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特約評論員 胡欣紅
11月底的一場福建省大學生女足聯賽近日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原因是「賽前多名球員染髮被禁止上場」。比賽的主角是福州大學隊與集美大學隊,當時因為染髮問題涉及人數較多,雙方緊急染黑頭髮,可賽中集美大學隊提出福州大學隊有名隊員頭髮不夠黑,最終福州大學隊可上場比賽不足7人,比賽被取消,福州大學隊被判負。對此,賽事承辦單位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舉是「按照相關規定辦事」。
此事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要不要遵守規則;二是規則本身是否合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則,就應該遵照執行,這是共識。在2019年12月25日發布的《2019-2020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競賽規程》中明確規定:「各階段參賽運動員不得紋身、染髮、留怪異髮型以及佩帶任何飾物,否則取消其比賽資格。」福建省教育廳今年初下發的《2019-2020年福建省大學生足球聯賽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生組)福建省賽區競賽規程》中也有類似的表述。既然有明文規定,照章辦事當然沒毛病。
人們最大的疑問是,禁止運動員染髮的規定合理嗎?有網友認為競技比賽看重的是能力,與頭髮顏色沒半毛錢關係,這種「奇葩規定」簡直莫名其妙。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足球比賽固然看的是球技,但考慮到該聯賽系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的一部分,參與者第一身份是學生,然後才是球員。因此,在專業之外適當考慮運動員形象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確實有其合理性。
值得提醒的是,學生能不能染髮本身就存在較大爭議。教育部門即便出臺禁止運動員染髮的規則,也要充分考慮現狀併兼顧體育比賽的專業性,要允許有一定的彈性,不宜上綱上線為「一票否決」的剛性條款。
正是基於對這條規則合理性的存疑,實際執行中通常是比較寬鬆的:簡單或局部染色沒問題,只要不是怪異的造型就問題不大,也沒鬧出什麼風波。可一旦比賽中有一方嚴格追究對方隊員頭髮染色,這事立馬就鬧大了。
福州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的一個工作人員說:「因為人數不足,我們輸給了最差的一個隊,我們打贏了其他隊,所以最差的隊要出省(比賽)了。」這條規則的機械執行,最終導致了荒唐的結果。
由頭髮顏色決定比賽勝負真的很可笑,但這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人們的指責或許有些偏激了,但有關部門確實需要引以為鑑,在規則制定、臨場裁決時少一些不周全的決策。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