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藝名元樓,師兄洪金寶,同門還有誰?電影《七小福》給出答案

2020-08-26 廖宇探案

大家好,我是看電影愛較真兒的廖宇。

「七小福」到底都是誰

說到「七小福」這個名字,年輕一些的朋友有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對於熟悉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朋友們來說「七小福」這個名字簡直如雷貫耳。現在比較普遍的說法這七個人分別是:洪金寶 ,成龍,元彪,元華,元奎,元泰 ,元德,這七位電影演員。

而在2017年成龍電影周上七小福重聚時,照片上七個站在一起的人將元奎和元泰換成了元庭和元彬。

2017年七小福重聚

還有的照片中元庭又換成了元秋,也許你還看過別的版本的,總之除了洪金寶,成龍,元彪這三個人不變,其餘四人似乎總是捉摸不定,讓大家實在搞不明白,七小福到底都是誰?

2017年七小福重聚

要想完全弄明白這個問題,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尤其是功夫片裡,臺前幕後都不乏「七小福」的身影。毫不誇張地說,香港電影尤其是功夫片的天下幾乎可以說是「七小福」打下來的。特別是洪金寶,成龍,元彪三人的知名度在當時更是名震香港,蜚聲中外。

元彪/成龍/洪金寶

而這樣的名聲完全是他們靠著一身紮實的真功夫和卓越的演技,一拳一腳打出來的,令觀眾為之折服。而成名後他們又不斷的拍出大家喜聞樂見的高品質中國功夫電影,其中很多都成了銀幕經典。

慢慢的以洪金寶,成龍,元彪三人為代表的「七小福」名聲漸起,其它4個人也都成為了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演員或是武術指導。

兒時的七小福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隨著他們越來越紅,有關「七小福」的各種傳聞也從來沒有停歇過,從孩童時期的拜師學藝到與師父籤下生死契約,從師兄弟們情同手足到相互掣肘,他們之間到底是兄弟情深還是兄弟鬩牆?都讓「七小福」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而這一切還要從一個人說起,他就是「七小福」的師父于占元。

電影《師父出馬》中的于占元

七小福|一個人和七個人

于占元1905年生於北京,1940年在上海成為享負盛名的京劇演,之後遷居香港,50年代到60年代靠唱戲,偶爾演電影為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于占元見自己唱戲和演電影實在闖不出大名堂,於是就決定另謀出路。

年輕時出演電影的于占元

當時香港的經濟已經有所好轉,民眾的生活自然也豐富起來。不論是老一輩的港人還是一大批移居的內地人,尚有很多喜歡戲曲的觀眾。因而梨園行需要大批的新生力量。而作為新興的電影行業無疑是大眾娛樂的未來,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

于占元正是看到這樣的機會才決定開辦戲班廣收徒弟,傳授技藝,然後靠戲班演出養家餬口,就這樣「香港中國戲劇學院」由此誕生。也就是2017年七小福重聚時活動背景板上的名字。

2017年七小福重聚

別看這個名字看著挺大,聽著挺唬人,而實際上在當時就是一家小戲班,于占元就是班主。

但如今來看,當時這個決定不得不說是非常有經濟頭腦和遠見的,因為除了能解決于占元當時的生計問題外,在不久的將來,他所教導出來的徒弟包括他的女兒于素秋都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乃至佼佼者。

成龍與于素秋

七小福|一齣戲和一個戲班

既然開學校就得有招牌,用現在的話說叫「成功案例」。而于占元的親生女兒,大名鼎鼎的香港武俠片女星于素秋便是這面金字招牌。

于素秋

在于占元的悉心傳授下,女兒于素秋8歲開始學刀馬旦,9歲登臺演出,曾在京劇《白蛇傳》中因連續踢十二支紅纓槍的功夫成名,她18歲(1948年)從影,共參演了二百多部影片,61年的《仙鶴神針》,63年的《火燒紅蓮寺》,64年的《如來神掌》等皆是粵語武俠片時期的代表作。

電影《仙鶴神針》《火燒紅蓮寺》《如來神掌》海報

在當時,她與曹達華被譽為最般配的電影情侶。

曹達華與于素秋

有了于素秋的名氣和人脈,先後有一批徒弟們慕名而來。其中有一位比較重要的徒弟就是洪金寶,因為他是當時粵語片大導演,同時也是于素秋電影公司的老闆洪仲豪與第一代香港武打女星錢似鶯的寶貝孫子。

