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電影之神卡梅隆又出神作

2021-03-02 第十放映室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曾多次創造電影神話、被譽為「電影之神」的詹姆斯·卡梅隆自2009年的《阿凡達》之後,仿佛消失了一樣,再也沒什麼消息。

卡神素有「高質低產」的拖延症毛病,《阿凡達》就是十年磨一劍的產物,以至於《阿凡達2》快10年了,還沒出來。

不過,正是因為他慢工出細活的品質保證,也讓觀眾有理由相信,卡神的作品值得等!

事實上,他只是在沒拍電影的時候,去幹了導演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應該幹的事——

那就是探險家的海洋冒險

卡梅隆對海洋非常痴迷,他多次乘潛艇到鐵達尼號沉船做實地考察,也曾親自拜訪二戰沉船俾斯麥號,甚至自建潛艇下潛到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完成了單人抵達這裡的第一人壯舉。

卡神從馬裡亞納海溝探險歸來

豐富的海洋探險經歷,不僅讓他看到了海底的奇觀,也讓他發現了許多海洋新物種,他把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都運用到了《阿凡達》裡。

除此之外,他也把多次海洋探險經歷拍成了紀錄片:

由此可見,卡梅隆是多麼痴迷於深海探險了,也難怪忠實的粉絲調侃說他「不務正業」。

甚至於你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出現的第二條提示就是:

而卡梅隆最近一次出現在影視新聞裡,還是4月份《復聯3》在美國上映時,卡神表示——

希望觀眾能夠對「復聯」電影疲勞,因為科幻片還有其它的故事值得講述。

當然,卡神的表態引起了漫威粉絲的熱烈抨擊。

關注卡神的人應該了解,他是蜘蛛俠的死忠粉,曾經想拍攝自己的蜘蛛俠電影……

但誤解已經造成了,以至於《阿凡達》女主角佐伊·索爾達娜(同時也是漫威宇宙裡的卡魔拉)不得不出面為卡神澄清。

她建議漫威粉絲去看卡梅隆關於「復聯」電影觀點的全文,而不是被斷章取義的媒體所誤導。

順便,她還透露了一個大驚喜:

去年秋季開拍的《阿凡達2》《阿凡達3》(套拍)已經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對於苦苦等待的影迷而言,著實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壞消息是,由於卡神這次想要實現裸眼3D、水下3D等革命性的技術,電影的後期製作任務非常艱巨,所以《阿凡達2》暫定2020年上映。

別急,為了安慰粉絲受傷的心靈,他在拍攝《阿凡達》續集的同時,又抽空推出了一部神級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這部紀錄片共6集,於4月30號在AMC電視臺上線播放。

它採用訪談的形式,由卡梅隆召集科幻電影界的大導如史匹柏、雷德利·斯科特、喬治·盧卡斯、克里斯多福·諾蘭……


還有那些主演了許多優秀科幻片的演員,如基努·李維斯、威爾·史密斯、西格妮·韋弗、佐伊·索爾達娜……

以及科幻小說界的大神,包括我們熟悉的劉宇昆(雨果獎得主,《三體》翻譯者)、姜峰楠(雨果獎得主,2016年科幻片《降臨》原著作者)等知名華裔科幻作家,還有其他領域的許多科學家一起探討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發展歷程和現實意義。

