年則從11月1日至11日的成交額。
多了十天時間,增加了不到40%的交易額。
很顯然,阿里今年將戰線拉長,確實是一個比較明智的策略,至少將雙十一數據維持在了一個比較好看的程度。
再看京東這邊,情況就沒那麼樂觀。
從11月1日到11月23:59,京東2017年的交易額為1271億,2018年為1598億,2019年突破2044億,漲幅分別為25.7%、27.9%。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京東的這一漲幅高達60%。
2020年,從11月1日到11日00:09,京東整體交易額突破2000億。
今晚00:00之後,京東這一數據會同比上漲多少?令人遐想。
智叔還梳理了阿里從2009年以來的雙十一交易數據。
2009年,淘寶交易額僅為5200萬,第二年暴漲1631%,達9億元。
隨後阿里的交易數據連年上漲,但是漲幅卻很快從4位數降至2位數,最近一兩年,漲幅更是在26%左右徘徊。
很顯然,這相當符合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特點:無論是平臺流量還是收益,都快漲不動了。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天貓京東雙十一11天的成交額達5723億,這超過了2019年海南全省的GDP,相當於長沙市2020年上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對於阿里和京東來說,雙十一依然是全年最重要的營銷節點。
2020財年,淘寶天貓GMV達6.6萬億,也即是說,雙十一11天,天貓為阿里貢獻了全年交易額的5.6%。
京東的佔比更誇張,財報顯示,2019年京東全年交易額超2萬億。也即是是說,雙十一11天,就貢獻了京東全年交易額的10%。
雙十一隱藏趨勢
在平臺交易額之外,智叔發現了一些更有意思數字。
1、今年雙十一,天貓誕生了342個成交額過億的品牌;去年只有299個。
其中,蘋果、華為、美的等13個品牌,成交額超過了10億元——都是國民級品牌,同時客單價上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342個品牌中,有16個是上天貓不足3年的全新品牌。
名單如下:
對於不少人來說,除了完美日記、花西子,其它品牌名,可能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是不難預料,稱霸中國消費市場的未來之星,將極有可能從這些品牌中誕生。
智叔將在之後的推文中,為大家分析拆解這些新品牌。
2、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則是淘寶直播誕生了28個成交超1億元的直播間。
這是什麼概念?單場直播銷量過億,這是李佳琦、薇婭等頂流主播的業績。
雙十一期間,誕生28個成交額超1億的直播間,而且其中不少是品牌直播間,這意味著,電商直播正在成為淘寶賣家標配。
從年初以來,電商直播雖然經歷了全面爆火,隨即虛假繁榮的數據泡沫被戳破的過程。但是不可否認,如今店鋪直播正在成為電商賣家的核心營銷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國有2500多萬中小企業,這意味著,未來將至少有上千萬人轉戰直播間,成為電商銷售員。
作為對比,目前中國外賣員數量超700萬,快遞員數量超320萬,男性是主力。
不難意料,當電商直播成為店鋪標配,中國將有一大批女性迎來職業轉型。
今年雙十一即將落幕,雖然消費者的熱情不如往年,但是其中蘊藏的趨勢,卻值得打工人們思索,進而從中挖掘新的生存機會。
作者 | 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