左:年輕時的錢似鶯/右年老時的錢似鶯與洪金寶

錢似鶯為了支持于占元的戲校不但把自己的孫子送來學習,還為戲校資助了經費,再加上之前徒弟元庭(吳明才)和元慶(袁和平)等人的離開,洪金寶就成了大師兄,藝名元龍。

兒時的洪金寶

雖然洪金寶陰差陽錯的成了大師兄,其實他上面還有一位師姐叫元秋,原名張轉男,是當時唯一的女弟子,17歲(1967年)就開始進入電影圈擔當替身,是香港功夫片女演員的代表人物。

1974年,24歲的元秋因其功夫身段參演了英國演員羅傑·摩爾主演的電影《007之金槍人》,在片中飾演一位救了007詹姆斯·邦德的女學生。

電影《007之金槍人》中的羅傑·摩爾和元秋(右)

而讓觀眾印象最為深刻的角色莫過於她在電影《功夫》中飾演的那個滿頭燙髮卷,身穿睡衣,歪叼香菸的包租婆。

電影《功夫》中的元秋

後來又來了一個叫陳港生的,藝名元樓,也就是後來的成龍。

兒時的成龍

可能是因為于占元的名字中有個「元」字,因而他所有徒弟的藝名都以「元」字開頭。其餘還有:

元彪(夏令震),憑電影《奇謀妙計五福星》獲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電影《A計劃》

元奎(殷元奎),電影《方世玉》中的「安全第一」,憑電影《方世玉》獲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電影《方世玉》

元華(容繼志),憑藉電影《功夫》中的包租公,獲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的「好清秀的小姑娘」。

電影《唐人街探案2》

元慶(袁和平),大名鼎鼎的武術指導「袁八爺」獲獎無數,近期憑藉電影《葉問4》獲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袁和平

元德(孔祥德)憑電影《方世玉》獲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電影《紅場飛龍》中的元德

元彬(陶周坤)憑藉電影《新龍門客棧》獲得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電影《新龍門客棧》中的元彬

元寶(徐佑麟),演過《門徒》《機動部隊》等。

元華/元庭/元寶

元庭(吳明才),元武,元泰,元俊,元振,元昌,元甫,元輝等等一共74個徒弟。

于占元與徒弟們

他們當中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之外,更多的人一直從事著幕後工作,而有些則始終默默無聞。當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大師姐,就是師父的親女兒于素秋。

左起:洪金寶/于素秋/于占元/成龍/元秋

雖然于占元在自己的演藝生涯上沒能大放異彩,所辦戲校的規模也不大,但他教學嚴苛,並沒有誤人子弟。徒弟們也練得刻苦,個個身懷絕技。因為于素秋與電影界的關係,再加上當時拍電影能有一定的收入,于占元便讓這些小徒弟在登臺演戲的同時也到電影行歷練。

1962年,當時10歲的洪金寶,元華和12歲的元秋等七個徒弟在電影《公主與七小劍俠》中出演了「七小劍俠」。同年,8歲的成龍又與大師兄洪金寶在電影《大小黃天霸》中露了臉。可以說正是這些在鏡頭前的歷練和演出經驗,為「七小福」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電影《大小黃天霸》中的成龍和洪金寶

也許是受到《公主與七小劍俠》這部電影的啟發,于占元後來編創了一出由7名小演員出演的京劇叫《七小福》,或許是創意新穎,再加上徒弟們演的賣力精彩,久而久之「七小福」便名聲在外。

七小福

而頗有經營頭腦的于占元又以該名創建了七小福戲班,將戲班分散於各地演出。雖然名為「七小福」實則當時的人員並不固定,也遠不止七個人,于占元會根據不同的場合安排組合,多的時候會有三、四組「七小福」同時在不同的劇場演出。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七小福」的人員並不固定。

只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由於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的成名也讓「七小福」名聲大噪,而讓外界誤認為「七小福」就是指洪金寶,成龍等特定的7個人。因此在2017年的七小福重聚上,以及很多場合中「七小福」也都不是固定的。