這個陣容,猶如科幻領域的華山論劍。

所以,必須給大家安利一發。

前兩集討論的主題都是關於外星人的,而對這個話題最有發言權的業界大佬,則非史匹柏莫屬。

卡神的第一個訪談對象,就是老斯。

關於拍攝科幻片的起因,老斯說他在六七歲時就有這種想法。

在史匹柏六七歲的時候,他父親用硬紙筒做了一個望遠鏡,讓他觀察星空。

有一天半夜,父親把他叫醒,他們跑到附近的山坡上,那時已經有幾百人躺在野餐毯上,他們一同仰望星空,觀賞獅子座流星雨。

一道道光從夜空划過,他就對爸爸說:「如果我能拍一部科幻片,我希望那些傢伙(外星人)是為了和平而來的。」

果不其然,1977年31歲的史匹柏拍出了《第三類接觸》

他把那段童年經歷放進了電影中,並且以樂觀的態度構想了外星人來訪的場景。

友好的外星人用音樂與人溝通

參與本片的一位科學家說,這部電影最開始的名字就叫《仰望天空》。

這是為了向1951年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怪人》致敬。

《怪人》劇照

隨著訪談的深入,老斯向卡神坦白,後來的《E.T.外星人》其實是《第三類接觸》的續集。

當他拍到影片結尾的時候,他就在想如果從UFO裡出來的外星人小朋友之中有一個沒有回去,而是在地球上迷路了,會發生什麼……

於是乎,就有了影史經典《E.T.外星人》。

這兩部影片展示了我們對外星人本能的好奇心,就像兒童看到新奇的玩具一樣興奮。

在《第三類接觸》裡,有一場戲是小男孩看到門外的外星人發出的紅光,然後開心地大叫。

在片中擔任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翻譯官的演員鮑勃·巴拉班透露,拍攝的時候,老斯讓演員們穿上玩偶服,扮成兔子、老鼠等形象,然後讓小男孩打開門,這才有了電影中的這一幕。

對此,卡神點評說,做科幻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保持童心

老斯還提到,科幻片中無限優越的外星文明,不只是對外星人的樂觀態度,他們其實也是人類文明自身的一個投射:

高階文明是人類必然會進化的一個方向,他們其實是人類將要成為的比當前階段更優越的版本。 

這一語道破了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現實意義,他們不僅互相影響,同時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一個先導。

而在老斯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外星人都被認為是邪惡的,這其實是對人類自身的另一種投射:

外星人可以成為我們罪惡感和恐懼感的載體。

這要追溯到外星人入侵電影之父《世界大戰》。

這是由英國著名科學家、歷史學家、預言家,同時也是科幻作家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於1898年所著的小說,被先後兩次翻拍成電影。

左三即威爾斯,左一是愛因斯坦

從這部小說開始,可以梳理出一條完整的外星人入侵題材科幻片的簡史。

還能看到科幻電影導演們站在前人肩膀上持續發力的傳承。

1953年,《世界大戰》被改編成了電影。

這之後,在好萊塢掀起了持續的外星人入侵題材的科幻電影熱潮。

1956年,一部經典的科幻片誕生了。在《天外魔花》裡,外星人以更加隱蔽的形式入侵地球:

其可怕之處就在於,你無法分辨到底誰是外星人,誰是地球人。

這部電影超前的奇思,並且抨擊冷戰時期麥卡錫主義的政治反思,都讓它成為了科幻恐怖片的一個標杆,影響了《異形》等後來的許多經典。

與此同一時期,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外星人入侵題材電影:

時間來到70年代末期,既有翻拍自《天外魔花》的《人體異形》,也有兩部劃時代的外星人題材代表作。

一部是老斯1977年的《第三類接觸》,另一部就是雷公雷德利·斯科特1979年的《異形》

卡神對話雷公

雷公透露,《異形》就是關於恐懼的演化

異形的設計師漢斯·魯道夫·吉格把性心理學的特徵強化在了異形身上。

在造型設計上,它們既有男性的特徵,也有女性的特徵。

這在直觀的視覺上,就給人造成了困惑,因為這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範圍。

對性別的判斷是人類出於安全感的本能需求,比如嬰兒出生後,我們第一個問題便是,男孩還是女孩。

所以,當異形在外觀上同時展現男性和女性這兩種特徵的時候,人類就認為其具有天然的危險性。

把對外星人的恐懼心理繼續拓展放大的,是德國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在1996年推出的科幻災難大片《獨立日》

這一次,外星人直接駕駛著巨大的宇宙戰艦降臨在地球各大城市的上空,儼然一副全面入侵的架勢,人類陷入毀滅的恐慌之中。

導演艾默裡奇為了給觀眾造成巨大的衝擊感,在電影裡把華盛頓的地標建築、總統官邸白宮都給炸了。

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當時劇組人員都勸導演不要這麼搞。

他們說,你是德國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白宮是不能炸的。

而艾默裡奇則悠悠地說,這很有爭議性,會引起大家的劇烈討論,有什麼不好的呢?

