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2021-01-17 心靈麵包

作者:讀書君 公眾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你的同事、你的伴侶和你的孩子中也可能有人是內向性格。在心理學中,內向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與其說內向是缺點,倒不如說,內向的人,會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構內心和諧。你可以是內向的或者外向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叫做中向性格者。前段時間,毛不易曾經在一個採訪裡面談論關於自己性格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知乎上有個關於內向型性格的話題,裡面有網友分享了一封信,讓我感觸很深。網友說她日常開會、談合作、團建,完全不像是內向的樣子啊!正是這樣一位女性,寫了一封伴隨性格內向這個標籤成長經歷的信。在信中,她回憶起曾經為了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做出的努力。在她整個成長過程中,大人們一直致力於讓她改變自己的性格。

「第一次在全校面前擔任升旗手,第一次在全年級面前演講,我忘記怎麼走上臺,又怎麼走下來。


我緊張到肚子痛,然後默默嘆氣。」

後來去外地讀書,她努力跟同學打成一片,但在人群中總感覺到想要逃避。她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去汲取內向的力量,去撕開所有不好的標籤。


我越來越發現,內向還是外向,都不是什麼決定性因素。


它既不會決定你成功,也不會決定你失敗。


人最終的樣子,是由性格和人格決定的。


性格是天生的,人格是指經由後天的文化影響和個人經驗等因素混合而成的。


性格就像地基,而人格則是建築在它上面的建築物。


它們綜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人現在的樣子。


我們就像一條有彈性的橡皮筋,雖然總有一個界限,但是可以往外伸展、擴延。


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亞·洛肯在《內向高敏者》一書中,分析了內向者擁有的典型優勢。包括: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安靜獨立、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有同理心等。當然也有與之相對的劣勢:恐懼、過於注重細節、自我否定、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於理智、固執、害怕衝突。我們要強化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嘗試變成一個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時也不要逃避自己的劣勢。詹姆斯·羅傑斯說:「沉默的人往往擁有深刻的洞察力。溪淺聲喧,靜水流深。」內向性格的人能感受到的是一個高飽和度的世界,他們生活裡藏著很多美好。享有盛譽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是許多人的理想標杆,他的作品深刻影響著世界的讀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可謂是成功的人士,也曾坦言自己是一個典型的內向者。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面這樣介紹自己:

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或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


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跑步也罷,寫文章也罷,我都不感到無聊。

和與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全神貫注地聽音樂。


跑步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個支柱,是他構思小說的靈感來源。這是一種安靜而深沉的力量,能夠讓自己做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習慣深度思考。當我們在談及領袖氣質時,內向的人總是按照慣例從領導的位置被忽視。但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 成功人士中的內向性格佔比高達70%。比爾·蓋茨小時候不善言談,也不喜歡與人接觸,他經常獨處,更愛一個人鑽研新技術。巴菲特也經常連續幾個小時沉浸在工作中,不理外界發生什麼。你會感覺這些領導者之所以成為掌舵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指揮別人,抑或是享受眾人目光的聚焦,而是他們處在那個位置,他們行駛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正如聖雄甘地所說:「用溫和的方式,你也可以撼動這個世界。」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同時他們最會保守秘密,不會隨意對別人評頭論足,也不會四處傳播,因此值得信任與深交。世上絕對沒有一個純粹內向的人或者一個純粹外向的人。沒有必要把內向者與外向者界定得那麼清晰,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所偏向。我們需要一種更好的平衡,把內向性格特質變成核心競爭力,在外向的世界裡自在生活。從一個演說之後需要沉浸在孤獨中為自己充電的大學教授,到沉浸地構思有效問題、打破銷售記錄的推銷員,我們可以看出「外向行業」裡也有很多內向成功者。 我們眼裡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看法的反射。你只有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別人愛你、尊重你。這就是為什麼周星馳、羅賓·威廉士明明是內向型人格,但在公眾面前表現完全不一樣的原因。雖然不喜歡社交,不喜歡說話,但遇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時,也能發光發熱。大多數人否定的也不是你的內向,而是你這個人存在的價值。而作為內向者,就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你同樣可以很出色。上帝藉由各種途徑使人變得孤獨,好讓我們可以走向自己。你覺得在角落讓人心疼,有些人反而覺得在角落是最舒服的狀態。作為內向者,我們要學會在這個嘈雜世界中尋找舒適的方法。我們同樣喜歡世界的緊張和嘈雜之美,喜歡身邊外向開朗的朋友,但大多時候更喜歡獨處,因為我們需要保持內心的秩序。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愛看的書、電影、寫的文章分享給別人,讓周圍人理解你的世界。