1988年,眾徒弟給師父于占元過80大壽

左起:元俊,元彪,元庭,元華,元德,元奎,元彬,元龍,元寶,元泰,元麟

七小福|一部電影和一段往事

1988年,羅啟銳和張婉婷這一對香港文藝片夫妻檔導演拍攝了一部電影《七小福》,講的就是于占元創辦「香港中國戲劇學院」和徒弟們的故事。並請來了七小福的大師兄洪金寶來飾演師父于占元。

電影《七小福》中的洪金寶

羅啟銳和張婉婷夫婦拍過《歲月神偷》《秋天的童話》《玻璃之城》《宋家皇朝》等一流的文藝片。其特點是手法細膩淡然,極其會講故事,善於表現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的沉浮。

電影《歲月神偷》

從他們找洪金寶來演自己的師父于占元便可看出心思用的頗深。因為大師兄挨師父打最多,被師父管教得最嚴,在師弟中最有威望。在戲班時大師兄會代師父管教,照顧一眾師弟們,後來戲班解散他一開始帶著師弟們跑龍套,當龍虎武師,後來自己開了電影公司,出錢投資拍電影找師弟們當主角,演角色。完全應了「長兄如父」這句話。

電影《七小福》中的大師兄「三毛」是不是很像洪金寶

到了80年代末,30多歲的洪金寶已經逐漸坐上香港功夫片的頭把交椅,並成立了自己的洪家班,當年的大師兄如今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班之主。而這時讓他在電影《七小福》中回首自己的童年往事,體驗一把當時師父于占元的處境和心情,想必一定會令他的心境有一種特殊的回味,從而傳達出一份最醇厚的表演。足見主創羅啟銳和張婉婷夫婦的用心良苦。

電影《七小福》

電影《七小福》的故事以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為背景,當時傳統戲曲行業已日漸凋零。而那些出身於京劇或粵劇的「武行」們為了生計,在經受了十年苦功後,不得不在大時代的變遷下改行。

電影《七小福》中的「中國京劇學校」

這其中就有于占元(洪金寶 飾)和師弟於華元(林正英 飾),前者開辦了「中國京劇學校」,繼續用傳統科班學戲的模式栽培新人。而後者則走進了新興的電影行業,靠給明星做替身,跑龍套餬口。

電影《七小福》中做替身的於華元(林正英 飾)

電影開頭,陳港生被母親帶到于占元開辦的「中國京劇學校」,籤下10年契約:

電影《七小福》中的陳港生

立關書人李玉蘭

自願將長子陳港生,年九歲

投入于占元門下為徒

學習梨園生計,言明十年為滿

於期內所得銀錢盡歸於師父所有

食宿衣履盡由於師傅負擔

無故禁止回家,中途不準退學

倘有天災病症,各安天命

私自逃走,兩家尋找

頑劣不服,打死毋論

年滿謝師,但憑天良

空口無憑,立字為證

立關書人李玉蘭畫押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即立

電影《七小福》中的于占元(洪金寶 飾)

自此,陳港生就成為了元樓。與眾師兄弟們一起跟著師父練功10年。

電影《七小福》

但可悲的是,他們與師父于占元和師叔於華元一樣,都沒能遇上電影《霸王別姬》中的一句臺詞所形容的那個盛況————京劇從來沒有這麼火過

但不管怎樣,總要賣藝吃飯。

電影《七小福》中三毛一個跟頭翻到了臺下

初次登臺,徒弟們一開始還有模有樣,但最終還是演得一塌糊塗,熊孩子們有睡覺忘了上場的,有一個跟頭翻到了臺下的,一場鬧劇讓觀眾罵罵咧咧的走了,師父則被氣得七竅生煙。罰他們不許吃晚飯,捱不住的師兄弟們去偷隔壁曬在屋頂的麵包皮吃,又被師父打得哇哇哭。

電影《七小福》中離場的觀眾和憤怒的師父

師父揮舞著藤條說:捱得住,吃得著呀!這話與電影《霸王別姬》中,師父灌輸戲班裡的孩子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信念異曲同工。

電影《七小福》

隨著徒弟們的成長,戲演得也越來越好,可梨園行卻在一天天的衰落,戲院的觀眾席中只有幾個觀眾,其中還包括一名時進時出負責添水的工作人員。

往往是鑼聲一響,臺下便鼾聲大作。

電影《七小福》

于占元與徒弟們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空間中苦苦尋求生存和發展的,還有他們的師叔於華元,雖然早已改行在電影片場做起了龍虎武師,卻始終是個讓人看不起的替身,龍套角色,但他從不氣餒。因為在他的心中一定始終埋藏著一個成角兒的夢。

電影《七小福》

片中于占元曾慨嘆:三年就出狀元,十年才出好小生。但無奈的是,好小生如今已無用武之地!

