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祺哥,用科學的系統講解練琴和樂理的一切美好內容。
今天我們為大家簡單講解鋼琴中手指中大拇指的秘密~
提到彈鋼琴這件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手指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手指之間在彈鋼琴的優缺點,以及一些解決方案。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的歷史中,我們進化出了五指的結構,然而這種結構是為了適應抓握這個動作而產生的(圖1),而並不是彈鋼琴這種複雜的動作。也正因為這樣,要想要彈好鋼琴,適應這些困難,對手指的理解就顯得必不可少。
圖1 手指抓握
那我們先來聊我們的大拇指。大拇指無疑是五指當中最特殊的一個。人的前臂由兩條骨骼組成,一條叫做橈骨,一條叫尺骨(圖2)。大拇指的特殊性首先體現在他跟其他四根手指是分開的。連接大拇指的肌肉直接連接在橈骨上,而其他四根手指全部都連接在尺骨上。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大拇指的發力變得非常的方便。
圖2 左邊是橈骨,右邊是尺骨
因此呢,大拇指很容易就變得很大力。所謂大力出奇蹟。可是這裡呢,大力出不了奇蹟,只能出奇怪。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聽初學者彈音階,總能聽到大拇指敲擊琴鍵時比較大的聲音。
往往這時老師就會顯得非常生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學會怎樣控制大拇指的力量。關於大拇指,還有另外一個有趣而又普遍的現象。雖然每個人的大拇指長度是不一樣的,可是很多人並不能準確得感受到大拇指的長度。
我來舉個例子,你覺得自己的大拇指有多長呢?
是我們的圖A還是圖B呢?
圖A 圖B
想要感受自己的大拇指有多長,我們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練習,就是把手臂整個放鬆,然後把它提起來。你會發現大拇指的三個關節是非常自然的連在一起並且下垂的(圖3)。你也會發現大拇指實際上有三個關節,而且這三個關節是一體的。
(圖3)
對大拇指長度的不同的認知直接造成了不同人彈奏的不同方法,很多初學者並不能準確地感受大拇指有三個關節。因此他們只使用一部分,就會造成這樣的形狀(圖4)。
但是這很像我們如果走路只用腳但是不用腿,會造成很大量的肌肉緊張還有一系列的隱患。事實上呢,我們彈鋼琴的時候手上的緊張感有百分之九十都來自於大拇指。
( 圖4)
因此正確的理解大拇指的長度,並且知道怎麼放鬆它,怎麼使用它就變得尤為重要。這個問題聽上去可能會比較簡單。
事實上,一個我很喜歡的鋼琴教育家貝爾曼教授,他也是耶魯大學鋼琴系主任,曾在他的《鋼琴大師教學筆記》(圖5)一書中專門提到過這個問題,就是很多專業學生仿佛都不知道大拇指的長度,所以使用一些錯誤的,會製造大量緊張感的方式來運用它,從而導致了演出中的一些問題。
(圖5)
那麼我們知道了大拇指的特點之後,我們到底要怎麼來用它呢?其實大拇指的使用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凡是好的方法都離不開兩個字,叫做放鬆。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只有放鬆你才能感受到大拇指正常應該有的長度,才能夠成功的把大拇指和身體的其他部分連接在一起,避免了我們之前說過的只用腳但是不用腿走路的那種很變扭的方法。
這一次我們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內容的文字、音頻和視頻三種版本,大家在看完文字或者聽完音頻,如果想對內容有更具象化的了解,可以進一步看一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