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黑幫》:黑幫版「王子復仇記」

2021-02-13 迷影生活

如果說《獅子王》是「王子復仇記」的動物版本,那麼《紐約黑幫》一定就是黑幫版的「王子復仇記」。

當年的奧斯卡上,《紐約黑幫》九項提名最終無一獲獎,不過這並不影響馬丁•斯科塞斯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為數不多的傳奇電影大師,而《紐約黑幫》也絕對稱得上經典。

更加血腥的王子復仇記

故事從紐約當地兩大幫派的生死械鬥講起,在這場黑幫戰爭中獲勝的一方將會取得紐約當地的控制權。最終,戰爭以當地幫派領袖屠夫比爾殺死愛爾蘭幫派「死兔黨」首領告終。

死傷慘重的愛爾蘭幫派被迫就此偃旗息鼓,銷聲匿跡。

由不合理分配導致的戰爭結局卻是更加不合理的分配,可想而知,這場戰爭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爭端,只會使原有的矛盾更加的激化。

而在未來重新點燃復仇和憤怒之火的最佳人選,莫過於被殺的死兔幫首領兒子——親眼目睹父親被比爾殺死的阿姆斯特朗。

面對父親的突然逝去,他充滿了痛苦與憤怒,那幼小的心靈深處,一個仇恨的種子被早早地播下,電影在開篇就將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劇情早早地定下。

十六年後,長大成人的阿姆斯特朗重返幼時的家園——紐約窮人區「五點街」。

為了儘快為父親報仇,他不惜投入了仇人屠夫比爾的麾下。憑藉出色的技能和膽識,很快,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幫派成員成功成為了幫派內的核心成員,贏得了比爾的信任和讚賞,後者甚至有將其認作義子的打算。

然而就在兩人關係達到頂點的時候,在情感與理智糾葛中最終選擇了復仇的阿姆斯特朗依舊還是義無反顧地舉起了復仇的屠刀。

故事的前半段幾乎沒有給觀眾留下任何的懸念,一切劇情的發展和轉折都完美的實現了對「王子復仇記」的復刻。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中,人物的自我抉擇看似是人生道路和命運的重要推動力。

然而,堪稱「社會學家」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又怎麼可能在一部片長近三個小時的黑幫電影中,只貫穿個人復仇這一條簡單命令的敘事線索呢?很快,電影關於社會層面和歷史發展的深入思考逐漸浮出了水面。

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刺殺失敗後的阿姆斯特朗本以為會面臨比爾的殘忍對待,然而看在阿姆斯特朗父親當年也曾對自己手下留情的面子上,比爾最終還是對阿姆斯特朗選擇了寬恕。

隨著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當政客、上流階級、宗教勢力逐漸裹挾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時,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故事線索逐漸退居其次,人物個人的愛恨情仇開始變得渺小而又微弱,宏大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顯現自己不可阻擋的推動力。

整部電影以小見大,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伴隨著故事走向最終的結局。

首先要說的是林肯總統時期,改變整個國家未來發展趨勢的美國南北戰爭。隨著戰爭的爆發,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擴大徵兵,然而由於北方人口有限,有錢人家不願意上前線,獲得解放的黑奴與無數貧苦移民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炮灰不得不為了生存奔赴前線。

其次作為故事主要推動力的愛爾蘭大饑荒,這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0年間的饑荒,使得整個愛爾蘭的人口銳減四分之一,大約有超過一百萬人最終選擇了背井離鄉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大量湧入的愛爾蘭移民一方面使新生的美國源源不斷地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也給美國舊有移民帶來了嚴峻的生存壓力。

原住民與愛爾蘭移民之間為什麼會爆發尖銳的矛盾和衝突也由此一目了然。

在比爾這樣的保守派看來,愛爾蘭移民的大量湧入是對規則與秩序的破壞,正如他在片中控訴的那樣:「一個黑人一角錢肯做的工作,現在愛爾蘭人5分錢就肯做了,而我們白人做的話,以前是應該拿2角5分的。」

下面要說的就是與上述兩個事件密不可分的電影事件,這就是紐約徵兵大暴動。

愛爾蘭移民和原有移民,移民與政府,窮人與富人……這一系列群體之間的矛盾在電影中陰差陽錯地被同時點燃。

富人可以憑藉各種社會關係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免於兵役,而移民和愛爾蘭人卻要為免除兵役支付300美元。

