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火災現場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引發關注。2月9日晚,有網友轉發該視頻配文稱:「金沙洲恆大綠洲,今天,用酒精全屋消毒後開空調,引起爆炸。非常時期,敬請大家謹慎使用酒精。」真有這回事嗎?
記者2月10日從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獲悉,經核實,這段網上傳播的視頻並非近期發生在廣州的火災。截至目前,廣州市119指揮中心暫未收到因酒精消毒引發的火災警情。
記者留意到,連日來,「一家兩口配合的真棒,女燒菜,男打掃家務在噴灑酒精,這就是結果,家裡空氣中的大量乙醇燃爆了,家裡都燒掉了」「溫州平陽男主人在家噴酒精消毒,女主人在廚房做飯,把房子點著了」等關於「酒精消毒起火」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後均被當地政府和媒體闢謠。
這是否意味著在家噴灑酒精消毒就沒有消防安全隱患了?2月10日,廣州消防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廣大市民群眾「務必正確使用酒精!杭州一市民酒精消毒後烤電暖器全身著火」。
原來,據媒體報導,8日中午,杭州市民小張正在對頭、面、頸、四肢以及衣物表面進行酒精消毒,因為天冷站在大功率電暖氣邊上擦拭,結果擦拭的酒精在電暖氣的作用下遇熱揮發,引燃衣物,小張頭面頸、四肢、呼吸道等多處火焰燒傷,判斷為15%的Ⅱ-Ⅲ度燒傷。醫生表示這是酒精沒有完全揮發遇高溫導致的。
酒精消毒,會不會引起火災呢?
疫情防控期間,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可以減少病毒傳播,不少家庭在使用時,主要採取擦拭和噴灑兩種方式。
近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消防」發布文章用實驗結果對公眾廣泛關注的使用酒精消毒是否會引發火災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家庭少量使用醫用酒精噴灑消毒發生火災可能性不大,但仍需注意安全。
該次實驗採用家庭消毒常用的花露水瓶(噴灑量小)、小噴壺(噴灑量中)和氣壓式噴壺(噴灑量大)3種噴壺進行噴灑實驗。然後,將75%的乙醇溶液分別裝入3種不同噴壺,先後從容器上部開口往裡噴灑,點火源採用明火和電點火棒,明火的溫度經熱電偶測量最高溫度可達800℃。電點火棒,內裝一節5號電池,1.5 V,點火能量大於1mJ。
實驗結果:
1.採用花露水瓶噴灑酒精的方式時,不管是直接對準火苗還是採用電點火棒放電方式均不能被引燃。
不能引燃的原因是:
一方面花露水瓶單次噴量少;另一方面每次噴灑的酒精在實驗裝置內快速擴散,但會通過實驗裝置上部開口和實驗側門洩漏。雖持續多次噴灑仍然沒有點燃,說明洩漏的速度較大,在實驗裝置內小流量的噴灑達不到爆炸濃度範圍。
2.採用小噴壺和氣壓式噴壺噴灑酒精的方式時,用電點火棒點火持續放電的方式不能被引燃,但對準火苗則會被快速引燃引爆。
不能被電點火棒電火花引燃的原因是:
點火棒電火花的放電能量較小,沒有達到酒精的最小引燃能量。
能被明火火苗引燃的原因是:
小噴壺和氣壓式噴壺單次噴灑酒精的濃度較大,在通過上部開口和側門洩漏的相對速度低於噴壺的噴出速度,容易達到爆炸濃度,因而快速爆燃。
實驗結論:
要引燃醫用酒精蒸汽,需要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 相對密閉的環境,或具有較高的酒精濃度。
2. 較大的點火能量或較高的溫度。
實驗報告稱,雖然,從實驗來看要引起火災具有比較嚴格的條件,看似不太容易引起火災,但實驗條件畢竟受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仍存在少數情況(比如大量噴灑自身,買大桶醫用酒精拖地或使用大噴壺在相對密閉的小空間進行反覆多次噴灑等),會形成較高的酒精濃度,在遇到了明火或其他高能量的點火源時,是可以形成火災或爆炸的。
在家庭少量使用酒精消毒時,當建築物室內有較大空間,並有開窗條件的情況下,使用75%的醫用酒精噴灑牆壁、門把手、地面、鞋底時,酒精蒸汽容易擴散到室內整個空間,蒸汽濃度低,只要避開點火源就不太容易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因此,家庭少量使用醫用酒精噴灑消毒時,發生火災可能性不大。
安全建議:
1. 使用酒精消毒時,要避開點火源。避免在廚房等有明火、高溫設備的地方進行酒精消毒,嚴禁在噴灑的同時抽菸。
2. 使用酒精消毒時,要避免在相對密閉的較小空間內使用大量醫用酒精,避免形成高濃度的酒精蒸汽,從而引發火災或爆炸。
3. 家中不宜存放大量醫用酒精,家中的瓶裝醫用酒精要避免靠近灶臺、暖氣等熱源,也要避免陽光直射。
4. 使用75%的醫用酒精進行消毒時,既不輕信謠傳的危險性,也不盲目大量噴灑,科學合理使用是可行的。
另外,部分網友使用稀釋的84消毒液進行消毒,從消防安全性來講,比酒精更安全。但要避免與潔廁靈同時使用,因為二者會反應生成氯氣,有毒害性。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丹羊 通訊員 消宣,部分內容綜合自中國消防官微圖片來源:部分來自中國消防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