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裡聽到一首歌《悽美地》,奔騰的音樂就這樣流露出來了,我不太會被歌詞吸引,但這個電視主題曲般的旋律讓我想看一下歌詞。
於是,我想起了17年的一部電影,風格上來說,兩者毫無相似,所相似的,不過就是這悽美地。
電影名字叫做《用你的名字呼喚我》。
在一個平靜舒適的小鎮裡,義大利在隨意散漫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優雅與風情,讓人深深沉迷。這裡的房子不高,這裡的樹林不少。這裡有著優雅和煦的小風,吹過都是山花野草的味道。這裡的路上有著原始的味道,路上隨處可以看到羊屎鳥屎,醉漢搖搖晃晃地吐得到處都是,就是這種肆意,讓這個地方有著特別的意義。
這個故事從夏天開始,來這裡度假的Elio一家人,會在這個地方度過一個舒適又愜意的暑期。接著就是離開,再回來,再離開。
而今年不同的地方在於有了一個美國人Oliver的出現,讓這個暑假變得有點不同,仿佛是平靜的義大利小鎮裡突然出現的醉人的香風,在女性的柔和中突然衝出了率性和陽剛。
八十年代的氣氛充滿了曖昧與朦朧,這段感情就在這種朦朧裡散發開來。Elio捲曲的頭髮瘦削的身材,頹廢的氣質,有著每個17歲少年同樣的青春期煩惱。三十歲的Oliver穿著花襯衫,像個桀驁不馴的鬥士,攪亂了本是和平的Elio一家。
Elio並不喜歡這個放肆無理的美國人,而他的父母卻對這個人很是喜歡,兩個人在一次次針鋒相對中建立了莫名其妙的情誼。
但是這份情誼卻不敢在跨出最後那一步,兩個人開始了一個不該開始卻註定終結的戀情。
這個故事用言語來表達就顯得貧瘠,只有用鏡頭所展現的夏日爛漫,海邊沙灘,微風拂過,是聲音、味道和鏡頭的留白與回味。
這部電影描繪的感情跨越了性別、年齡的戀情,沒有任何加上同性、異性的必要,就是純粹初戀,青澀朦朧,如同酸甜的桃子,放的時間多了會變爛,放的時間少了會發酸。兩人之間不求索取,不求回報,不求天長地久,不求轟轟烈烈,只是單純地成為了彼此一段美好的回憶。
影片所傳達的愛情觀是一種自信自愛、正視自己內心的愛情觀,不低俗不諂媚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他與別的同性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你的名字呼喚我》絕不是打著同性的噱頭吸引人,相反這種噱頭會削弱影片本身純潔的意味。那麼這部影片最大的優點在哪裡呢?說實話,這部電影的拍攝,音樂,演員都好得不行,但最好的還是那個故事。
他是酸甜,甚至到了最後,變成了一種悠長的滋味。每一種意猶未盡都會包裹著貪求甜蜜的悲傷。
故事終將落幕,情人終將離散,夏日的故事會在夏初開始,就會在夏末結束。
這是一個好的故事,從來不會出現突如其來的喧鬧,分手就是乾乾淨淨的再見。這不是愛得不深,不是愛的不久,而是堂堂正正的可以表達一句:我愛過,我很榮幸。
這是一部真正的初戀故事,無關性別,告訴我們最遠離世俗的純粹愛情,還原了青澀朦朧的美好感情。這個故事給忙碌於浮世的我們一個遐想,一種寬慰。即使我們自己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卻能真誠祝福別人,希望你溫潤如初。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也想度過一個這麼幹淨夏日,談一場小確幸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