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Fremer專訪自譯
Michael Fremer是Mr.Q最為欣賞和敬佩的音響評論員,本次2013年的專訪提及很多他個人經歷以及發燒理念,我深感很多觀念的獨到性,對很多觀點表示贊同,可以說也反映了我本人的音樂音響理念。所以拋磚引玉,以我個人視角翻譯這篇訪談,含有個人理解,想看英文原版的朋友可以留言
Q:是怎樣的契機讓你開始成為一名黑膠專家?
A:我從來不是什麼專家!但是我從三歲開始收集唱片並成為了一名發燒友。當CD被設計出來之後,我一直非常想要聽到它們,然而它們聽上去是糟糕的。當時在AES,眾多工程師在一個房間裡討論CD的聲音是多麼偉大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對好聲音的理解發生了問題,這對黑膠來說是不幸的,所以在1983年,我的專業黑膠評論員的生涯開始了。我寫信給報社、寫文章給洛杉磯音樂雜誌,表達對即將來臨的「數字音頻災難」的看法。一切都是從那時開始了,開始並不是都計劃好的,那時我並不是一個音響記者,我只是一名愛好者。
Q:你是如何被音樂和hifi深深吸引住的?
A:我的成長環境中充滿音樂,音樂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開始我小時候只有收音機和一臺老式Stromberg-Carlson控制臺,高中有一次參觀同學家,同學父親的KLH 5s、Sherwood收音機和雙重黑膠唱機是真正的立體聲系統,我第一次聽到了真正的低頻……現在我是見得多了,但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好聲音,我很想擁有自己的系統。
Q:是什麼讓您一直使用黑膠回放音樂?
A:有些人死也不願意吃花生醬,很多人是很喜歡吃的。當我第一次用黑膠系統聽數字錄音的時,我無論如何都感覺很病態,到處都有告訴我數字錄音會非常棒,但是我聽上去就是感覺很糟糕,我在CD格式上聽我最喜歡的模擬錄音,表現同樣糟糕。我潛意識裡拒絕這種聲音,這沒有為什麼,當然我並不是一個反對新技術的人。我遇到過一個維也納愛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個黑膠迷,他說樂團弦樂組一半的樂手是黑膠迷,因為黑膠可以更好地再現弦樂器聲。
Q:你什麼時候加入hiend行業?
A:我曾一本本地讀The Absolute Sound雜誌,1986年雜誌主編Harry Pearson在尋找一位想成為流行樂編輯地讀者。我當時給洛杉磯雜誌Music Connection寫過一些小文章,部分內容是表達當時的錄音正在變得如何糟糕,不過也有些錄音評論,我把這些文章寄給HP,他覺得不錯就僱用了我。這份兼職並沒有多少錢,不過我覺得很不錯,因為我寫的內容是基於我從TAS上學到的知識,我通過自己寫文章把所學回饋給HP,這也許就是HP喜歡我的文章的原因吧!
Q:你會把自己定義為一個音響發燒友嗎?
A:音響發燒友已經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喜歡高端音頻的基礎是,我是一名音樂愛好者,我希望聽到好的聲音。我尊重音樂所以我也尊重發出好聲音的器材,我們都知道這是玩音響的目標,但是驅動我們發燒的是音樂而不是器材。我絕對不是一個為器材著迷而專注收集器材的人。
Q:哪些人或事對你有很大鼓舞,並且對你產生了重大影響?
