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九鼎,首先我們必須來個靈魂拷問:
在中國的歷史上夏朝到底有沒有真正存在過?
這個問題一直都備受爭議,眼瞅都2021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定論。
一般來說,我們確定一個朝代是否存在最好的證據是出土的文物,像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就證實了商朝確實存在過,這也是至今我們能確定存在的最久遠朝代了。
而夏朝卻沒有留下任何的「屍骨殘骸」,就算《史記》中明確記錄了夏朝的世系,但在「朝代身份」面前顯得尤為蒼白,那到底夏朝有沒有存在過?
我不知道,但我願意相信它的存在,因為在準備寫中國歷史大事件的時候,我腦海裡浮現的都是中學歷史老師教給我的朝代口訣: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得嘞,那就以你開始吧!
我們現在一般都認定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我從小對大禹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那時候我最好奇的是他家在哪兒啊?他就這麼嫌棄他老婆兒子嗎?這這都到家門口了還避而不見我的天!
後來知道了,他的兒子叫啟,他的老婆是塗山氏。
塗山是現在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的一座山峰,現在可能不大出名,但在4000多年前,那就是一個流量網紅地,因為那裡發生了一件年度大事件——塗山之會。
如果那時候有微博,塗山之會的認證一定是:夏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
那時候大禹憑藉武力和仁德逐漸確定了自己人王的地位,為了鞏固王權,在打敗三苗後,在塗山大會各個部落的首領,正式確立了夏朝。
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大會後大禹率領群臣返回都城陽城,走到半路,忽然傳來急報,說接班人皋陶去世了,大禹聽後,不勝悲傷落淚,返都後又改薦伯益為接班人,大眾諸侯聽說大禹有這種胸襟,並沒有把禪讓制改成世襲制的想法,於是紛紛打消疑慮,堅決擁護大禹,並每年積極進獻各類貢品。
為了表示敬意,各方諸侯給大禹進獻了很多的青銅,越來越多,大禹為了紀念塗山之會,於是就把九州所獻的青銅鑄成九個鼎,並對應地把各州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還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奇珍異獸一併鑄上,形成了九鼎。
這九鼎分別為豫州鼎、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涼州鼎和雍州鼎,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
九鼎集中在都城陽城,象徵著大禹已經成為了天下共主,華夏人王,天下從此一統。而九鼎也被稱為鎮國之寶,國之重器,象徵著王權至高無上,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行跪拜禮。
後來夏朝被商朝所滅,九鼎被遷於商朝都城亳邑,商朝被周所滅,九鼎又被遷於鎬京,再後來周成王定新都於洛邑,又將九鼎安置於洛邑,並謂之定鼎,鼎在國在,鼎失國亡,但這具有傳國玉璽功效的九鼎在兩千年後,因周朝末期戰火頻發而神秘失蹤,至今也不知所蹤,成為了千古之謎。
在往後很長很長的時間長河裡,九鼎都是作為權利的象徵而存在的,問鼎中原就是一個最好的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
中國歷史大事件之九鼎結束,下個大事件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