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入圍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由大衛·芬恩(David Fine)導演的動畫短片《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就將你的腦洞拍了出來。
視頻來自騰訊視頻
《動物行為》通過將觀眾帶入由動物們組成的團體治療情境來展開情節,並引發了出人意料的故事。
要對抗自己的天性並不容易,尤其是對動物而言。這部短片講述了5隻動物定期參與由狗狗治療師引領的團體治療小組的故事。
5名參與者分別是:一隻患有分離焦慮症的水蛭、一隻難以和人建立長期親密關係的螳螂、一頭有進食障礙的豬、一隻有內疚問題的鳥和一隻患有強迫症的貓。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NFB)對此短片的介紹
影片一開始,鏡頭就帶我們走進了狗狗諮詢師的治療室。
第一個登場的,就是為分離焦慮而苦惱的水蛭女士。
大家也為她提出了建議。
你說啥?讓水蛭不要再當寄生蟲了?
也難怪水蛭女士會如此回答:
然後她就經歷了驚恐發作,場面一度有些難以控制。但好在狗狗諮詢師經驗豐富,化解了這次危機。
就在這時,諮詢室的門突然被打開,大家嚇了一跳。
原來這本來是一個6人的治療小組,猩猩維克託遲到了。
猩猩君才剛進入諮詢室,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抵抗。
對於這種情況,諮詢師狗狗的回答顯然不那麼有說服力。
(你確定你不咬人嗎?)
但好在治療仍在繼續,下一個輪到螳螂小姐發言了。
在座的其他人都嚇呆了。這時,狗狗老師出來控場了。
(性暴力現場?)
下面輪到了小鳥。他在諮詢師狗狗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心裡深藏的內疚感的來源。
在過度殘酷的真相衝擊下,諮詢室中開始出現混亂。
患有進食障礙的豬先生在第N次站起來偷偷拿食物時,被猩猩現場抓包。
但治療師狗狗的鼓勵仍然充滿治癒、溫暖人(豬)心。
就在這時,一直在默默清理自己的貓咪突然當場嘔吐,震驚了在場的其他人。
(其實只是吐了個毛球)
隨後,貓咪的強迫症行為也開始顯現。
在一連串的刺激之下,猩猩終於爆發了。原來他有著嚴重的情緒問題,但拒絕承認自己有問題。
(「我沒問題!」)
故事開始急轉直下,猩猩爆發了。他差點吃掉水蛭女士、砸壞了天花板、把食物撒了一地,還試圖傷害豬先生。
諮詢師狗狗在這種場面下,終於抑制不住自己的天性了。
經過一番廝打,事情有了出人意料的展開。
這下大家真的傻眼了。
仿佛過了一個世紀,狗狗諮詢師竟然回來了。
看到這一幕,猩猩終於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情緒了。
(哭的像個兩百斤的孩子。)
他開始娓娓道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敞開了自己緊閉的心扉。
諮詢師無條件地接納了他,猩猩感覺自己好多了。
也許人類也一樣需要大哭一場,再彼此握手言和,相互擁抱。
故事的最後,隨著計時器的響起,諮詢時間到了。所有人動物都走出了諮詢室。
諮詢的時間也許出乎你意料的短,但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的種子已經發芽。
(螳螂小姐和猩猩君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都是動物,也許本性難移,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也許正像狗狗治療師的杯子上面寫的:「I love me」。
愛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包括那些你認為不好的部分,才是逃離困境,走向治癒的第一步。
「我們無法與強大又暴怒的那部分自己協商,除非我們教它變得老實,意即把它塞回瓶中,證明誰才是掌權者。這不是壓制,而是尋找一個容器。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扮演了容器的角色,收納我們不敢釋放的情緒,因為它太可怕,也收納那些偶爾溜出來損毀我們生活的情緒。」
——珍妮特·溫特森《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學會愛自己,才能開始愛別人。踏出自我接納的一步,永遠都不晚。
本文轉自簡單心理Uni(jdxl-uni)
免責聲明平臺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餘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權屬於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