A: Harry Pearson、J. Gordon Holt以及別的TAS和Stereophile的創建者都對我影響很大,同時還有音頻從業者Henry Kloss,AR的Edgar Villchur。還有些先驅者包括Avery Fisher, H.H. Scott以及麥景圖的創建者……這些行業內的創始人們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持續創造價值,所以我對他們有特別的感情。
Q:請列出您的參考系統。
A:我想首先指出的是我的系統都是我花錢購買的,雖然我還在償還一些貸款,但是並沒有長期向品牌商借用產品。我的器材包括:Wilson Alexandria XLF揚聲器,darTZeel NHB 458單聲道後級,darTZeel前級,Ypsilon VPS-100唱放以及配套升壓變壓器。當然還包括黑膠系統,我有Continuum Caliburn唱機,Castellon承臺,Cobra 、Kuzma 4Point和Graham Phantom II三隻唱臂,唱頭分別是Lyra Atlas、Ortofon A90、Anna和Miyajima Labs ZERO單聲道。機架方面我有HRS (Harmonic Resolution Systems ) SXR籤名版。我還有臺Meridian音樂伺服器名叫Sooloos和一臺Stellar DAC,雖然我不怎麼用數字系統,但是你別說我不知道現在的頂級數字系統是什麼聲音,因為我評測過DCS Vivaldi四件套!線材方面我喜歡TARA Labs Zero信號線和Omega Gold喇叭線,也喜歡Wireworld新款 Platinum 7,在我看來這是Wireworld第一款強大的線。同時我相信Shunyata Triton和 Typhon是最好的供電調節和分配設備,我也喜歡Shunyata的旗艦AC電源線。在電方面我試過很多次,我覺得如果一名發燒友認為AC電源線對於聲音沒影響的話,那就真別費心聽太多了。30年前,那時我還在用Spica TC-50揚聲器、魔改Hafler DH 101前級和Hafler後級,黑膠是Denon直驅唱機、ustre GST-1唱臂以及配套周邊,如果那時候有人跟我說,將來我來會擁有一套現在這樣的系統,我一定覺得你深井冰!
Q:請詳細說說現在最先進的頂級唱頭,是什麼讓它們如此與眾不同?
A:要列舉頂級唱頭不容易,實在太多了,之所以能成為頂級,是因為這些唱頭所用的外殼材料、設計結構、唱針種類、線圈材料和手調件都是最昂貴的。Ortofon A90和Anna
使用低共振的鈦合金材料並通過雷射熔鑄法製造外殼,聲音品質極高;Geiger和Ortofon Replicant使用非常精細的唱針類型,聲音細節極其豐富。我曾用過的唱頭中還有太多好東西,比如Benz, Transfiguration, Koetsu, Sound-Smith等等……
Q:請多給我們說說正確地設置黑膠系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
A:您最好能購買的我的DVD錄像——21世紀黑膠:Michael Fremer關於黑膠設置的實用指南。我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向人們展示如何設置超距、防側滑力、頂角、垂直循跡角(VTA)、針角(SRA)和方向角,我相信所有這一切都應該先通過測量後通過實際聆聽來最終確定。互調失真是很容易聽出來的,所以必須嚴格調整VTA/SRA,正確的SRA一般是92度,適用於大部分唱頭和唱片,只有少數例外。唱針地接觸面(讀取縱向變化的凸起)要相對垂直線多出2°,這樣唱針才能正確切割漆線,然後把信息完整地讀出來並傳輸出去,這點萬分重要,那些說要根據唱片的厚度不同來調整VTA/SRA的人都是在騙自己。
Q:你覺得為什麼很多音響發燒友會選擇性忽視黑膠?
A:誰不喜歡簡單方便的發燒方式呢?
Q:你覺得把入門級的唱頭安裝在頂級唱機和唱臂上能發出好聲音嗎?
A:只要能把唱頭所具有的特色表達出來,當然可以發出很棒的聲音!對於一些高端唱頭來說,它們相比低級型號只是更不妥協的設計罷了。如果你擁有一個平價唱頭,只要你精心測量並認真設置,它一定能發出讓你感到驚訝的聲音。
Q:對於「音響還原真實」這件事,能給出您的看法嗎?
A:所有的錄音都是「幻象」,沒有「絕對保真的錄音」,但是沒關係啊,「幻象」也可以非常優秀!但是很多所謂的發燒友,用簡陋的古董設備,意圖回放出「最純正」的聲音,這行為太恐怖了。音響回放是一門藝術啊,不是宗教行為!
Q:什麼樣的唱機設計可以稱得上終極夢幻?
A:我見過一些未公開的唱機設計,那種設計可以讓黑膠系統的回放水平提高到非常高的境界。通過技術的下放,量產唱機的表現正越來越好,也變得越來越便宜,我們不一定什麼終極唱機。5-60年代的偉大錄音師們一定不會想到,通過現在的重播系統,他們的傑作能回放出如此好的效果,而且還會越來越好。
Q:你認為隨著數字革命的到來,頂級的數字系統能成為終極的回放形式嗎?