你不能總在森林的角落裡等待他人來找你,有時候你要主動去找別人。



在邦妮·韋爾的《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中,人們認為最大的遺憾就是:那種只忠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生活。生活的秘訣就在於把自己放在合適的燈光之下,有效利用自己的稟賦,去做自己喜歡或有意義的事情。最後,用《內向者優勢》裡的一段箴言結尾,送給曾經或者現在因為內向而否定自己的朋友,希望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

享受生活。

適當休息。

欣賞您的內心世界。

做一個真實可信的人。

版權說明: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作為優質的內容平臺,樊登讀書一直在打磨好內容,精推好書,為無數書友的實際生活帶來改變。‍‍‍‍‍‍‍‍‍‍關注樊登讀書,和3600萬+書友一起用讀書點亮生活。‍‍‍‍‍‍‍‍‍‍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職場中,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沉默內向的人,心理學家給出了這個答案
    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大家更喜歡和熱情的人來往,普遍認為外向性格的人更具備優勢,內向者常受到輕視或忽視,比如在我們從小的教育中,家長總是鼓勵孩子要更加外向,甚至指責內向性格的孩子
  • 不愛說話的人,思想最性感: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經常看我文章的老鐵應該都了解,沈老師以前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有意思的是,我這個內向的人,居然講課、演講,可以達到好幾個小時,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每次我一說我是個內向者,大家都不相信:沈老師你哪裡是內向,明明是在養精蓄銳。我聽完一笑了之。
  • 心理學:永遠不要撩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原因有4點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的性格千變萬化,不光有性質上的區別還有程度上的差異,並且一個人與不同的人互動也會呈現不一樣的面貌,再加上環境的不同也會激發出同一個人不同的狀態,這一切造就了人的複雜性。也就是說,本身要看懂一個人就比較複雜,如果這個人性格內向,就更加令人看不懂了,所以撩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很多時候會碰壁。那麼性格內向有哪些壁壘讓人無法打破呢?有四種情況可以參考。
  • 家裡的孩子性格內向,家長不要慌!你需要正確了解內向的含義!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又活潑,可當自己的孩子內向的時候就開始發愁,覺得我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愛與人交流,這可怎麼辦?有一本書叫做《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就很好地解釋了性格內向的優勢。品味生活:他們更容易停下了品味生活,生活的節奏相對外向的人會比較慢,當然慢熱也是內向的人性格特點的其中之一。當然並不是說外向的人就沒有這些性格優勢,只是表現在內向的人身上會尤為顯著。
  • 永遠不要低估穿衣講究的人
    永遠不要低估穿衣講究的人 一個對自己足夠了解的女孩, 深知自己身材和顏值的優缺點, 也因此,不會盲目追流行。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1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因此會對相關話題比較敏感。也一直都知道,在大家的認知裡,內向其實就是一個貶義詞。如何改變性格內向的自己?你們如何看待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性格內向的人到底有多累?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其實,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的話,我自己也是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還有的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基本不怎麼愛說話,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特別活潑話的特別多,你仿佛都不認識他了。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那麼輕易的就貼上內向性格的標籤了。尤其是很多人,把內向型性格等同於不好的性格。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這個世界是由外向型性格的人主導的。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著「高配」的人生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心理學範圍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從來都不是「怪物」,而內向也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與外向型的人獲取快樂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性格外向的人社會資源會很多,機會也會很多,但是並不代表性格內向的人就難以成功,反而性格內向的人會默默的提升自己,更加的注重細節,雖然總是沉默不語,但是他們會在本質上提升自己。
  • 永遠不要低估江西人