巨大的差別化對待顯然毫無公平和正義可言,面對長期的壓迫和鄙視,這一次愛爾蘭人不再沉默。

在官方正式宣布徵兵的當天,遍及整個紐約的暴動開始了,長期處於壓迫、冷眼以及諷刺之中的底層民眾紛紛走上街頭,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發自內心的抗議。

而與此同時,在阿姆斯特朗的帶領下愛爾蘭幫派與本地幫派長期以來的糾葛和仇恨也將在新一輪的決鬥中一見分曉。

南北戰爭時期發生的紐約徵兵大暴動,長期以來由於其所帶有的政治敏感性和種族主義特徵而被人們選擇性遺忘。

以至於到今天,除了少數注重研究的歷史學家對此有深入了解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無比慘烈,同時又意義深刻的歷史事件。

馬丁•斯科塞斯選擇這個事件作為影片的切入點,無疑具有極其特別的意味。

「這是個關於被主流拒絕的地下幫派以及底層窮人各自的小社會的故事,這些團體根本無法進入社會的權力結構。」

馬丁想通過他的努力,通過這部電影向如今那些對自己腳下土地歷史所知無幾的民眾展示當年那些為了生存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小人物們,是如何在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面前,竭力做著殊死抗爭。

在電影的高潮,當阿姆斯特朗和比爾各自率領著幫派想要一決勝負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炮火和軍隊使得還未開始的戰鬥就已然宣告結束。

這一刻,他們終於明白了,在更加巨大的故事格局之下,他們只不過是默默無聞的棋子,終究成為了那些大人物和權貴們的犧牲品。

阿姆斯特朗的父親、比爾、阿姆斯特朗以及幫派中的許多人終其一生,竭盡所能想要擺脫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這個人生標籤,然而他們的夢想不過只是將殘酷的現實映照的更加清晰明了。

建立在鮮血與苦難之上的國家

《紐約黑幫》為了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去布設宏大的外景地。甚至能夠為了使一眾演員們能夠精準巧妙地說出19世紀時期的紐約發言,劇組甚至特意找來了方言教練教授演員19世紀曼哈頓方言和當時各種黑道行話。

「選擇紐約作為歷史背景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美國。這個海港是移民來到美國的第一站。剛下船的新移民能做什麼?他們必須找個工作,但是他們並不受老移民的歡迎,有部分原因是美國社會的黨同伐異,這片子正是在講述這種狀況。」

這是馬丁•斯科塞斯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對於《紐約黑幫》為什麼選擇紐約作為故事背景地的回答。片中的紐約,包括那個混亂嘈雜的五點街所象徵的無疑就是處於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美國。

透過電影中充滿血腥和不堪的幫派鬥爭,新興移民群體的悲慘遭遇和富人們無動於衷的坐享其成。

馬丁•斯科塞斯真正想要人們看到的是,在那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年代裡,鑄就美國輝煌的移民群體與中下層普通民眾是怎樣一步步在血腥和不堪中創造奇蹟的。

可當回顧歷史上那些背井離鄉、忍受侮辱的愛爾蘭移民、華工,今天美國國內對於移民浪潮的保守、排外態度與百年前那種敵對與仇視又有什麼不同呢?

電影結尾的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都誕生於苦難與鮮血之中,偉大的紐約城,亦是如此」。

無論是個人恩怨,還是群體矛盾,最終都無一例外地被國家機器滾滾向前的車輪碾壓粉碎……

提起美國的民主,許多人會想起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制憲會議、《獨立宣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很多會有人去關注掩藏在這些充滿光輝的歷史事件之下,另一面截然相反,充滿悲劇的事實。

毋庸置疑的是,美國是建立於鮮血與苦難之上的國家,然而當年那些為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普通民眾卻並沒有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所以這種美國式的民主又有什麼值得銘記的呢?

