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赤道》導演:不知何為主旋律 3D是尊重市場
《赤道》:顏值演技再高 也經不起無度揮霍
搜狐娛樂(哈麥/文)最近流行一個詞,「五呵級」。用在電影上,就是你看完它,不由自主地就呵呵呵呵呵了。五一檔正上映的《赤道》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曾在金像獎上風光無限的導演搭檔陸劍青、梁樂民,張學友、張家輝、張震、餘文樂、王學圻、池珍熙、崔始源眾多明星主演,香港、澳門、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多地取景,國際反恐題材,所有一切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可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你本來想體驗個酣暢淋漓,但兩個小時看似風雨欲來的前戲後,對方卻告訴你,「對不起,下次吧。」
呵,《一步之遙》
《赤道》和《一步之遙》一點都不沾邊,提後者,只是想說明,這兩部電影給人的期待和觀影體驗有得一比。還記得去年12月15日晚在奧體中心IMAX臨時巨幕館看完《一步之遙》的那種累——3D費眼睛、劇情長而拖沓、節奏從頭激烈到尾沒個輕重緩急。《赤道》同樣,為了市場做了3D,不斷鋪大格局的多條線索,為營造緊張感從頭到尾幾乎沒怎麼停過的配樂,讓整個觀影過程變得很累。這部片4月30日開畫當天某場放映中,84座的影廳上座率約80%。中途,陸陸續續有6人離場。還有睡著的,就沒法統計了。到放映結束,片尾曲唱起,真切地聽到有觀眾冷笑兩聲,「上當了!」。也就是說,看著導演煞有介事地講了兩小時讓人有些一頭霧水的故事,有一種被愚弄感。就像任志強看完《一步之遙》首映後說的,「我笨,沒看懂!」
呵呵,《24小時》
《24小時》是一部幾乎被評為神作的美劇,說《赤道》是《港版24小時》,是想說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人物設置、懸念鋪陳,甚至講故事的方法都有點類似《24小時》。手提箱核彈、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規手段對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擊的反恐基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奸和叛徒、各種勢力相互暗戰……連香港反恐特勤組基地的裝修風格都和CTU總部都一模一樣。還有網友指出,張家輝的香港警察角色就是按照鮑小強的模式設置的,比如他會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質要挾對方,《24小時》第六季,鮑小強也這麼幹過。但可惜的是,《赤道》並沒有拍出《24小時》的緊湊和懸念感,剪輯又沒能起到補救作用,讓人感嘆有佳句無佳章。另外,作為一部事件型電影,《赤道》的人物塑造可謂十分臉譜化——張震和文詠珊所飾恐怖分子冷酷凌厲,張學友演的物理學家學究氣,王學圻的內地政界宋總角色拿腔拿調。唯張家輝的爆烈橫直有些特點,但在群戲裡發揮有限。
呵呵呵,《紫雨風暴》
《赤道》原名《赤盜》,直接易懂。可是,後來因為不可言說的原因,改名《赤道》。一個國際大盜叫什麼不好,非得叫這麼一個地理名詞?為此,導演交代過一筆,此人十多年前曾潛入日本東京皇宮,成功盜走天皇三神器中的八咫玉,在地下黑市交易圈以「赤道」聞名,算清楚嗎?電影故事裡,韓國一所武器工廠鈾原料球失竊,同一時間一架韓國飛機墜毀,軍方手提裝置神秘失蹤,這意味著一枚超級武器誕生,事件是由赤道策劃,他的兩名副手幹的。核武器在香港秘密交易時,被截獲。本來是由香港警方交給韓方,問題便可解決。但這時候,對這起事件的遠見和掌控力遠高於香港警察的內地特派調查主管介入了,他要求武器留在香港,因為這不僅僅是失物招領那麼簡單,格局一下子上升到了國際談判。當王學圻說,「跟香港作對就是跟中國政府作對。」「善守者,敵不知所攻。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這些臺詞時,有老港片謎不由得想到了當年的《紫雨風暴》這類電影。
呵呵呵呵,《太平輪(上)》
《赤道》前十幾分鐘是一個個人物先後出場,同時導演不斷挖坑。中途,配有幾場警匪對決戲,槍火、飆車、爆炸,突突猛幹。到後來,兩個韓國來的幹將被「赤道」的兩名副手設套殺掉,韓國政府機構來了一場儀式感很強的接待儀式作結。接著,反轉和臥底的老梗派上用場,「警察」張家輝發現,原來赤道就在身邊。他攔下眾人獨身見赤道,結果白白送死。看到這裡,有觀眾疑惑,這其中的心理動機和合理性到底是什麼?最後,中國方面很輕易就得到可靠消息,在日本京東的一輛火車上,王學圻坐到了張學友對面。然後張學友告訴他,「助手小袁跟了你八年,你沒懷疑過她嗎?」電影就此結束,片尾字幕打出,「和赤道的戰爭,現在才正式開始。」有觀眾恍然大悟,原來看了兩個小時的超長預告片,就像當初的《太平輪(上)》一樣。這兩位野心勃勃的導演早就準備好了拍續集。只是,看在場觀眾的反應,這個超長的調情和前戲並沒有讓他們中的大多數有期待下一次的欲望。
呵呵呵呵呵,《復仇者聯盟》
不過,也有人設想,這部電影肯定會有續集,而且說不定和《寒戰》扯上關係,最後,郭富城、張學友、劉德華、梁家輝、張家輝、餘文樂這些人來個大集合,就像漫威的《復仇者聯盟》一樣。暫不考慮那麼長遠,就說《赤道》續集,怎麼拍?張學友、王學圻、張震,這幾個未死主角身上還能發展出什麼故事線?《赤道》表面講的是一枚失蹤核武器引發的社會安全危機,但由此引發的國際關係博弈與不同文化與意識形態之間的衝突好像才是導演要表達的重點。張學友所飾物理學教授看似只是一個商人,但從前作中鋪墊的和美國、英國各國的牽涉來看,赤道的身份並沒有那麼簡單,他是不是和某國的政治集團有來往?而王學圻演的宋總,一副獨斷專行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告訴香港警察,「出於特定的原因,以你的級別,很多事情我沒辦法跟你細講。」加上他談到和美國的外交關係。由此聯想,續集是否會牽出中美韓各國之間的政治較量。有點腦洞大開了,最後不得不考慮現實,審查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