片中有兩段《霸王別姬》的表演在我看來真的不比電影《霸王別姬》中張豐毅與張國榮所表演的差。

電影《七小福》

十年前,阿華因為一直跑龍套而心情鬱悶,在酒樓上微醺的他同師兄一起唱起了《霸王別姬》。十年後,仍在跑龍套的他在片場摔傷後真的「瘋魔」了,然後與上來保護他的師兄,在「漫天飛雪」中又演了一出《霸王別姬》。

電影《七小福》

在新興電影時代的衝擊下,他的辛酸,無奈,可憐,全部融入了那段戲中,真的不比《霸王別姬》差呀!我想觀眾們也肯定想不到,「殭屍片之王」林正英這輩子還演過如此嬌媚的角色和這般傷感的文藝片吧。

電影《七小福》

當戲院經常把演出水牌從「七小福今日公演」換成了「新明珠豔舞團」時,于占元也不得不承認,京劇的時代真的結束了。京劇是他畢生的追求,可是最終沒能留住他在香港的立足之地,也沒能給自己的弟子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最終他揮別徒弟,登上了離開香港的客船。

電影《七小福》

這個關於「七小福」們奮鬥的故事,在主創羅啟銳和張婉婷夫婦手中完全不是一部幾個天才的奮鬥史,相反變得相當的傷感與無奈,讓觀眾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不得已被時代的洪流裹挾進了電影這個新的藝術形式中。

當時過境遷,也正是電影這個新的藝術形式成就了屬於洪金寶,成龍這一代人的香港動作片巔峰的30年。就如同片尾字幕所言:

七小福們在片場浮沉,先後替不少巨星作過替身,掙扎多年,終於成為不用替身的巨星

電影《七小福》

而《七小福》這部電影又將那段戲劇興衰,影業沉浮的往事和「三年出狀元,十年一小生」的梨園魂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七小福」這段故事感興趣的觀眾完全可以從電影中一探究竟。

電影《七小福》中徒弟們送給師父的扇子

後記

1971年,由於戲曲觀眾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香港中國戲劇學院」終於維持不下去了,成龍,元彪等一眾師兄弟們只好各自謀生。當時他們這些戲班出身演員走的都是進電影圈做龍虎武師的路子,似乎這樣才算得上是人盡其才,沒辜負自己學戲時苦練的本領。

初入影壇的洪金寶

但在當時的香港影壇中可不止一個于占元的戲劇學校,像七小福一樣出身戲班的龍虎武師還有很多,競爭也很激烈。

左二:元華/中間:李小龍/右二:林正英

比如京劇武旦演員「粉菊花」戲班的徒弟林正英,陳寶珠,蕭芳芳等;畢業於東方戲劇學院唐迪的徒弟程小東;

