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在人海中失聯,請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點擊上方藍字「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 」。
每年的春節檔,都有許多自稱賀歲片的影片扎堆上映,但細細數來,這些年,能真正稱得上「賀歲片」的電影越來越少。
今年的春節檔,有星爺的炒冷飯之作《新喜劇之王》,前段時間靠營銷一炮打響的《小豬佩奇過大年》,還有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
雖然一個個名頭不小,但乍看之下,總覺得少點什麼。那種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看得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最後還意猶未盡的電影好像再也遇不到了。
不過沒關係,今天,樓主就給大家推薦一部良心「賀歲片」,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合家歡老港片——
《金玉滿堂》
(也叫《滿漢全席》)
這部港片相信很多人都在電視上看過,想當年,它的卡司陣容也是相當豪華:風華正茂的張國榮、鬼馬又美麗的袁詠儀、剛剛試水香港影壇的趙文卓、還沒患癌的羅家英以及帥氣逼人的鐘鎮濤.
雖然這部片上映(1995)時,已接近港片黃金時代(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尾聲,但這批人馬的出演仍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香港電影特有的情懷和喜劇魅力。
《金玉滿堂》作為三大華語美食片之一,首先少不了琳琅滿目,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電影開篇就以一場緊張激烈的廚藝比拼切入,對陣的雙方是廣州羊城樓的廖傑(鍾鎮濤飾)和香港陸羽樓的龍昆保(趙文卓飾)。
雖是廚藝比拼,導演徐克卻拍出了武俠片的氣派。
先是亮兵器,並非刀槍劍戟,但也是十八般廚具,樣樣俱全。打開木匣子,仿若寶劍出鋒,而那砧板就是比武臺,方寸之間,兩位師父用最熟稔的招數將最簡單的食材加工到了極致。
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廖師傅的做法突出了江南稻米的彈性口感和稻香味;而龍師傅則加入人參,賦予了天津稻米以餘味,贏得裁判的青睞。
考刀工的環節,龍師傅用一塊巨冰雕出了水晶長城,廖師傅則如神般地用豆腐雕刻出了全套的八仙過海,扳回一局。
到了滿漢樓的歐兆豐和超凡集團董事長黃榮比拼這裡,滿漢全席的牛派和趙派之爭像極了昔日武林高手的華山論劍。
而絕頂高手厲害就厲害在,即使像幹炒牛河和咕咾肉這樣的下等菜,也能精益求精,做出水平,做出特色。
脆皮幹炒牛河
水晶咕咾肉
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醬油的比例要使河粉的色味均勻,牛肉要滑嫩,上桌後夾起來,碟中不能有多餘的油和醬油.看這部片子前,樓主從來沒想到街邊這道最簡單的菜包含這麼大的學問。
廚藝比賽就像武藝比賽,除了考驗能力,還要考驗德行。
在最後一場擂臺賽中,勝負成敗,評委們吃在嘴裡,也看在心裡。黃榮儘管做出了令人讚不絕口的「踏雪尋梅」和「富貴象拔」,但最終還是因為暗地使詐的問題,輸給了廖師傅這邊用豆腐做的猴腦。
踏雪尋梅
富貴象拔
光是鬥技能還不算,徐克版美食片,自然要加入江湖恩怨,兒女情長。
影片中,廖師傅因在比賽和陪妻子生產兩件事上不能兩全,最後弄得妻離子散,比賽也棄權,只能退隱江湖,渾噩度日。
等到趙港生找到他的時候,才發現他的情場失意已波及到了廚師最重要的「五感」(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好似內功盡廢的劍客,需要閉關修煉,才得以恢復如常。
大俠歸隱,又重出江湖這種情節,原來不止是出現在金庸的小說裡,還有彼時的賀歲片裡。
《金玉滿堂》整體看下來是以一場又一場別開生面的廚藝比拼為主線,實則是圍繞兩條線索交織展開。
一面是張國榮飾演的黑社會趙港生金盆洗手,前去滿漢樓學廚,意外加入「滿漢樓保護戰」;另一面則是大廚廖傑在趙港生和歐嘉慧(袁詠儀飾)的幫助下重出江湖,找回自己的「救贖之路」。
這其間,大部分逗人發笑的喜劇情節都發生在趙港生和歐嘉慧這對神仙cp的互動中。
趙港生一角,用現在話來說是個很皮的人物。招廚師面試中,故意製造混亂,用帶來的菜作弊,結果太激動把備用菜品抖落一地
幫師父捉魚的功夫,趁亂偷親師父的女兒歐嘉慧,
就算被下放洗碗,也能自找樂趣,把碗碟當成一副撲克牌,讓嘉慧來抽。
表面上一副小混混的做派,卻也樂觀灑脫,活得自在。
相比趙港生的皮,歐嘉慧在這部片子裡是叛逆又可愛。
頂著一頭扎眼的紅髮,出入男廁所,畫誇張的妝,簡直是個不羈的小魔女,這個形象放到現在也是酷炫又個性。
歐嘉慧這個存在可以說貢獻了影片一半的笑點。她的行為舉止誇張到有點二。
在酒吧那場戲份中,歐嘉慧在臺上用喑啞的嗓音唱著那首國語版《卡門》,讓人印象深刻。
她像小丑一樣自顧自的扭動著身軀,臺下的人被她難聽的歌聲嚇到腿軟,她卻依然陶醉在自己的演唱中,對自己的醜態和別人的嘲笑毫無察覺。
這種賣醜的人設也只有在老港片裡才覺得親切又惹人愛,《家有喜事》裡的吳君如、《食神》裡的莫文蔚、《花田喜事》裡的毛舜筠、《唐伯虎點秋香》裡的石榴姐,都是我們記憶裡「鍾無豔」式的女性角色,醜陋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赤誠的心。
一個是皮實又歡脫的小老大,一個是二到深處自然萌的小魔女,兩人擦出的火花別提多歡樂!