相關焦點

  • 【記錄/傳記/犯罪】紐約黑幫紀實 (2015)&芝加哥黑幫紀實 (2016)
    紐約黑幫紀實 The Making of the Mob: New York (2015)編劇: Stephen David
  • 80歲黑幫老大紐約受審 系《盜亦有道》原型
    據中新網20日報導,現年80歲的紐約黑幫老大文森特·阿薩羅19日在紐約出庭受審。此人被控與詹姆斯·博克一起實施了1978年發生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的漢莎航空大劫案,系著名美國黑幫電影《盜亦有道》(又譯《好傢夥》「Good Fellas」——觀察者網注)原型。
  • 這是一部王子復仇記的故事!
    沒人教育,從小到大也就基本上沒幹啥好事在街頭巷尾混飯吃做著黑幫的不良買賣時常控制不住情緒練出一身腱子肉  貪婪毀滅,野心猶在這是一部王子復仇記的故事  Ps.貝克漢姆是來打醬油的 從一無所有到聖劍在手聽吾王的準沒錯
  • 紐約黑幫被逼得沒轍了!
    你看過美國電影《紐約黑幫》嗎?這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由丹尼爾·戴·劉易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卡梅隆·迪亞茨等人主演的一部黑幫電影。電影向觀眾描述了19世紀初的紐約,因為土地紛爭等原因展開爭鬥,導致「死兔黨」首領瓦龍死去,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黨」首領瓦龍之子,在其父親被謀殺後,他展開對土生幫主「屠夫比爾」的復仇行動....電影裡的紐約黑幫充滿了鬥爭和殘殺,生活的艱險和辛苦可想而知。時間轉換到21世紀,現在的美國黑幫生活如何呢?
  • 《恐懼之城:紐約黑幫覆滅錄》中的兩位風雲人物
    最近有一部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恐懼之城:紐約黑幫覆滅錄 》(Fear City: New York vs the Mafia)獲得了網友們不錯的評價,看過的人都會注意到片中有兩位鼎鼎大名的大人物。
  • 【視界】黑幫題材不朽的秘籍
    導演萊昂內傾注其導演生涯和生命最後心血的《美國往事》,羅伯特·羅德裡格茲瀰漫著拉丁風味和重口味掃射的《墨西哥往事》,執迷於黑幫題材與江湖恩怨的馬丁·斯科塞斯更打造了《好傢夥》、《紐約黑幫》等諸多經典之作。在大銀幕難以突破的黑幫題材,在小熒幕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
  • 音樂之外紐約黑幫:甘比諾家族的興衰解讀
    美國《教父》系列電影以其真實而兼具史詩般的魅力數次榮登奧斯卡獎臺,更成為影迷心中的一代經典,由阿爾·帕西諾飾演的第二代教父麥克·柯裡昂,原型便是卡羅·甘比諾——紐約黑幫中勢力最大的甘比諾家族第一代教父。
  • 【影評】是純真年代,還是紐約黑幫?—還原兩部電影中的紐約社會
    這篇文章詣在「再現」,然而「再現」一段過往的時光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那麼我們不妨只就這兩部電影中已經存在的情節與人物,嘗試去還原那些導演在影片中沒有提及的「現實」。與影片中略有不同的是,這場暴動是工人階層(以愛爾蘭人為中心)主要針對自由黑人以及提倡廢奴者的行動。當時的矛盾在於,這場工人們由於沒錢付稅而無法逃避的內戰會將更多的黑奴解放,而恢復自由的黑人一旦湧入紐約也就必然和本地的工人競爭薪水本就低微的工作崗位。「我解放的黑人會讓我更加貧窮」,愛爾蘭移民這樣說道。
  • 【經典黑幫電影】十部最經典美國黑幫電影
    《鐵面無私/義膽雄心The Untouchables》(1987)藍光版封套《步步驚魂/急先鋒奪命槍Point Blank》(1967)英國版電影海報1984年,這部美意合拍的電影終於上映了,此時距他上次正式執導已有十年,觀眾急切想看看賽爾喬·萊昂內是否能像當年重新定義西部片一樣,對黑幫電影做出重新定義。結果他的作品是一部令人敬畏的史詩。該片最初的版本在歐洲上映時,剪輯掉了40分鐘,全長四個小時。但是到美國上映時,剪得只剩下139分鐘,簡直是對美國影界的侮辱。還好家用錄像使我們得以觀看歐洲版。
  • 黑幫老大點評黑幫片,這才叫專業
    不久前,網飛出品的紀錄劇集《恐懼之城:紐約黑幫覆滅錄》悄然開播。一經面世,便收視大爆,廣受好評。他曾是紐約黑幫勢力科倫坡家族的重要人物。巔峰時期每周淨賺800萬美元,手下坐擁300多名小弟,飛機豪宅應有盡有。