A:就我的聽感來說,模擬作為回放形式仍然更有優勢,更加像真。雖然現在最好的數字系統也非常非常好聽,但是仍然沒法和模擬相提並論。
Q:你評測過在售的唱臂和唱機中,哪些是最好的?
A:那太多了,評測的平價唱機裡最好的是Pro-Ject Carbon,最貴的嘛……我自己用的是限量版就不提了,在售的有TW Acustics, Brinkmann, AMG, VPI Classic, Kuzma, Acoustic Signature, Avid, Basis(雖然我不是一個喜歡昂貴亞力克盤底的人),Clear audio的某些產品(不喜歡他們的超大型機), Dr. Feickert, Funk, J.A. Michell, Nottingham, Origin Live, SME, Simon Yorke……這一時半會兒真說不完,好東西太多了哈哈……
Q:正確的唱機設置對於終極回放的效果有多重要?
A:絕對是至關重要,如果不想花心思設置好,就別為唱片的聲音而煩惱了。在一切設置好以後,記得把唱片洗乾淨,然後你就會聽到聲音自然地在空間迴蕩……
Q: 你的文章能幫助全世界的人欣賞模擬音樂,一定感到很高興吧?
A: 我工作中最棒的部分就是幫助別人,並從讀者那裡得到正面的評論和感謝,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快樂了。尤其是那些持懷疑態度地人,他們在使用多年數字系統後,終於購買了一臺黑膠轉盤,然後他們會說:「生活真的改變了!」
Q:能聽你說說對於電子管和電晶體的態度嗎?
A:我剛評測了Lamm ML3籤名版後級,並展開了討論。你如果真要問我,我會說這兩種類型都不可能完美地回放音樂,選擇哪種全憑你自己的喜好。我絕對不會說哪一種形式比另一種好,雖然就指標來說誰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不關鍵,如果在意指標我會聽CD而不是黑膠!我自己現在前級和後級都是用電晶體,但是我喜歡系統裡有一些電子管器材,我現在的選擇是唱放用電子管。
Q:你覺得模擬真正超過數字的是什麼地方?
A:首先是流暢的音樂性和和諧的泛音;其次黑膠系統具有更加可靠的機械結構,黑膠唱片對於保存也更加寬容;最後,模擬音頻所創造的「幻象」更具真實感,能立體地呈現在聽者面前。黑膠系統會讓你專注音樂,別無他想,一旦音樂響起,我可以整夜欣賞;如果換到數字播放,我馬上就會感到疲憊。我覺得模擬比數字更加安靜,這和信噪沒有關係,是另一種安靜,讓你覺得安心,覺得世間嘈雜都消失了,身體自然而然地放鬆。
譯者看法:1.真實就是真實,錄音就是錄音,把還原現場說得冠冕堂皇的人,背後的商業動機令人懷疑。2.電子管和電晶體的結構截然不同,很難直接對比,只有更合適系統的放大器,沒有完美的放大器。
Q:你會覺得設計師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融入設計的器材中嗎?
A:會的。有技術專家設計的產品,也有音樂愛好者設計的產品,最棒的產品是那些對音樂有著熱愛並牢牢把握核心技術的人設計的。有太多花裡胡哨的產品,沒有科學和技術做基礎,我覺得這些產品都是荒謬的。
Q:hiend產品都是很貴的,如何界定奢侈品和真正的hiend?
A:如果叫我解釋什麼是hiend,我會說是「高性能」,而高端往往僅僅指「價格」,高性能和高價並不是完全正相關。我的Spica是Hafler在70年代設計的高性能產品,價格並不高。我剛回顧了TAD的Andrew Jones(那時候在KEF)設計的老款先鋒揚聲器,絕對高性能的一款三分頻揚聲器,只要150美元!我買了一對79美元的中置揚聲器給家庭影院,外殼只是塑料做的,但是效果相當不錯。「奢侈」就是完全不考慮價格,它可以作為一種興趣,比如購買華麗的實木揚聲器配上鍍鉻的點綴,或許這種產品更容易讓你的太太接受並可以安心地放在客廳!
Q:關於hiend和超hiend,你有什麼看法?