然後,這一炸,就成了影史經典。

劉宇昆說《獨立日》還悉數致敬了許多科幻片的經典場景。

致敬《2001太空漫遊》裡的哈爾9000電腦,和《第三類接觸》裡的宇宙飛船:

致敬《世界大戰》裡的病毒:

還直接引用了《侏羅紀公園》裡的臺詞Must go faster:

兩部電影的演員都是傑夫·高布倫

到了80年代,科幻片在外星人題材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一條重要的分支,這個分支的核心,就是人與外星生命的溝通

促成這個演變的,是美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科幻作家卡爾·薩根創作的科幻名著《接觸》

1997年,羅伯特·澤米基斯(《阿甘正傳》《回到未來》)導演、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時空接觸》就改編自這部小說。

2002年,史蒂文·索德伯格(《永不妥協》《十一羅漢》)又將波蘭哲學家、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的名著《索拉裡斯星》搬上大銀幕。

影片由喬治·克魯尼主演,裡面出現了一片有感情的外星海洋,可以與人交流。

然後,就是2016年,丹尼斯·維綸紐瓦導演的《降臨》

該片改編自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姜峰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以顛覆性的視角講述了外星人與人類溝通的故事。

以上這些,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第一集部分內容。

王老實其實是把大神們零零散散的討論,給簡單梳理了一下。

但紀錄片裡的內容更豐富多彩,遠比我在這兒囉嗦一篇要有趣得多。

豆瓣短評

在記錄片開頭的旁白中,卡神說:

「任何類型的科幻片,都是我的心頭好。我喜歡那些點子的力量,喜歡它們提出的問題,宇宙中有什麼?世界將會如何終結?科技會毀了我們嗎?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從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學到什麼?

看完這部紀錄片感觸很多,既體驗到許多科幻電影幕後故事的樂趣,又對科幻小說到科幻電影的發展歷程有所了解,更對他們熱衷於科幻探索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喜歡科幻電影,或者說對這些「神仙打架」式的探討感興趣的朋友,推薦一看。

