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度,常有迷之自信的說法。現在,印度之謎達到了新的境界。印度外長蘇傑生新近著書《印度之路》,提出在美國、歐洲和中國不能領導世界的現在,只有印度適合擔當領導世界的重任。
美國現在深陷困境,即使拜登當選,要爬出川普挖下的泥坑也需要時間。甘迺迪曾經豪邁地說過:「每一個國家都聽好了:不管你是讚賞我們還是詛咒我們,我們都將不惜任何代價,勇挑任何重擔,克服任何困難,支持我們的盟友,反對我們的敵人,來確保自由的生存和健全」(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今天的美國早已脫離甘迺迪的豪言壯語了,甚至不是從川普開始的,小布希的單邊主義已經是先聲了。
甘迺迪代表美國信心的巔峰,如今已經有點領導不力了
歐洲不僅老邁了,連老奸巨猾都談不上了,就差老年痴呆了。歐洲早已失去大航海和領導工業革命時代的創新精神,被福利負擔、移民(包括合法和非法)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恐怖主義痼疾不時發作,新冠疫情席捲歐洲時,已經搖搖晃晃的框架更顯脆弱,恢復的路途比疫情更嚴重的美國還要遙遠。英國脫歐則是雪上加霜,對歐洲前景蒙上更加濃重的陰影。以歐元和歐盟為標誌的歐洲團結和復興成為遠去的夢。
中國飽受妖魔化之苦,在泛意識形態化的現在,連中國抗疫成功這樣一個屋子裡的大象都可以在事實上掌握世界話語權的西方媒體裡視而不見,中國的領導權更是談不上了。中國的事實領導導致了RCEP,但這還只是開始,離中國參與話語權還很遙遠。在西方話語權的框架下,中國不光「得不到信任」,還成為世界福祉的威脅。真理只有在擁有話語權的時候才得到彰顯,否則「謊言重複千遍就成為真理」不是謊言。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似乎處於領導權的真空,印度來勁了。
蘇傑生還有理論依據,這就是《摩訶婆羅多》,這是與《羅摩衍那》齊名的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據說凝聚了印度文化和智慧的精華,這也是印度教的基礎,在印度的地位無與倫比。《摩訶婆羅多》以傳奇中的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種種鬥爭,最終導致大戰。大戰的結果雖然有勝敗,但雙方主要將士幾乎全部捐軀疆場,算起來是一個歷史悲劇。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對印度文化的重要性相當於中國的四書五經
《摩訶婆羅多》宣稱:「正法、利益、愛欲和解脫,這裡有,別處有,這裡無,別處無。」也就是說,這部史詩的內容囊括了人世間的一切。史詩描述的不是一般的王族內爭,而是王道與霸道的鬥爭,是弱小對強暴、受侮辱損害者對加侮辱損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貴族對高踞王位驕橫殘暴的貴族的鬥爭。基調是頌揚以「堅戰」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堅戰」公正、謙恭、仁慈,「難敵」貪婪、傲慢、殘忍。「難敵」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連俱盧族內一些長輩也同情和袒護「堅戰」的般度族。史詩表現了人民在亂世盼望賢明的君主,反對暴虐的君主。
《摩訶婆羅多》傳播「法」的思想。「法」是作為國家社會的結構秩序,同時也是每個人所應遵守的行為準則。法和非法規定了是非善惡的標準。史詩裡,般度族長子堅戰最後倖存,這是法的化身和勝利。
印度文化燦爛久遠,印度智慧博大精深,但是說起來,這些理念並無特別。《羅摩衍那》和《摩訶 婆羅多》可比中國的四書五經或者猶太人的《塔爾慕德》,只是四書五經和《託拉》沒有寫成史詩,四書五經不大用「法」這個說法,但闡述的也是禮教、道德和哲理。《塔爾慕德》則直接用「法」這個說法,不知道和印度兩大史詩是否有關聯,印度文明與兩河文明的聯繫是古代文明史上很有意思的話題。
甘地領導印度人民的不合作運動是,是以印度教義為指導的
甘地在領導印度人民的不合作運動時,是以印度教義為指導的,印度教在印度獨立中的核心作用也是印巴分裂的根源,穆斯林無法接受印度教主導的國家。尼赫魯和印度國大黨代表現代印度的世俗理念,但並不排除印度教義的作用。印度人民黨則直接以印度教義作為國本和治國方針的基礎,從瓦捷帕伊開始,到莫迪達到高峰,蘇傑生有這想法不奇怪,奇怪的是為什麼他認為這樣政教合一的執政理念可以領導世界。
與很多人的想像不一樣,成體系的原生宗教(如猶太教、印度教)不只涉及神創、來世,也是對現世三觀的定義和規範。宗教不是壞東西,但宗教必然是唯我獨尊的,必然是否認多樣性的,政教合一是要出問題的。歐洲到文藝復興才解決了政教合一的問題,這是理性和啟蒙的基礎。中國從來沒有政教合一的傳統,這也是改革開放中提倡務實的思想基礎。印度實行印度教基礎上的政教合一,這是印度人的選擇,別人無權質疑,但用印度教領導世界就不一樣了。世界上另一個有名的政教合一的共和國是伊朗,土耳其也在往政教合一的路上走,儘管教義與伊朗不同。
印度自以為能擔當世界領導的本錢是印度的「道德高地」。印度人民黨自詡以德治國,印度在世界上人畜無害,印度文化博大精深,這不是世界領導的料,還能有誰?
印度要領導世界,首先需要展現一個讓世界羨慕、值得跟隨的國家
不知道印度是真傻,還是裝傻。世界領導不是傳教,需要的不是道德高地,不是深奧哲理,而是對大家都關心的發展路線和共同難題給出範例,拿出辦法,否則沙特、梵蒂岡、耶路撒冷、尼泊爾至少有同樣的理由領導世界。印度恰恰在這些最重要的問題上一無建樹。印度的國內經濟發展就不提了,族群矛盾在印度人民黨的統治下越演越烈,自詡在世界上受到普遍信任,但恰好在所有鄰國中普遍不受信任,這還世界領導權?
印度智慧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中唯一做對的是不結盟。不管在美蘇冷戰時代,還是在美中冷戰時代,印度始終不選邊。在戰術上,印度會時有貌似選邊之舉,但在大事上,印度從來是「以我為主」,總是使得以為可以操縱印度達到特定政治目的的一方失望。難說這是政治上的明智,還是文化上的傲慢。印度精英一方面「融入英美」,但在骨子裡並不自覺低人一等,這在英屬印度時代就是這樣。印度文化裡對時間的概念也與常人不同,這種觀念上的改變很難。
不管怎麼說,印度還是蠻可愛的,天真一般的可愛。
支持原創,分享、點讚、在看素質三連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