A:超級發燒,是指你花15萬美元買一個唱機、20萬美元買一個揚聲器,或者20萬美元買輛車。我最喜歡的私人收藏是一臺Continuum唱機,不是因為它價格高(我得到了只需要付成本價的機會),而是因為它的聲音,每一個來訪者聽過之後都會發現它是多麼優秀。順便一提,有人會懷疑我怎麼有這麼多收入買這麼豪華的系統,解釋下:我製作第一張DVD花了2萬美元,我希望如果一張15美元的話可以賣出去上千張,這樣我就能收回成本,還能賺點小錢。我從來沒想過靠賣這個過活,然而我居然賣了1萬6千張,並且持續有人購買。所以你們稍微算算就知道我哪裡來的錢買器材了……
Q:買到一些經典的高端器材就必須花大價錢嗎?
A:很不幸,事實就是這樣,這個行業的規模和分銷模式就導致高端品牌是沒有「規模經濟「的,就像基本純手工的汽車一樣。Hifi產業要經過複雜的手工環節,而且大部分品牌都沒有很好的替代品,想省錢只有直接從製造商購買或者選擇二手。不過反過來說,當你要賣二手產品給別人的時候,你也要損失錢。
Q:你覺得產品內部元件的選擇重要嗎?需不需要特選元件?
A:有些人打包票說某些品牌所使用的電容電阻比市場通用元件要貴得多。我在希臘觀看Ypsilon的一個演示,設計師Demetris Backlavas從一個簡單的放大環路裡換掉了一個電容器,聲音前後的對比是巨大的。所以我相信特選元件的必要性,設計師應該反覆聆聽並篩選出最合適的元件組合。
Q:hiend音響的外形是有功能方面考慮的嗎?
A:如果目標是為了好聲音,那確實是有這方面考慮。如果目標是為了好看或者使用方便,那就會為了外形而改變功能。
Q:古典音樂是表現頂級黑膠系統最好的音樂形式嗎?
A:我覺得好的形式是原聲音樂,包括古典、爵士亦或民俗,那些不用原聲錄音來測試音響的人真挺怪的。把交響樂、室內樂、爵士聲樂和樂隊音樂結合來測試也是必要的。
Q:你對數位音樂革命和MP3的誕生怎麼看?
A:我覺得這導致了藝術家和聽眾的感情破裂。MP3的價值以及類似Spotify, Pandora, MOG等流媒體格式的價值應該是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讓人更容易了解到自己之前不知道的音樂,這是很棒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通過這個途徑了解到了一些你真正喜歡的音樂,請最好買下唱片,這樣就可以安心坐下來聽了啊!
Q:在組建音響系統的時候,如何讓解析力、通透度以及音樂性分別表現得很好?
A: 與其劃清界限,不如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沒有「音樂性」的高解析力會給你一個分析感很強的聲音,一開始令人興奮,聽久你就累了。音樂性令人迷戀的地方(我們可以假想成戀愛,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在於柔軟、溼潤、非常浪漫和溫暖的聲音,和現場音樂其實並不相似。擁有通透感總是最好的,不過也要在其他素質取得平衡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假如你喜歡像Soulution放大器那樣快速、透明、分析的聲音,你就需要一個溫暖、寬鬆的揚聲器來取得平衡。如果你想買一個類似Magico Q5這樣更加分析的揚聲器,那麼使用Soulution放大器可能就無法在解析力、音樂性之前取得很好的平衡了,即使這兩個產品都是很好的。
Q:你試聽新器材會用什麼類型的音樂?
A:我會混用原聲、電子、爵士、搖滾、古典等等,用的最多的是流行女聲(Ella, Joan Baez, Sandy Denny, Joni Mitchell等)、流行男聲(Johnny Hartman, Mel Tormé等)、民俗(Incredible String Band, Dylan, Fairport, Richard Thompson, John Renbourn等)、古典(交響樂,室內樂,歌劇等)和普通的搖滾。
Q:你覺得用黑膠系統能還原出母帶的品質嗎?
A:可以非常接近,我曾比較Tape Project 3rd的母帶和45rpm再版黑膠,母帶更具平滑感,不過再版錄音更加安靜。
Q:hiend產品一定要定價那麼貴嗎?