1974年電影《少林五祖》中「跑龍套」的曾志偉

成就了粵語片《黃飛鴻》系列的武師劉湛和兒子劉家良的「劉家班」的徒弟曾志偉,惠英紅等。

17歲的惠英紅在電影《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穆念慈

還有同樣是《黃飛鴻》系列的武師袁小田和兒子袁和平的「袁家班」的一眾袁氏兄弟......在他們之後還有洪家班和成家班。他們都是香港影壇頂級的動作班底,為香港電影培養了許多動作片人才,可以說沒有這些班底的「龍虎武師」,也就沒有輝煌的香港電影。下期我們繼續聊香港的「龍虎武師」,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七小福:七小福的成員,同門師兄卻不同命
    當時粵劇舞臺需要大量演員,梨園還有生意可做,于占元便開辦了自己的戲劇學校,開班授課,招收了一眾家長管不了的孩子,戲劇世家的孩子,還有家裡窮苦養不起的孩子,弟子的藝名全都姓元。至於七小福這個名字的由來,只是因為于占元挑選了七個弟子進行京劇表演,最初是元龍、元樓、元奎、元華、元彪、元泰、元武,之後也有人員替換,七小福便成了這些童星的代號。
  • 盤點香港七小福「元」字輩的師兄弟,成龍為元樓,洪金寶為元龍
    七小福由來源于于佔元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後來因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於是藉此組成七小福戲班。洪金寶1952年1月7日出生於香港,演員、武術指導、導演、監製、編劇以及龍虎武師。 洪金寶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洪金寶幼年生性頑皮好勝。
  • 眾所周知成龍得了奧斯卡,當時的香港七小福有多厲害你知道嗎?
    眾所周知成龍得了奧斯卡,當時的香港七小福有多厲害你知道嗎?七小福由來源于于佔元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元樓(成龍當時的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七小福」戲班成員共有十四人,除去剛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寶等人!
  • 盤點香港影壇七小福成員,洪金寶還有師兄師姐,第九位是孔子後代
    成龍大哥在六一兒童節爆出曾經七小福、成家班的舊照,唱出他們曾經的青春故事。七小福曾經撐起香港影壇半邊天,他們為香港電影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許多網友紛紛感嘆他們每一個都是實力派和大咖,全都惹不起。不過七小福並不是七個人,而是一群人,下面大聖就來一一介紹一下他們。
  • 成龍最害怕洪金寶,竟然有如此隱情,曾經七小福變化差距如此之大
    洪金寶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洪金寶年幼時,性格比較頑皮好勝。1958年洪金寶被送入,吳佔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京經濟系學習。與其他的元字輩的師弟,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龍,元泰,氣人合稱七小福。當然這些都是藝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是元龍。成龍的藝名是元樓。
  • 所謂「七小福」指的不止有七人,他們當中都有誰?
    七小福由來源于于佔元在一次京劇表演中,後來因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於是藉此組成七小福戲班,七小福就是指于占元的七位得意門生!很多朋友都以為「七小福」指的是洪金寶、成龍等七個人,實際卻不止七個,他們都有誰呢?1.元龍洪金寶,1952年1月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演員、導演、動作指導、監製、編劇、製片人、龍虎武師。
  • 「七小福」火了一半的影星,洪金寶成龍元華等,如今卻也將息影了
    說起「七小福」,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洪金寶、成龍等人了!《七小福》原本是一部喜劇電影,由洪金寶、林正英、午馬等人參演,而「七小福」的起源是出于于佔元,組建的一個戲班,但是這個戲班裡雖然有十四人,但是火起來的也就只有七人: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
  • 香港七小福之師:于占元
    創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收徒關正良、元庭(即吳明才)、元華、洪金寶、元奎、元彬、元德、元彪、元樓(即成龍)、元慶(袁和平)。「七小福」是于占元為徒弟們創作的一出以打為主的京戲,也是他這群得意門生的總稱,這幫徒弟有幾十個,其中最固定、最出色者是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武七人(註:成龍當時的藝名為元樓,元龍則是大師兄洪金寶的藝名。
  • 曾是李小龍替身,與成龍、洪金寶同門師兄,遇周星馳後大火
    2004年,由周星馳指導主演的《功夫》橫空出世,一經上線便獲得了人們的好評,也帶火了其中的演員,如黃聖依,陳國坤,然而要說起最經典的,莫過於「包租公」和「包租婆」,而「包租公」的扮演者,是當年七小福之一的元華