畢竟,這是「神與神的對話」

推薦閱讀

2001太空漫遊 | 湮滅

相關焦點

  • 電影之神卡梅隆
    說來好笑,這個階段,庫布裡克讓卡梅隆著迷的是電影技術而不是電影本身。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一個類似於布景師、特效師這樣偏重於技術層面的電影工作。而真正啟發卡梅隆下定決心自己拍電影的人物,是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這部太空歌劇式的科幻電影取得了空前成功。
  • 卡梅隆:從卡車司機到電影之神
    說來好笑,這個階段,庫布裡克讓卡梅隆著迷的是電影技術而不是電影本身。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一個類似於布景師、特效師這樣偏重於技術層面的電影工作。而真正啟發卡梅隆下定決心自己拍電影的人物,是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這部太空歌劇式的科幻電影取得了空前成功。
  • 卡梅隆生日!在坐等《阿凡達2》的日子裡
    如今,這位被影迷們稱作「卡神」的男人,依然走在最前沿的電影革新道路上。每年8月16日,是卡神的生日,祝他生日快樂!早年影響卡梅隆成為「卡神」的,是兩部重要的電影——前者是另一位神級導演「庫神」庫布裡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遊》,觀看時卡梅隆年僅14歲,從此萌發了製作電影的夢想;後者是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卡梅隆看到這部電影時,他已經從美國的大學輟學
  • 卡梅隆神作《阿麗塔:戰鬥天使》背景知識大盤點
    很多漫畫迷都知道,卡梅隆醞釀了22年的神作《阿麗塔》改編自日本漫畫《銃夢》。但是,為什麼這兩部作品的名字卻看似毫無關係?以卡梅隆的票房號召力和福克斯的資源,為什麼要影視化如此之久?《銃夢》三部曲完結了嗎?結局都是什麼?本文將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 《阿麗塔》為什麼不那麼「卡梅隆」
    如今面紗揭開,《阿麗塔》豆瓣評分7.5,貓眼和淘票票則分別有9.0分和8.8分。 在觀眾眼裡,卡神的電影通常肩負著革新電影科技的使命,殊不知他的本意並不在此。 只是因為卡梅隆的電影思維總是太超前,若想要實現他腦海中的電影畫面,就必須先推進電影技術革新。 據說當年的《阿凡達》,就是卡神為了拍《銃夢》而進行的電影技術實驗。
  • B站上線豆瓣2.9分「神作」,神評論:怕不是買其他片順手送的?
    (原來上海堡壘也是2.9分,哈哈哈)然後,我還真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觀賞這部電影。開始,我被b站標題「豆瓣2.9低分神作」而吸引,我想知道這爛片還能有畢導的《逐夢演藝圈》爛嗎?說實話,我很佩服這部電影的導演,能拍出這樣一部「歷史性的神作
  • 票房狂轟189.86億,他分紅片酬狂賺23.83億,卡梅隆最轟動的一次
    放眼全球單部電影收益最高的是誰?阿湯哥《碟中諜》系列曾多次收過7000萬美元片酬,小羅伯特《復仇者聯盟》系列片酬加分紅超過5000萬美元。在影視圈導演的片酬等收益要比大牌明星的酬勞低很多,比如國內最大牌導演張藝謀他拍片的收益就不如李連杰成龍等大牌明星高。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詹姆斯卡梅隆他單部電影收益就力壓群雄,那麼卡梅隆拍一部電影賺多少錢呢?
  • 卡梅隆大神的科幻新作無懸念9.4分,但不是《阿凡達2》
    如今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馬上就要過去,卡神的《阿凡達2》,卻依然沒個影。 那麼卡神把精力都用在哪了呢?他近些日子裡的大部分存在感,都是靠打嘴炮博來的。僅僅是最近一年裡,他就先後噴了《神奇女俠》、喬什·布洛林和《復仇者聯盟》,就連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都已經入不了他的法眼。
  • 「卡梅隆」被稱為電影之神的導演,各部電影都有著傲人的成績!
    一、《終結者》這是卡梅隆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是美國著名科幻電影系列,著名電影雜誌《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此片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卡梅隆也因這部劇使得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科幻電影冷門神作,豆瓣好評9分,你錯過幾部
    因為名字被耽誤的神作《移魂都市》,豆瓣評分8,在我心目中可以達到9,只因為名字不好聽又奇怪,於是觀看的人少之又少,電影的封神之處源於導演的腦洞和劇情完美融合,電影主要講述外星人因為種族快滅絕了,把一座城市的人移到太空中做實驗,每天晚上改變城市的結構和所有人的記憶