A:如果喜歡這類產品的人數增加,價格就會有所下降。比如隨著唱機越賣越好,Pro-Ject就能發布更好又更便宜的唱機,第二第三代產品會以同樣的價格賣出,但是性能更強,特別是如果第一代賣的特別好,那麼後面就有更多的預算來研發升級。最頂級的產品都是手工製作,生產數量有限,價格肯定十分昂貴,這和跑車是一樣的。關鍵點在於如果你特別有經驗,並且願意購買二手產品,你可以不用花那麼多錢就組成一套非常棒的系統。
Q:什麼樣的人才是你心中真正的音響發燒友?
A:我見過各種身高、體重、膚色、國籍、種族、地位的人,我可以肯定音響發燒友不都是有錢人。90年代有一次在法蘭克福展會上,我搞了一臺限量版機架想運回美國,我必須去紐瓦克機場海關的貨運站取。當時從我手裡拿走文件的那個人可以說是一個「工人階級」,一個「普通人」,他看了看文件,認出了我的名字。他是一個Stereophile讀者。也是一個黑膠迷。從那一天起,我意識到我腦子裡任何關於誰在讀我寫的東西或誰是「發燒友」的固定思維都是錯誤的!
譯者看法:1.音樂形式之間不分高低,但是具體到某個音樂作品上,一定有好壞之分。2.購買音響和理解音樂一樣,都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不管是產品搭配還是器材選擇,都需要積累大量知識。
Q:hiend音響在你心中究竟意味著什麼?
A: 任何一個足夠好的系統都能吸引你所有的感官,讓你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不做任何其他事情,不讀書,不坐立不安,什麼都不……它能超越感官。那系統不一定很貴,只是一次巧妙的選擇與搭配。
Q:數字音頻時代正在走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擁抱它?
A:現在已經比較完善了,我們可能花了十多年去接受它。問題在於現在的很多模擬轉數字效果都非常糟糕,但是卻沒幾個人有這個感覺……在我看來數字對於錄音的破壞比模擬大,高碼率的下載資源其實對數字回放有很大的推進。不幸的是仍然有很多持懷疑論的人覺得CD是最完美的形式,24/96碼率的下載文件都是炒作的,為了更好的賺錢。但是下載量不會被他們的想法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真實的聲音效果一定會讓他們面對現實。
Q:你覺得數字有一天能接近模擬嗎?
A: 就像電子管和電晶體一樣,它們總是不同的。最好的數字音頻被稱作類比,但是模擬就是模擬,永遠不會是類比。
Q:你聽過最好的系統是?
A:一個好心的希臘小夥子邀請我飛過去聽他的系統,系統是:Enormous Cessaro號角揚聲器,Audio Note SET後級,Continuum Caliburn唱機,Ypsilon前級唱放和dCS套裝。好聲音的關鍵是巨大的房間和專門設計的結構,這房間甚至有類似劇院的樓廳!!!聲音的成像真實立體,整體極其通透,聲音表達有條不紊,聽過的其他任何系統都沒有這樣的音樂性和像真度。我自己的系統也是非常牛的,但是成像是縮小版的,我那房間也相對小。希臘小夥的系統能產生一個環繞你周圍的幻象,就像全景一樣,沒聽過的人肯定沒法想像。
Q:愛因斯坦說一切要簡單但是不簡化,對你來說怎樣的簡單恰到好處?
A:一臺夠牛的合併功放比如ASR,一個很好的唱放、唱機、唱臂、唱頭,以及一對精心設計的能下潛到35hz的2或3路揚聲器,比如Joseph Audio Pulsars,剩下就是坐在那裡感受美妙的聲音了!
Q: Michael Fremer的音響哲學是?
A:不要太痴迷於音響啊!!!太多人痴迷於尋找系統中的問題,痴迷於如何提升自己系統的水平,他們都不享受音樂。總會得到讓你能滿意的聲音的,在找到之前,保持安安穩穩的心態。
Q:你如何看待現在hiend圈的現狀?
A:我是很樂觀滴,新一代的音響發燒友已經登上開來的客船了~
譯者看法:1.本人是一名實體發燒友,喜歡CD唱片是因為CD轉盤更穩定的讀取機制,不喜歡數字播放器是因為軟硬體更新換代快缺乏統一標準,而不是覺得16/44.1就是最好的。2.數字就是數字,模擬就是模擬,它們永遠不會一樣,模擬在原理上更接近自然發聲。
Q:你覺得現在的高品質器材是更讓人能承受得起了,還是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了?