    永遠不要低估江西人,江西南昌起義的第一槍告訴我們,解放軍在這裡誕生;革命火種在井岡山會師告訴我們,新中國在這裡萌芽! 毫無疑問,當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懟天懟地懟貧窮,秀裡秀外秀優越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江西一個我們起步的地方。
  • 內向的人就該被低估?別忽視了這3大優勢
    當他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喜歡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他說過自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特別慢熱。有一幕是他一個人默默的在牆上刷客棧標誌,很多網友就說:"話好少""太內向了""好心疼""我也是慢熱的人"......內向性格的人總是容易被誤解你認為什麼是內向的人呢?
  • 愛上一個人,卻說不敢表白的星座,性格雖然內向,但是內心悶騷
    在生活中,那些外向的人遇到他們喜歡的異性,他們就會去追求。他們不怕失敗,也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如果喜歡一個人,會傾注自己的心血和肺血來償還,會忘記吃飯和睡覺,會永遠不會停止追求異性的理想。但是對於企業發展相對於那些需要學生自身性格分析比較內向的人認為一般我們來說,他們的感情生活道路安全問題研究往往都是具有中國非常坎坷,明明可以自己孩子喜歡一個人卻不敢進行語言表達方式設計開發出來,生怕表白之後連朋友都沒得做,就這麼一直默默地喜歡著對方,哪怕愛意早已漫出心房,這些國家不同性格內向的人也只會默默忍受這種相思之苦。
  • 「夥伴分享」在木屋,從內向到外向!
    但是從我的經歷和見證中得到的結論是,性格方面會很內向些。常聽老人說:這人的一生啊!會經歷很多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際遇,隨著不斷地成長,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一天我在看文章時,一個標題深深的吸引了我標題是這樣寫的「永遠不要低估內向的人,他們正悄悄地做成大事」當我讀完以後,深受感染可能正因為我是個內向的人,更能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的,在生活中,內向的人總是容易被人低估。
  • 我性格內向,難道當不了領導?內向者想擁有領導力,給你3個方法
    這種性格讓李可吃了無數的虧,最後不得不學著討好巴結領導,然而還是無濟於事。想必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覺得只能當員工到處受氣,一定當不了領導進不了管理層。當然不是的,其實一個員工是否具備領導力,跟內向還是外向沒有多大關係。雖然內向的人會面臨很多挑戰,但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 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受歡迎嗎?
    而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就是:外向的人一般比內向的人更受歡迎。畢老師認為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首先,性格內向不是錯,它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會影響一個人的表現,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其次,內向也是可以改變的,既然它是後天形成的,也就可以受後期生活的影響而改變。
  •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在我們的認知裡,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是做不好銷售的。因為,銷售是一個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和他們去敞開心扉,去聊天。
  • 演講稿範文:如何改變內向的性格(每日觀察0256)
    演講稿範文:如何改變內向的性格(每日文/樊榮強絕大多數內向的人都希望自己變得外向,幾乎沒有外向的人想變成內向的人。內向的人有什麼特點呢?一,喜歡獨處。如果跟陌生人在一起,總覺得有些不安。二,不善言談。內向的人幾乎口才都有些障礙,由此也變得不愛說話。三,比較敏感。可能因為表達的時間少,就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觀照自己的內心。為什麼內向的人幾乎都想變得外向呢?一,機會更多。
  • 最新研究顯示: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因為話不多,所以句句經典,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顯得那麼與眾不同,讓人無法忽視。 在社會上,大家都偏愛外向的人,卻不自覺地忽略另一群人—— 於是,很多內向的人嘗試改變自己,他們也想和性格外向的人一樣積極發言。
  • 這個世界,對「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不公平的
    這大概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最好的寫照。 面對剛剛認識沒多久的新朋友,當對方邀請自己出去吃飯時,內向的人總是十分抗拒,他們並不擅長這種場合,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但他們的內心,對於吃飯這件事是反抗的。
  • 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很差勁?
    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一說話就會害羞,更從來不敢在大庭廣眾說話。更別說做什麼演講,參加什麼活動之類。因此一直也沒什麼朋友。記得讀初中時,我總是獨來獨往的。從我家走路去學校就5分鐘,所以我沒寄讀,總是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