  • 香港電影七小福 香港動作電影史不可或缺的七人組
    七小福由來源于于佔元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元樓(成龍當時的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後來因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於是藉此組成七小福戲班。
  • 曾經的同門師兄弟,現成了對手?洪金寶成龍兩位大哥之間的較量
    七小福眾所周知,這兩個都是香港影壇有兩個知名的武打班底。後來成龍的成家班都是去給人家的電影設計武術動作。洪金寶都是七小福之一,他們是同門師兄弟,成龍很多功夫都是洪金寶教的,在成龍眼裡,洪金寶是他的大哥,那麼在眾人眼裡,成龍與洪金寶,誰才是真正的大哥呢?
  • 從七小福到洪家班——香港影壇「大師兄」洪金寶的精武之路
    為了讓洪金寶未來有一技之長、不會餓肚子,1958年他被奶奶送入于占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京劇戲班習武練功。由於洪金寶入學最早,理所當然成為大師兄,成龍則是年紀最小的師弟。經過幾年的刻苦訓練和學習,洪金寶與其他「元」字輩的師弟成龍(元樓)、元彪(夏令震)、元華(容繼志)、元奎(殷元奎)、元秋(張轉男)、元武(周元武)等人組成「七小福」,憑藉添加武術元素改良的京劇形式,深受觀眾追捧,一時間火遍了整個香港。
  • 成龍和洪金寶師出同門,成家班為何弱於洪家班?
    成龍和洪金寶師出同門,成家班為何弱於洪家班?大家都知道,在娛樂圈裡面,成龍和洪金寶可謂是兩位超級大咖。他們都是出了名的武打明星,而且兩人曾經也是經常有著合作。之後的兩人更是有著各自的團隊,那就是成家班和洪家班,很多人都知道成龍是出師於洪金寶,但是都不清楚,洪金寶和成龍其實是師兄弟兩個人。洪金寶是師兄,而成龍則是師弟。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非常的相似,而且都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組建了自己的整個團隊。但是洪家班的成員,個個都有自己的成就,相比較之下,成龍的成家班則是弱於洪金寶組建的洪家班。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來看看他們的經歷吧。
  • 敢叫洪金寶「三毛」、直呼成龍「大鼻子」,她是娛樂圈公認大姐頭
    既然能和男性有同臺競技的本事自己的基本功肯定很紮實,在和同門師兄弟打鬧或者開玩笑也是「女性」的一個特權吧。元秋是于占元的得意門生,當時的七小福主角有「元龍(洪金寶藝名)、元樓(成龍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雖然七小福裡沒有元秋的名字,但是他們都是元家班的成員,都是于占元的弟子!所以說關係非常的好!
  • 《七小福》開拍獨缺成龍 因負面纏身被棄用
    由浙江天鵬傳媒有限公司投拍的電影《七小福之燃情歲月》將於近期開機。這部揭秘「七小福」成長故事的影片已確定由陳奕迅(在線看影視作品)、鄭中基(在線看影視作品)、趙又廷、洪天照等人主演,而洪金寶、元彪、元華、元秋等也將再次聚首,在影片中「客串」,演一回自己的現在式。
  • 《七小福》洪金寶召集師弟妹拍戲 率最強陣容向恩師于占元致敬
    大哥大洪金寶率領一眾七小福師兄弟向恩師于占元致敬籌拍電影《七小福》,並邀全國一線演員主演眾武打巨星的年輕版。在昨晚(7月15日),電影公司舉行《七小福》籌拍計劃啟動發佈會,出品人向傑聯同編劇杜國威,以及演員梁家輝、元彪、元秋、王敏德、盧惠光、錢嘉樂、李君妍及眾七小福師兄弟,包括元武、元輝、元寶、元聲、元甫、元心、元菊及元英出席活動,宣佈開機拍攝《七小福》,而總導演洪金寶、演員元華及元德未有到場,但以視頻與傳媒見面。
  • 當年因包庇洪金寶被打七十樹藤,洪金寶此後只打成龍不打他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梨園尚且存在,還沒有被電影行業擊垮,還有很多觀眾喜歡看戲,因此于占元抓住了這個機會,開辦了一所戲校「中國戲劇研究院」,雖然條件有些簡陋,但是還是招收了很多門生,七小福就是其中的7位。
  • 元家班7小福,還有1位小師妹,你知道這8人都是誰麼?
    洪金寶,出生於香港,演員、武術指導、導演、監製、編劇以及龍虎武師。1973年與李小龍合作出演電影《龍爭虎鬥》,洪金寶演過的片子武戲居多,相當經典。成龍,出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成龍大哥就不用多說了,經典戲相當多。
  • 這個京劇戲班佔領了影視圈,一部電影告訴你,成龍洪金寶為何成功
    這個傳奇的戲班可以說是中國動作電影屆的黃埔軍校。而他們所用的藝名元彪、元華、元慶(袁和平)、元樓(成龍))、元龍(洪金寶)。哪個不是電影界的招牌。《七小福》講述的就是這些人的故事。電影一開始,不到十歲的陳港生(成龍的本名)被母親帶來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找于占元(洪金寶飾)學習京劇。
  • 成龍主演的這部動作片大腕雲集,七小福齊聚,替身演員意外去世
    如果說香港製作陣容最豪華的動作片,這部《龍的心》絕對算是其中一部,電影導演是由執導《香港製造》的陳果和洪金寶擔任,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擔任製片人,攝影師是《無間道2》裡吃火鍋的大佬之一國華黃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