A:最好的產品一定是附加值高的,在服裝、汽車等等領域都是一樣的,那些買得起頂級設備的人不會覺得自己被「割韭菜」了,只有另一些很酸的人才會這麼說。我曾經屏住呼吸,從義大利買了一套價值1500美元的Pal Zalleri西裝,那是我買過最貴的西裝了,我當時丟了22磅,只是想安慰自己一下而已。當我穿上那套衣服時,我感覺這衣服像100萬美金的貨,人們都稱讚我的長相和我的穿著。我已經穿了它8年了,它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棒,這是一筆很好的投資。
Q:是什麼讓你放棄了普通的hifi產品並投入hiend的懷抱?
A:再次強調,這不是因為它貴,而是因為聲音效果卓越。Hifi產品往往聽上去明亮、做作和機械,hiend有更好的音樂性和像真度。
Q:你覺得模擬的未來在哪兒?
A:模擬肯定會蒸蒸日上。不過我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能投入母帶錄製,這可是很花錢的。黑膠正在壯大並且很長時間內不會消失,小朋友們也開始喜歡過去的音樂,最好的重播介質就是黑膠。當嬰兒潮一代去世後,他們的唱片收藏將留給年輕一代,那些曾經被糟蹋的錄音,又將繼續溫暖人心。
Q:就是說物理媒介是不會過時的嗎?
A:肯定不會的,書籍、唱片等等都一直有它們的價值。我能記得我在何時何地購買了這些唱片,每次我拿出這些唱片時,回憶就從腦海裡湧出。一個下載歌曲的孩子會記得40年來他何時何地下載了哪些歌曲嗎?很難記得吧~
Q:哪些音樂家為你提供靈感?
A: Small Faces, (Steve Marriott), The Who, Beatles, Stones, Kinks (!), Neil Young, Mark Hollis of Talk Talk, Bryan Ferry, Brian Eno, Love (Arthur Lee) Joni Mitchell, Sandy Denny,還有當代藝術家比如Sufjan Stevens, Nat King Cole, Mel Torme, Frank Sinatra,先就這麼多。
Q:能說幾個你一直喜歡的黑膠唱片嗎?
A: "Ogden's Nut Gone Flake," "Revolver," "The Beatles" "Who Sell Out" (Love) Forever Changes", "Another Green World," Avalon," John Coltrane's "My Favorite Things", "Waltz For Debby"。
Q:通過hiend黑膠系統能播放出類似音樂會的感覺嗎?
A:如果你願意停止腦放,一套強大的系統能帶給你真實的感覺。
Q:音響究竟有沒有玄學成分?
A:沒什麼玄學的,這一切都是關於偉大的工程和優秀的聽力如何更好的相結合。搞一個精心設計的電路,它測試表現良好,然後開始聽效果並且嘗試更換元件,你會發現不同的元件有不同的聲音,可能會有非常大的不同。玄學的產生在於——那些基於科技並最終選擇通過聆聽來確定產品的設計師能設計出好東西,但是那些瞎鼓搗的DIY愛好者想通過猜謎的方式製作器材,最終設計不出好東西。
Q:音響發燒友和音樂愛好者的區別是什麼?
A: 音響發燒友也可以是音樂愛好者,大多數都是。但是,對於一個不是音樂愛好者的「發燒友」的定義——這樣的人有挺多,但沒有一些人認為的那麼多——只有一點點唱片或CD並且不停地播放這些的人,他們試圖從僅有的幾張唱片中聽到更好的聲音。
Q:你認為什麼是真正的hiend錄音?
A:這張唱片能讓我某一刻產生只想聆聽它的想法,我可以徹夜聽,聽完後放鬆而精神地離開。
Q:最後說兩句。
A: HAVE FUN. DON'T OBSESS。別嫉妒那些比你器材更好的人,當我只能買得起Spica TC-50s Hafler這些東西地時候,我依然很享受,那時聽的錄音現在我也在聽。我讀TAS和Stereophile,讀到一些我買不起的東西,但我不是憤憤不平和不屑一顧,而是希望有一天能夠買得起一些昂貴的高性能的東西,因為我知道它聽起來確實更好。我在學習中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麼,我夢想獲得它們,而後夢想成真。如果你不想,你就永遠不會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