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鳥兒歸來的日子——
寥廖無幾——一隻或兩隻——
為了最後一面。
這是上蒼復甦的日子
那古老的——古老的六月詭辯——
一個湛藍而金黃的謬誤。
呵,謊言欺弄不了蜜蜂——
你的花言巧語
差點兒讓我深信不疑。
直至成行的種子見證——
輕輕也,於異樣的風中
有一片羞怯的葉倉皇而過。
呵,夏日的聖禮,
呵,霧靄中最後的晚餐——
請允許一個稚童加入吧。
來一齊享受——
神聖的賜福與聖餅
還有你永生的美酒!
These are the days when birds come back
Emily Dickinson
These are the days when Birds come back—
A very few—a Bird or two—
To take a final look.
These are the days when skies resume
The old—old sophistries of June—
A blue and gold mistake.
Oh fraud that cannot cheat the Bee—
Almost thy plausibility
Induces my belief.
Till ranks of seeds their witness bear—
And softly thro' the altered air
Hurries a timid leaf.
Oh Sacrament of summer days,
Oh Last Communion in the Haze—
Permit a child to join.
Thy sacred emblems to partake—
They consecrated bread to take
And thine immortal wine!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國傳奇女詩人,出生於麻薩諸塞州阿默斯特一個信奉歸正基督教(加爾文教派)的鄉紳之家。祖父是阿默斯特學院的創始人,父親亦為知名律師,同時擔任著該學院的財務主管。狄金森有一兄一妹,自幼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四歲起(1834年)她便開始入校就讀。十七歲時(1847年)被送進一所正統而保守,離家十英裡之外的女子學院讀書。在那裡她天資凸顯,引人注目。但因體弱多病、抑鬱想家等緣故,一年之後中途輟學回到了阿默斯特。此後,她離群索居、終身未嫁,直至去世也未曾去過其它地方。令人捉摸不已頗費猜想的是,這種幾近幽閉的修女式存在,並沒有讓她心如死灰,想像力枯竭。相反,她以驚人的創造力給後世留下了大約一千八百首不同凡響、震攝心靈,有關人生、自然、愛情、靈魂、永恆等等的思考和詠嘆。然而,她的這些詩作在有生之年未能獲得青睞,匿名發表了只有10首。1886年艾米莉·狄金森去世之後,她的聲名也隨著她被發現的詩歌遠揚四海,經久不衰到如今。人們發現,愈是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愈是感到她獨一無二的偉大和迷人。
◎ 趙佼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Amiel)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明媚清朗的底色,「湛藍而金黃」,酷似「上蒼復甦的日子」;大自然的精靈可愛又機敏:「寥寥無幾—一隻或兩隻」鳥兒、「謊言欺弄不了」的「蜜蜂」、「成行的種子」、還有「異樣的風中羞怯的葉」;人間的喧囂堂皇而熱烈:「霧靄中最後的晚餐」、「神聖的賜福與聖餅」和「永生的美酒」;還有「我」,一個尚未踏入「聖禮」的「稚童」……
狄金森是詩意編織的高手,真正的詩會延伸至絢爛的底色之外。她超遙於時光之外,卻對塵世的喧囂與精心編造的謊言瞭然於心。「湛藍而金黃的謬誤」是底色,小鳥的單純、蜜蜂的機警、稚童的渴望與猶疑是畫中靈動的暖,「成行的種子」與「倉皇而過」的葉遺落在畫中的角落裡,是四季變換、歲月如河的見證。經得住時光的詩往往也是不被察覺的人生預言,狄金森在不經意間繪就了她未來的生活圖景,一襲白衣,纖細敏感,永遠徘徊在「聖禮」的邊緣……
「請允許一個稚童加入吧」,「一起享受」!歡樂的盛宴充滿了誘惑,這個日子「湛藍而金黃」,莊嚴而神聖,只是她瞥見了「成行的種子」、「羞怯的葉」,心啊,只能在渴望與猶疑的邊緣、夢與醒的交匯處徘徊,這一徘徊便是一生!
安靜地傾聽萬物私語,窺測自然的神秘,不同畫風的素材在她的筆下詩意地連綴、拼接,深刻的內省像一把鑰匙,以別樣的方式解讀人性,詮釋人生,她活成了一首靈動的詩,且在無意間履行了詩人的最大職責:表寫人性與自然。關上了與人交往的蒼白的門,但卻打開了詩意的窗,窗外有憐巢的鳥,機警的蜜蜂、忠實的雛菊,還有西辭的太陽……
翻譯狄金森,遠不止翻譯她的一首詩,更要像知己一樣去傾聽,這樣對譯者就有很多隱性的要求,比如要有一顆安靜的心、敏銳的觀察力、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巖子好靜的性格讓她對詩人有更深的理解,女性特有的纖細敏感在譯詩中體現的尤為深刻。如果說「一首好詩是天意」,那麼一首好的譯詩也是可遇不可求。
巖子
巖子,曾為大學教師。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譯作。90年代留學德國。21世紀走向寫作。國內外已出版譯著或合集十餘部,其中有唐詩德譯《輕聽花落》。
本專欄譯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對侵權行為,作者將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的權利。
請登錄中國詩歌學會官網
www.zgsg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