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俄羅斯賣給他們的中型航母,但是俄國人賣給別人武器的時候大都是賣空架子,上邊的精密電子儀器能卸下來的,堅決不留。目前印度海軍的作戰能力非常低,比亞太大國還要「黃水」,基本開不出印度洋,更何況航母的天敵就是飛機和潛艇 ,印度的航母並非自行研製,很大程度上依靠俄羅斯的技術幫助,所以航母並不能代表印度航海技術的水平,專家稱,印度也必須擁有三艘航母,保證任何時候有兩艘航母處於部署狀態。
印度生產航母為什麼難產?航母建造的詳細過程描述了一切!被稱為海上機動機場的航母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一個複雜的巨型系統。隨著航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到航母的建造中。航母系統越來越複雜,建造周期越來越長,造價越來越貴,維修費用越來越高。對於維修費用越來越高的國家來說,自主研製航母確實很難。真正意義上,世界上擁有獨立航母的國家只有四個,即中國,美國,英國和法國。印度造了十多年,沒有服役過,主要是因為印度不具備自主研製航母的能力,大量配件和設備需要進口,但印度又不具備系統集成的能力,導致重要問題頻發。所以印度不具備獨立發展航母的能力。
印度是亞洲最早能使用的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但印度現在正開始發展國內航空母艦,而不是從國外進口二手航空母艦。作為綜合國力的象徵,航空母艦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工業、科技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印度顯然沒有能力,獨立自主發展航空母艦。因此,印度國內航空母艦的建設成本"難以生產"。由於建設進度嚴重滯後,航空母艦的預算過高,一度令整個國家對航空母艦感到失望。
雖然俄羅斯仍有一艘航空母艦正在檢修,但自成為俄羅斯以來,它還沒有建造過一艘航空母艦。俄羅斯目前的整體實力不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例如,在美國,福特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研發費用為32億美元,建造費用為105億美元(包括所有預先規劃和準備)。這樣高的成本對一般國家來說是負擔不起的。此外,航空母艦建設周期長,涉及產業鏈長,除非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否則很難獨立完成航空母艦的研製。600名相關專業人士,8千家配套廠家,這只是航空母艦建設的基本要求,印度根本沒有這些綜合實力,因此其航空母艦難以生產。
裝備了完整的作戰系統,包括武器、通訊、情報、反潛反導裝置和後勤保障,可以看出航空母艦的發展是多麼複雜。這麼多細節告訴我們,航空母艦的發展不僅僅是空話,也不是一般國家想要做就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