  • 《曉慶聊影事兒》99期:《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是美國電影《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紐約黑幫》是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一部黑幫電影,是根據1863年7月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講述的是19世紀剛創建不久的美國紐約。因為土地紛爭等原因,在紐約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黑幫,而「愛爾蘭死兔幫」和「美國本地幫」是最大的兩個黑幫。
  • 觀影薦書|九面紐約故事:紐約黑幫,美國往事,花街之狼
    在紐約居住好些年,卻並不敢以紐約人自居,我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大多仍然來自書本和影視作品,而非親身體驗。尤其是對於紐約可以追溯到近四百年之前的歷史,我的了解幾乎全部來自於影視作品中的描繪。例如三部背景分設於十九世紀中、二十世紀初和新千年之際的紐約,我喜愛的電影《紐約黑幫》、《美國往事》和《華爾街之狼》。
  • 美國黑幫大盤點:這13個黑幫讓FBI們忙到心碎
    據聯邦調查局的統計顯示,美國有140多萬的人加入了3萬3000多個黑幫組織。48%的暴力犯罪都是由黑幫成員引起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更危險的是一些幫派甚至還有渠道從軍方弄到重型武器。1、「18街頭」(The 18th Street)黑幫是加州最大的黑幫組織美國南加州最出名的黑幫要數「18街頭」了。
  • 紐約最大毒梟黑幫現蹤跡,仍有小部分在逃,NYPD要求大家提高警覺
    紐約的毒梟跟黑幫最近十分猖狂,讓紐約警方和市民們都相當煩惱。
  • 美國十大黑幫電影 美國黑幫排名第一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說到黑幫,我們可能只是在小說電視中經常看見,但是他們確實是真是存在的,所以每年才會有各種各樣的黑幫題材的電影,那麼你知道美國的黑幫電影哪些比較出名嗎,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 盤點12部經典的好萊塢黑幫電影
    ,塑造出一個處在黑幫爭鬥漩渦之中卻堅持江湖道義的主角形象,從這一層面而言,電影頗有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風格。TOP 10 《美國黑幫》族群幫派:黑人幫派影片導演:萊德利·斯科特分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變,是一部警匪故事與黑幫史詩的混合體,劇場版的情節略顯單薄,只有加長版的電影才真正體現了大師導演斯科特的功力
  • 硬核大作,美國黑幫,恐懼之城
    便有望一舉扳倒整個紐約黑幫。所以,FBI改變了調查方向。不再硬碰硬,而是轉向暗戰。一出現實版的《竊聽風雲》正在上演。所以呈現出的既是一部黑幫片,也是一部諜戰懸疑片。這些劇情片段落,配合真實的黑白照片和錄像。完整拼湊出了70到80年代紐約黑幫的覆滅始末。
  • 美國最大的黑幫頭子在好萊塢的一日遊
    芝加哥的黑幫為什麼叫「集團」呢?紐約是歐洲移民的登陸地,因此成為美國黑幫的大本營。芝加哥、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等地的黑幫,都是後來興起的,這些地方黑幫或多或少都想要獲得紐約犯罪家族的認可。所以,紐約黑幫才是正宗,是「黑幫中的正黃旗」,而其他地區的黑幫多少有點「山寨」色彩,從許多方面去模仿紐約的犯罪家族。
  • 法式幽默嫁接美式黑幫《別惹我》
    遲暮大佬非病貓當放蕩不羈的美式電影與慢節奏的法國電影邂逅與一部黑幫家庭喜劇之中,法美兩國合拍的《別惹我》以真實人物紐約黑幫大佬亨利·希爾為藍本,電影不僅將霸道的美式黑幫風格演繹的淋漓盡致,一種如同《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法式黑色幽默同樣充斥其中,遲暮大佬非病貓,這是一場別出心裁的黑幫好戲。
  • 黑幫老大的一天:社會學博士臥底十年揭秘黑幫真相
    他出過幾本書,最有名的是Off The Book, 和Floating City, 講芝加哥和紐約黑人的地下經濟。走上街頭抗議前,可以先讀讀素得的書。30年過去,情況基本沒變。這段評論,一看就是內行,可能就是研究社會學的。我一方面將其加為好友,一方面按圖索驥,去查找有關這位社會學家的介紹以及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