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中,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在出場露面沒幾次之後,就迅速領了盒飯,也下線追劇去了。然而她真正的臨死時的慘狀,絕不亞於《妖貓傳》的楊貴妃之死。
劇中,除開宮鬥的本領不說,這位郭皇后,也算是有可愛之處的,那就是,蠢笨得甚是可愛……她因和楊美人、尚美人爭執中誤傷仁宗趙禎而被廢後也確實被廢的委屈,不過本就是強扭的瓜不甜,大娘娘硬塞給趙禎的皇后,趙禎左右看都是不順眼,總算是逮著機會了,趕緊廢了。
皇后郭氏被廢後,很快就是女主曹丹姝的主場了,郭皇后究竟如何了,便也無人問津,劇中只交代了他被發配到長樂宮,做了尼姑,整日為皇帝和天下誦經祈福去了。
郭皇后和尚美人動手這段,《宋史》《續資治通鑑》中也有記載,並非空穴來風。
《宋史·列傳·卷一》:
初,帝寵張美人,欲以為後,章獻太后難之。後既立,而頗見疏。其後尚美人、楊美人俱幸,數與後忿爭。一日,尚氏於上前有侵後語,後不勝忿,批其頰,上自起救之,誤批上頸,上大怒。入內都知閻文應因與上謀廢后,且勸帝以爪痕示執政。上以示呂夷簡,且告之故,夷簡亦以前罷相怨後,乃曰:"古亦有之。"後遂廢。詔封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三十九》:
初,郭皇后之立,非帝意,浸見疏;而後挾莊獻勢頗驕,後宮希得進。及莊獻崩,帝稍自縱,宮人尚氏、楊氏驟有寵;後性妒,屢與忿爭。尚氏嘗於帝前語侵後,後不勝忿,起批其頰。帝自起救之,後誤批帝頸。帝大怒,有廢后意。內侍副都知閻文應,白帝出爪痕示執政近臣。呂夷簡以前罷相故怨後,而範諷方與夷簡相接,諷乘間言:「後立九年無子。義當廢。」夷簡贊其言。帝意未決,外人藉藉頗有聞者。右司諫範仲淹因對,極陳其不可,且曰:「宜早息此議,不可聞於外也。」
因為隻言片語得罪權臣呂夷簡,又本身不得帝寵,呂夷簡一煽風點火,官家得到支持,立馬順水推舟,就算是範仲淹等人力爭不可廢后,可最終郭皇后還是被以「沒有給官家生過孩子」為藉口而成了冤大頭。
《宋史·列傳·卷一》記載,天聖二年,郭皇后12歲便成了皇后。這也難怪了,要說能有皇后的德行,也太不可思議了,12歲還是小孩子啊,到廢后時也才21歲。
仁宗郭皇后,其先應州金城人。平盧軍節度使崇之孫也。天聖二年,立為皇后。
《清平樂》中也只交代了這位郭皇后被廢後,罰去道觀當了尼姑,之後她到底是如何了就沒在細講。
《宋史·列傳·卷一》裡記載說這位郭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淨妃,入道觀幾年後就死了,疑似是被閻文應(宦官)毒死的。正史既有記載,必定不是捕風捉影。她死時也才25歲。
後帝頗念之,遣使存問,賜以樂府,後和答之,辭甚愴惋。帝嘗密令召入,後曰:"若再見召者,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屬小疾,遣文應挾醫診視,數日,乃言後暴薨。中外疑閻文應進毒,而不得其實。上深悼之,追復皇后,而停諡冊祔廟之禮
郭皇后真正死時的慘狀,在電視劇裡並沒有詳細描述,但是在原著《孤城閉》中,卻是從張茂則口中講出來了一個驚天的秘密!
郭皇后得罪呂夷簡這樣的權臣,實際上她自己並不自知,本來在皇后的位子上,對她來說真的是勉為其難了,廢后,入道觀,我覺得這對她而言,反而是一種解脫,往後餘生,過一個人自在的日子便罷了,卻沒想到正值芳華,卻香消玉殞,竟然還是被活埋的!
閻文應抹著眼淚過來跟我說,郭后昨夜已薨。見我猶疑,他便命人開棺給我驗視。當然,這時郭后已被收斂好,像是以正常姿態安睡著,但仍蹙眉顰目,似不勝痛苦。我目光無意間掠過他們掀起來的棺蓋,竟看到上面有指甲抓過的幾道痕跡……我頓時大疑,遂藉口說貴重藥物既已送來,不便退回,不如放入棺內陪葬。於是趁置藥之機略略揭起郭后的衣袖,發現她手指淤血烏紫,皮膚指甲破損,想來是在棺中拼命掙扎時抓傷的……
淨妃早已不是皇后,早已對誰都沒有威脅,為什麼還會被毒死,不,使被活埋呢?
這個在《清平樂》裡郭氏和尚、楊兩位沒人發生爭執時就透露了,是因為她跟官家說呂夷簡諂媚大娘娘,這就是給官家打小報告了,呂夷簡對她自然懷恨在心,所以他就促成了廢后。
閻文應是呂夷簡在宮裡的內應,兩人勾結在一起。得知郭氏可能又要回宮了,自然害怕她回來了要報當年廢后之仇,於是就暗中給她下藥,但是不敢下太猛,不然毒死的跡象太明顯,之後趁著官家不在宮中,他們就把還沒斷氣的郭氏就這麼裝進棺材活埋了!
這一幕是不是特別眼熟?沒錯,就是《妖貓傳》裡的一幕,楊貴妃假死,之後在棺材內復活,卻沒等到來救她的人,最終活活悶死在棺材裡,最後棺材蓋上留下的全是血爪印!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十八》:
帝始欲於景靈宮建郭皇后影殿,禮官言其不可,遂寢之。既而翰林侍講學士楊安國請建影殿於洪福院,禮官言:「影殿非古,若謂郭皇后本無大過,今既牽復位號,則宜賜諡冊,祔於後廟,以正典禮。」
不過郭氏死後,宋仁宗趙禎突然有一天又覺得愧對她,堅持又要給她修建影殿,又要讓她附太廟!官家也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呢,禮官不讓修影殿,就賴著不走,最後還是為她修了影殿,還讓她進了太廟,也算是死後有了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