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新力量
影視行業總有那麼一些往上爬升的新生力量,他們走在創新和冒險的前沿,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數娛特別推出【上升新力量】專欄,對影視行業的新銳項目和創作者進行報導,捕捉行業的未來。
2020年是懸疑劇集洶湧誕生的一年,據云合數據統計,愛優騰三大平臺在今年共上線了67部懸疑劇集。
《迷霧追蹤》於12月11日在優酷平臺播出,是今年截至目前上線的最後一部懸疑劇。「網約車女孩被害事件」的熱開場一出,就在網絡領域引發了不小的討論。實際上,除了內容的現實性值得引人深思以外,《迷霧追蹤》是近幾年少有的全程主角視角體驗案件,「反轉」密集的劇集。
除此之外,將女警察作為懸疑劇的主角,也是《迷霧追蹤》的創新之一。導演餘慶認為,以更細膩的視角進入案件故事,對《迷霧追蹤》來說是更合適的設定。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是蔣勤勤在影視領域復出的第一部作品,作為一個女性、一個母親以及一個成熟的女演員,這個角色讓大家看到了她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目前項目的市場表現依舊有待觀察,但對於這樣一部可以一口氣看8集的懸疑劇,數娛想了解的是它背後的創作團隊究竟為它做了些什麼。
12集講一個故事,大膽講「網約車」話題
《迷霧追蹤》開篇便以「網約車女孩被害」而打開案件序幕,後續大小高潮跌宕起伏,在現實感和爽感上做到了兼顧。
「社會性」和「現實感」是這個故事的屬性,也是整個故事的特色之一。
開播後網友們紛紛熱議:《迷霧追蹤》真「敢拍」。
而導演餘慶告訴數娛,他並非刻意加入社會熱點議題以此來表達某種批判,而只是將他對生活及周圍環境的一些觀察,自然的加入了這個故事,「也不是說很刻意的去把它們搜集起來,但這種話題的加入,確實會讓這個故事顯得更接地氣。」
「網約車」和「選秀潛規則」本是較為敏感的社會議題,將其放入懸疑案件中剖析,一不小心便有走向極端的可能。而為了保持這種平衡,餘慶表示在創作時會儘量秉承著「相對客觀」的原則。
「我不會說對於任何一個議題都有一個非此即彼的立場,尤其是給觀眾的,包括一些反轉的設置,其實也是在向觀眾說明這一點,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未必是真實,我們此刻認為正確的事情也未必正確。寫社會的議題一定要越客觀越好,如果過激或者是片面的話,其實會有很大的問題。」
也正因如此,多種多樣「反轉」、「燒腦」的情節設置,可以持續地抓住觀眾。這類模式其實是近兩年來懸疑劇少有的呈現方式,看得出來導演的自信。
這種久違的觀影體驗,也得益於餘慶對於故事節奏的整體把控。《迷霧追蹤》和許多單元劇不同,它用了12集來講述一個案件。為了保證12集的體量不令觀眾感到枯燥,案件本身需要一環扣著一環同時暗藏進許多大小起伏。
因此,餘慶表示,他在創作時,會更把自己當做觀眾。他會非常嚴格的按照一定的戲劇結構去創作,但又會儘量將結構模糊在故事裡,最終讓觀眾沉浸在內容之中,從而關注到他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
「比如說第一集的開場可能是一個相對來說的熱開場,案發。然後到警方第一波的對抗,失敗,作為一個節點,然後過程中是一段相對低潮的案件調查,到之後發現屍體的一個極低潮,緊接著再到警方查到了這輛汽車,有一點小高潮,到最後發現兇手另有其人,達到了第一集最後的高潮。」餘慶對於故事節奏上的起承轉合有一個清晰的設定,這也自然提高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談到觀影體驗,畫面的美術呈現是不容忽視的一點。而《迷霧追蹤》也因其過於昏暗冷峻的色調被網友詬病過。
但餘慶告訴數娛,出於故事的風格考慮,加之故事發生的地點又是在較為陰暗潮溼的西南地區,所以目前的色調是一種相對合適的、能夠比較準確傳達故事情緒的選擇。「這個作品其實如果你在電視端看,或者說你在影院看,這個亮度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可能很多的觀眾他可能在移動端看,又或是在一個明亮的環境下看,其實對他們來說確實有點不太友好。」基於這樣的考慮,為了保證整體的觀影體驗,他表示之後也會儘可能的做出調整來適應觀眾。
蔣勤勤以警察形象復出,「是一個驚喜」
女警察作為主角的探案視角,是《迷霧追蹤》的又一獨特性。近幾年比較成功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刑偵劇是韓國的《信號》。
懸疑劇集受眾的男性比例較大也是此類設定較少的原因之一,而近兩年來「大女主」的影視形象眾多,使得外界猜測《迷霧追蹤》這樣的設定似乎也是某種順潮流而為之。但導演餘慶表示,這一說法其實並不準確。