為測試廖傑是不是他們要找的大廚,兩人專門合夥做了一盤「垃圾風味」的海鮮雜燴麵,看到對方吃的津津有味,兩人也「目瞪狗呆」。
誇張的惡作劇和「浮誇」的顏藝,讓這對CP的喜感爆棚,不自覺的圈粉。
而在趙港生扮演開發商,以此結識廖傑妻子的一幕中,歐嘉慧特意找來大媽作為託兒,跑到他身邊說那句搞笑臺詞,簡直可以說是港式無釐頭喜劇的精髓。至今仍有好多小夥伴被大媽那句祥林嫂式的對白洗腦。
最有趣的一個情節要屬歐嘉慧腦補的那場畫外戲。
因為趙港生喜歡山口百惠,想去加拿大追尋這名暗戀的女星,她便想像了一出歐嘉慧版的山口百惠與她愛戀的三浦友和在港口依依惜別的戲碼。
其中還穿插了這樣一幕,嘉慧對著鏡頭和觀眾直接對話:「瞧,我多像山口百惠」。
這一設計從電影拍攝手法來說是相當具有創新性的嘗試,不僅拉進了與觀眾的距離,也側面烘託了人物的鬼馬可愛,在當時可謂是先鋒之筆。
美食片讓人百看不厭,不單在於那些誘人的食物本身,還在於它背後的人。
如果說《食神》中美食的真諦在於「心」,《飲食男女》中美食代表著「家」,那這部《金玉滿堂》,美食的內涵就更為寬廣。
在「滿漢全席」派別之爭這裡,美食的內核是「和」。
這道當初為了彌合清朝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而設的宴席,最終卻淪為其後代為擴張自己商業版圖的爭鬥,很是諷刺。
好在最終還有一批人守護著老祖宗這門手藝。歐兆豐、趙港生、廖傑、歐嘉慧,不管是老一代,還是新一代,在最後的擂臺賽上,每個人都拼盡全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不讓滿漢樓的招牌砸掉。
這樣的熱血和一群人一起為一件事奮鬥的決心,到現在看來依然讓人嚮往。
而具體到廖傑師傅的人生經歷來說,美食又被寄予了「情」。
廖師傅在老婆離開之後,雖然仍記得做菜的各種招式,但卻再也做不出讓人驚豔的味道,因為他的「心已死」,自然「食無味」。
愛別離,這是人生的三大苦之一,廖師傅的經歷其實滿是悲劇和無力感,但影片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廖師傅的這種苦痛,最後被趙港生和歐嘉慧這兩個不入流的中二角色帶來的喜劇力量所消解。
他們為了達成目的,什麼都敢嘗試,也什麼都不在乎,即使最後騙人、冒險被警察抓,甚至差點從樓上掉下來摔死也在所不惜。
兩個歡喜冤家最後又哭又笑,抱在一起,互相給予安慰。好像只要有彼此在,就沒有什麼在怕的。
而趙港生跑上樓救嘉慧的一幕也成功打動了廖傑的老婆,喚起了她對這種純粹真摯感情的信念,最後幫助廖傑贏得比賽,保住了滿漢樓。
兩段情感戲像"互文"一樣,相輔相成,看得人窩心又溫暖。
再大的困難,只要有一幫人一起努力,也會最終克服;再沉痛的挫敗,只要勇敢無畏,心懷希望,也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
這種樸素的生存哲學也代表著港式賀歲片特有的情懷,在熱熱鬧鬧,嬉笑打鬧中,我們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的人生,永遠是樂觀灑脫的姿態。
就像影片最後那首懷舊金曲《漫漫人生路》唱的那樣:
「走在漫漫人生路,點點滴滴都幸福,為愛勇敢付出失敗從不在乎,哪怕我一生孤獨,回頭看看來時路,對與錯我都滿足,就算起起落落只要不枉此生,走在漫漫人生路」。
武俠片的豪邁,喜劇片的歡樂,港片的情懷.造就了這部電影經久不衰的魅力。到現在,《金玉滿堂》依然是我時不時會翻出來刷的寶藏電影之一。
如果春節檔你沒有找到合適的影片來解決片荒,不妨來和樓主一起重溫這部老港片。
(ps:進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劇名)
「好看」是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