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先生》熱播,辛芷蕾又接受了一番熱議,她飾演的顧遙黑化,觀眾恨得牙痒痒,都揚言要給她「寄刀片」。
對此辛芷蕾不生氣,接受採訪時表示挺高興,一方面她說飾演戲劇衝突強烈的角色很過癮,一方面很開心自己地演繹得到了大眾的情感共鳴。發微博時也帶著小小的得意。
這非常符合現在辛芷蕾給觀眾的印象,直,有欲望,有攻擊性。
對此辛芷蕾直言不諱,「我想紅」她說過很多次,最近在採訪中開玩笑說「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國際巨星。」她因《演員的誕生》被大家熟知,其中最受熱議的一段便是她與舒暢在場下的對決。「我不覺得她有特別好」、「尤其是女演員之間,可能誰也對誰不是很服氣」。
雖然後來她澄清是節目剪輯效果,但這都不妨礙很多評價都將她指向一個點:她是個把欲望寫在臉上的人。
但單單是有欲望,且是「想紅」這樣虛無縹緲的欲望,其實不能定義辛芷蕾。從被發現,到做了文藝片女主,到《演員的誕生》,對辛芷蕾來說,其實最難得的,是她能將每一次機遇都最大程度吸收的能力,這需要極大的能量,也因此為她下一次的欲望埋下自信。
水漲船高,「我想紅」不如說「我會紅」。她永遠有自信站在欲望船頭,等待下一個浪尖。
(一)
辛芷蕾剛踏入演藝界時就和「紅」沾點兒邊。當時她在哈爾濱讀服裝設計專業,因為形象好而成為了模特隊的一員,有老師推薦她到電視節目裡做送道具的禮儀小姐,結果被甄子丹的經紀人看中,問她想不想做演員。
這對電影學院的學生來說或許是個實踐的好機會,但對於原本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內心估計都會因要放棄安定而猶豫,但辛芷蕾不僅答應,而且直接退學出門工作。
失戀需要散心、父親重病需要賺錢,辛芷蕾當時的動機或許多種多樣,但她現在說:「我很喜歡這種生活不斷改變所帶來的刺激和驚喜。」當時的她已經比一般人要「狠」。
由此換來的,是她的第一個廣告就是跟梁朝偉一起拍,廣告的導演是關錦鵬、攝影指導是張叔平。小小的廣告讓這個小女孩嗅到了無關演員的「火」的味道,但過後也連廣告都沒有接到。
不過她並沒有放棄,中間還去中戲進修班進修,雖然之後一直以做模特為生,但離演藝圈不遠,也接到過一些小角色。相貌、機會、堅持,就這樣她從沒有背景的服裝設計系學生,走進了演藝圈。
(二)
讓她有巨大改變的,是《長江圖》。
如今看來《長江圖》是給辛芷蕾鍍了一層「文藝」的金,也成為了她的代表作。但最開始她接戲的原因很簡單。「別說是藝術片了,這就是我做女一號的第一部電影。」
「死了都要拍。」
「電影」、「女一號」是辛芷蕾當時看重的,為了得到角色她甚至跟導演楊超說自己會遊泳,她指的會遊泳是指在遊泳池,楊超需要的則是能在長江裡遊泳的人。
辛芷蕾在此之前沒有見過《長江圖》這樣的劇本,她只能模糊地覺得這個戲「讓人覺得很特別,內容特別』深』」,加之那時她的父親和爺爺相繼去世,受到了較大的打擊,想對人生有更深層次地探討,就帶著很多疑問進了劇組與導演聊。
然而她沒想到這部戲讓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痛並快樂」。一方面拍攝期間超乎常人得辛苦,有一場女主角安陸自殺的戲,需要慢慢走進長江中,但其實江灘上有玻璃,碎石子,已經把她的腳劃出血了,她還要繼續走。
還有一場在山上的戲,因為綁上繩子會穿幫,導演就把繩子撤了讓辛芷蕾抓著旁邊的樹枝爬上去,扎得滿手全是刺,她挑出來再接著拍。連秦昊都說,這是他這輩子最艱辛的一次拍攝經歷。
而她很多受苦受累的戲,到最後都刪了,但辛芷蕾說到這些的時候,完全沒有後悔,「多虧我小時候比較野。」「我自己也覺得有一些戲真沒必要自己在那耽誤5分鐘、10分鐘的,有一些東西不用那麼多次去表達更好,導演可能剪掉也是因為這樣。」