「第一,我其實一直都希望做一個女性警察為主的故事,希望做一些在能力值上比較有意思的女性角色。」
「然後第二個點來講,我覺得女性對於生活的觀察會更細微,也更容易感性,這個恰恰就是我在《迷霧》裡面想要用的一個視角,她看這個世界其實是相對更細膩更感性的。這個實際上也是整個故事的一個視角,她最終也會把這種視角帶給觀眾。」
女警察林雨虹的形象,除了是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警隊領導者,還是一個具有內心問題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這不是一個容易駕馭的角色,而最終出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是闊別影視劇已久的蔣勤勤。
製片人陳俠告訴數娛,當時選擇蔣勤勤「最核心的在於反差」,她能夠給人驚喜。蔣勤勤以往多以柔美動人的角色形象示人,此次以強勢的女警形象復出,其實是有些顛覆大眾認知的,但現有的反饋告訴了大家,她是能夠駕馭此類角色的。林雨虹是一個不完美的女性,還是一個母親、妻子和女兒,無論從演技要求和生活閱歷來看,蔣勤勤都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我們當時足足聊了5個多小時,其實也是聊完那一輪之後,我和導演都深深的相信,勤勤姐是能夠很好的完成這個角色的。」陳俠說到。而有一位警察父親,也為蔣勤勤與這個角色之間的契合度又加了一分。
劇集的另一主要角色則由今年憑藉電影《野馬分鬃》在平遙國際電影節中拿下影帝的週遊擔任,餘慶表示,「週遊是一個非常有勁的演員」,這也非常符合劇中人物的性格。
演員和人物的高度契合,也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導演對於劇作、對於人物的寫實原則。在一切都靠近寫實,演員靠近角色的狀態下,創作就會是一個「辛苦但順利」的過程,「因為整個團隊都很清楚我們要做的是什麼」,餘慶說到。
在短期內沒有被觀眾理解的作品並非不是好作品
陳俠告訴數娛,在前期劇本給到優酷時,優酷內部「基本一輪就過了」,也沒有提任何修改意見,雙方很快就以「定製劇」的模式達成了合作意向。
陳俠坦言,「在劇作層面上,我覺得導演是非常優秀的,屬於少有的能在生活中真實的細節裡挖到一些感動、刺痛和敏感的點的一個創作者」,在這次合作過程中,為了讓導演能夠在創作上心無旁騖,她也盡全力為《迷霧追蹤》搭配了最優秀的主創團隊。
有了團隊的最優解,和導演對內容的精心打磨,剩下的應該交給市場了。但從《迷霧追蹤》目前的市場反饋中看,還尚有進步的空間。
和許多單元式刑偵劇不同的是,《迷霧追蹤》的設置是總共24集,兩個故事分別佔用12集。在創作層面上來看,一次性做24集的體量,在案件的連續性上,演員的統一性上都會更有好處。另一方面,「一個案子做12集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你要做的很精彩,它是有難度的。對我個人來講,單元劇有它的優勢,它能夠很快的給觀眾答案,這個是它有意思的點。但是我們這個故事的核心其實是想要把一個案件挖掘的很深很透,所以它也有它的難度,它也會有它的好處。」
而在這一點上,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是有挑戰的。
餘慶告訴數娛,這段時間他其實一直在關注受眾的反饋,但他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堅持。
「可能觀眾希望我們的主角更完美,這個可能是他們的觀影習慣的一部分」,但其實餘慶希望呈現的就是一個真實的警察形象,「也希望觀眾能夠給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我們整個的設定」。另一方面,觀眾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耐心看到結局而流失,「但實際上所有的東西其實都是需要時間去告訴你答案的,尤其是寫實的作品,它尤其需要細緻的去感受,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很流水化的產物。」
《迷霧追蹤》尚在播出當中,而對於作品的褒貶其實是千人千面的,製片人陳俠在面對市場反饋時的回應其實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市場是我們不可控的,我們只能把努力做到最大化,我相信一個好的作品不會被淹沒。」
-END-
運營:醜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