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間》上線已經快一年了。當時因為演員的關係,斷斷續續把劇看完了,感覺不吐不快想寫點東西。今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這部本來無聲無息周邊都沒賣太多的劇,會慢慢被人忘記,如果運氣好可能出現在演員作品盤點裡,運氣不好就那樣了。
之前寫了一半沒寫完的評論,想補完,想畫個句號,也想開啟碼字的復健。
《蓬萊間》是一部很容易「誇」起來的劇,有很多可以被稱為閃光點的「點」。但是如果深入,如果仔細分析,會覺得這些「閃光點」像廢棄工地埋得露個風化的玻璃碴子的反光一樣,無聊且不值一提,甚至覺得浪費時間。但是本質上它又沒那麼爛,它真的能看:只要不抱期望,只要「隨便看看」,只要把它當做一個下飯劇,那它還真「挺好看的」。
不知道主創是不是就想要做到這個程度?無論答案是「是」或「不是」,都很讓人窩火。
用一個字描述《蓬萊間》,就是「糙」。
浮皮潦草、得過且過,過不去也就那麼著。指定情節插到劇集裡完事兒,並不考慮前因後果是否衝突。贊助多多給鏡頭。沒指望觀眾看第二遍,甚至沒指望觀眾看完,觀眾看到最後一集是投資方賺了,趕緊結束不耽誤大家時間。
可這部劇,已經算是「不錯」的劇了。畢竟還有一些亮點,比如紮實漂亮的動作設計,比如部分演員的表演,比如個性迥異的女性角色。
但是這部劇本身,就是徹頭徹尾的「行活」,能看到的是整體製作的問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以下有劇透,如需請關閉頁面,謝謝。
以下有劇透,如需請關閉頁面,謝謝。
以下有劇透,如需請關閉頁面,謝謝。
劇集的片頭是一個動畫故事,講述了整個故事的大背景。故事的背景在故事發展中起到了安排任務和情節轉折的作用,但是本來可以成為主線任務的背景在前18集基本只有邊角料線索的作用,卻在18集之後集中發力,在最後的31-35集集中爆發。還有,每集都在觀眾基本都會跳過的片頭講一遍故事背景,部分說明了他們對自己講故事、觀眾看劇情的能力的不信任,覺得需要時時提醒;悲傷的是,這確實是事實。這部劇對於故事和劇情的把握有如一盤散沙,還是為了想粘起來卻只噴了水,暫時粘在一起馬上又散開那種;別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是根本沒有任何稱得上「努力」的嘗試。《蓬萊間》電視劇一共35集,前18集對於「蓬萊之力」,只提到了「蓬萊族人」「強大的力量」;具體設定是「有執念的人擁有蓬萊之力會變成靈物」「靈物最終會變成惡靈」,圍繞著這幾個設定展開了幾個小單元故事。到第18集,男二突然給「蓬萊之力」加了設定,說「如果動了感情會失去力量並損傷自身」。這是與之前的單元故事中出現的設定相悖的,畢竟還有個故事是角色不知珍惜失去了真愛才變成惡靈的,之前可沒說愛情讓他「失去力量並損傷自身」。前18集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以蓬萊之力為核心的偵探+打怪單元故事,一部分是男主白起與女主林夏之間的感情故事。很遺憾,本來應該是以解決事件為契機解決謎題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揭示故事線索、樹立人物形象、推進人物感情的,但是這幾項任務根本沒有融合到一起去。18集之後開始與劇集背景(每集的開頭CG及旁白)連接,為了推進故事強行加入與之前單元故事相悖的設定,但是仍舊疲沓拖拉。從31集開始故事加速,人物一個個離場,故事一個個完結,八倍速讓好不容易習慣前邊氣氛的觀眾猝不及防,卻也還是很無聊,並不激動人心;結束的時候也很勉強,沒有回味還莫名其妙。對於觀眾而言,看這部劇就像吃一塊多口味蛋糕,這部分和那部分涇渭分明;切BGM就必須調整情緒就不說了,單元故事情節在進行中也能扯出來作為旁觀者的「情感交流」,可蛋糕切得再碎,表現上還是咖啡是咖啡,玫瑰是玫瑰,並沒有融合到一起。並且,這部劇非常的「無趣」「無聊」,倒是有不少所謂的「營銷點」,但是也只能做做交任務的稿子和視頻。這些打亂故事敘事的「營銷點」像是故意為了「營銷」插進去的,就像為了提升蛋糕甜度定點注入糖精一樣。回到剛才的問題:主創是不是就想要做到這個程度?是還是不是?如果主創追求的不是這個程度,那麼就是它沒有能力還需努力。如果主創追求的就是這個程度,那就是它對於劇集及格線的認知有誤,直白點說就是「隨大流地不要臉」。《蓬萊間》,本質上是一部中等製作、工期較短、力求儘快上線回款的劇。招商引資基本靠演員當時的熱度,撲得基本可以說無聲無息。按照所謂的「平均水平」,所謂的「下飯劇」,這部劇集的質量也沒及格。不及格的劇沒資格指責別人說它「爛」,就算50分比40分30分20分強那也是沒及格。中位數沒及格那就都是爛劇,爛劇就是爛劇,沒什麼不能說的。希望這樣的劇在以後,能被人直接說「爛」,而不是拐彎抹角找能誇的再說「再接再厲」。只有拉平了及格線,才能說進步說發展,否則地球軌道的怎麼有資格有能力談論太陽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