另一方面導演楊超在拍攝過程中一直影響辛芷蕾的各個方面,他給她推薦書,電影,音樂,「他希望我內心有這些,是充實的。」整個《長江圖》劇組在長江上吃住三個月,有時他們會坐在船裡喝酒聊天,聊藝術,聊美,聊宗教,辛芷蕾受益頗深。「對我之後的生活和工作影響都很大,特別是在選戲上。」
《長江圖》對辛芷蕾的影響是巨大的,還包括因為這部影片,她獲得了去柏林電影節的機會,她有幸與當年評委會主席梅麗爾·斯特裡普同走紅毯、共同交流。
「最大的收穫,可以說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演員了。」
「演戲確實可以是一生的事業。」
(三)
從《長江圖》之後,她開始有了現在大家說的,對角色的「野心」。也有了她最新的感觸:越紅就越能接到好角色。
在此期間她也接到了一些好角色,例如《如懿傳》。
「當初我經過了很多次試戲,時間也很長,到最後整個人都有點崩潰了。也覺得不想再試了,沒有自信了,就走掉了。沒想到第二天導演就給我打電話了,可能是覺得我當時那股勁兒挺符合金玉妍的性格吧。」
辛芷蕾很珍惜《如懿傳》,也為此付出了很多。「金玉妍是個表面不爭不搶實則城府頗深的人,她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母族和自己真心喜歡的人,是個挺悲情的角色。」
在開拍前辛芷蕾不僅反覆揣摩,讓自己融入角色,而且專門找老師去學習舞蹈。
但依舊有很多角色從她手裡溜走。《如懿傳》還沒播,《長江圖》雖然給辛芷蕾帶去了作為「演員」的自我意識,但卻不能給她帶去更多更好的機會。2016年的時候,她看到了好幾個自己喜歡的劇本,但就是因為她沒有名氣,所以沒有找她。
「我特彆氣憤。所以能有好戲演是讓我紅的最大動力,讓我更有欲望。」
如果說《繡春刀II:修羅戰場》中英姿颯爽的丁白纓讓她引起了觀眾注意的話,《演員的誕生》在某種程度上,正好滿足了她的願望。「我確實是知名度不夠,應該多參加綜藝。」
「拍攝《演員的誕生》壓力真的挺大,在那個舞臺上你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有的呈現都只在那十幾分鐘裡,給到我們的無論是磨合還是排練的時間都非常短,而且舞臺不同於拍攝,它的形式更像舞臺劇的表演,所以那個度的拿捏也很關鍵。」
而其實在這場真真假假的綜藝中,真正關注到演技的觀眾並沒有幾個,而且這本就不是丁是丁卯是卯的比賽,她與舒暢的表現各有千秋,場上的輸贏並不重要。
引發熱議的還是綜藝的老套路——人物衝突。從宋丹丹的微博道歉,她與舒暢背採中的互相質疑,到她對於自己「想贏」的毫不掩飾,人物的衝突激起網上對辛芷蕾的討論,從她的微博評論量來看,她確實比之前「火」了。
「作為演員,從作品中得到大家的肯定是很驕傲的事情,但像是通過《演員的誕生》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我,我覺得不管任何渠道都好,只要能有更多人的關注,就能有更多的話語權,我覺得也挺好的。」
而在最近《戀愛先生》的採訪中,「火」初見成效,有更多的劇本找過來,還有很多她非常喜歡的。
她又一次吸收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從想掙錢,到想演戲,到想紅,到想演好戲,辛芷蕾或許不是人生規劃最長遠的,但她對於眼前的方向非常清晰,無論是最初退學的「狠」,還是《長江圖》時的「苦」,還是《演員的誕生》的「直」,辛芷蕾一直為了自己活得很用力。
說是欲望迫使也罷,本人性格也好,辛芷蕾都是那種會迫使自己搬起大象的螞蟻。相信即使她不做演員,也是如此。
曾在出徵柏林時,辛芷蕾寫過一篇文章。
裡面講述了拍攝《長江圖》時的辛苦和感觸。也提到「生活給了我苦難,也賦予了我別樣的人生體驗,這對於表演都是財富。」
而其中有句話,她如今也很喜歡。
「幹藝術的人,要痛飲生活的滿杯。」
盛一倫 李澤鋒 王紫璇
《將軍在上》 《那年花開月正圓》 《河神》
安悅溪 張新成 沈月
《路從今夜白》 《你好舊時光》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