  • 卡梅隆劃時代神作《終結者2》,阿諾演員生涯的巔峰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編劇: 詹姆斯·卡梅隆 / 小威廉·威謝爾主演: 阿諾·施瓦辛格 / 琳達·漢密爾頓 / 愛德華·福隆 / 羅伯特·派屈克 / 阿爾·伯恩 類型: 動作 / 科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法國語言: 英語 / 西班牙語上映日期: 1991-07-03(美國) 《終結者2:審判日》拍攝於
  • 卡梅隆20年的「夢中女神」《阿麗塔:戰鬥天使》全解析
    羅德裡格茲花了10年時間仔細雕琢初稿劇本,在卡梅隆的全程監督和支持下,終於完成了影片。這部集三位頂級電影人(特別是「卡神」)寵愛於一身、製作費高達2億美金的巨製,就是——《阿麗塔:戰鬥天使》。今年聖地牙哥漫展的尾聲,卡梅隆和羅德裡格茲現身,共同推出《阿麗塔》長達2分28秒的預告片,也算是這次漫展的壓軸重磅了。
  • 豆瓣高達9.8分的冷門漫畫,《神之山嶺》為什麼被人譽為神作
    但如果提起電影《妖貓傳》,那麼即便是不看漫畫的人也有所耳聞。而夢枕獏正是《妖貓傳》的原作《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的作者。除了《大唐鬼宴》,還創作了《陰陽師系列》、《惡狼傳》等優秀作品。下面,ACG次元飯君要給大家安利另外一部由夢枕貘原作改編的神作級別漫畫——《神之山嶺》。
  • 卡梅隆、奉俊昊,這些電影導演,都是日本動漫粉絲
    近期,全球電影界的一件大事,當然就是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舉辦了,在這一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電影《寄生蟲》創造歷史,除了獲得了4項十分有分量的大獎外,這4項大獎中,還包括最佳影片獎,《寄生蟲》因此創造了歷史,成為奧斯卡92年以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
  • 《終結者2》電影中的造夢者——詹姆斯-卡梅隆
    但是在沉寂12年後的2010年,當我們從影院的大屏幕中看到來自潘多拉星球的納美人時,我們就知道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也是從2009年開始,一場席捲全球的3D電影狂潮在《阿凡達》的影響下熱火朝天的展開。卡梅隆到目前的導演生涯,歸結來說,應該有三個節點,第一部就是讓他引起全球關注的科幻驚悚片——《終結者》及其續集《終結者2》。
  • 卡梅隆成名前有多坎坷?被踢出劇組,賤賣《終結者》|百家故事
    1997年之前的票房紀錄冠軍《侏羅紀公園》(這部正是史匹柏執導的電影)票房僅僅是9.12億美元,而《鐵達尼號》上映後全球票房高達18.5億美元,比《侏羅紀》高出一倍以上。不過,正如很多文藝作品裡的故事一樣,神在成神之前其實也只是個人,也有身為「人」的苦難。而卡梅隆導演生涯的初期,同樣如此。出師不利?不,是勢孤力薄卡梅隆本身並非電影專業出身,但在他還是學生的時期他就對電影的工業技術非常感興趣,為此他一直都有研究當時關於電影的拍攝、特效的製作等技術。
  • 鐵達尼號的記錄—卡梅隆的封神之作
    《鐵達尼號》:世界影史上無與倫比的巨作,藝術性與商業性結合最好的一部電影史詩,真正世界之王!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1、主題:愛情+災難,悽美的愛情故事才是永恆的主題2、投資:福克斯+派拉蒙拍攝時期,整個製作組穿梭於墨西哥與加拿大之間,導演卡梅隆將此前的1.35億美元的製作預算全部花完,電影卻僅僅拍攝到一半。
  • 【科幻】垃圾堆裡撿到的機械少女,讓卡梅隆著迷了十八年
    宣傳是這麼說的:△特別強調了「卡神出品」。 實際上,卡梅隆只是這部電影的監製、編劇,導演另有其人——拍出過Cult片經典《殺出個黎明》的鬼才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茲。 不過說《阿麗塔:戰鬥天使》是卡梅隆作品,也沒錯,這個電影項目,基本就是卡梅隆一手運作起來的。
  • 9部韓國人眼裡的中國電影神作 韓評更神
    雛雞、赤道、復仇者聯盟2……下載資源已更新詳情回覆:「BTasia」藝術是不分國界的,中國有很多韓影迷,其實在韓國也有很多喜歡中國電影的中國電影迷。我就來盤點以下韓國人心中的中國電影神作,你是否也喜歡呢?1.英雄本色在韓國70後估計沒有沒看過此片的,記得「傳說中的拳頭」中的臺詞嗎?
  • 電影阿凡達續集復拍,預計明年12月份上映,又會是票房神作嗎?
    電影阿凡達續集復拍,預計明年12月份上映,又會是票房神作嗎?相信很多喜歡看一些科幻大片的朋友,對於《阿凡達》這部神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吧?卡梅隆。他拍攝的電影非常多,而且質量和口碑也極高。最讓投資方喜歡的是,卡梅隆就像是被幸運女神眷顧的幸運兒一般,凡是被他指導過的電影,票房都非常的高。卡梅隆憑藉《異形2》《終結者》《鐵達尼號》等中外都久負盛名的佳作,席捲了全球各大影院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