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王真按:如果天同可以成為《功夫熊貓》中的「翡翠宮」,我們半開玩笑說,辛老師就是調訓「神龍大俠」的「龜仙人」。天同年輕人把推門就能向辛老師請教當作了最大福利,負責天同內訓的他,也與天同人一起,為陶鑄「本門功夫」,成就卓爾不群,而不斷探索和努力。
本文,既是作者對於天同內訓的感悟,亦可看作天同人對如何內訓的思考和期許。靜心、固基、徐攀、棄腐,是青年律師們的受訓手記,也是我們要完成的恆久課業。
圍繞上述課業,天同人關起門來,開展了一系列自訓。疫情以來,圍繞證據新規、債券違約、商業擔保、財產調查等主題,天同開展了十餘次全所培訓。近日,天同年輕人還自發組成了《民法典》學習小組,制定了詳盡的民法典內訓計劃與指引。文末,我們首次公開本次天同的內訓資料,與同仁們一道,借《民法典》的頒布,將法律功底再夯實。
本文共計1,301字,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律所的內訓搞什麼、怎麼搞,絕大多數律師同行,或都不及我好奇。實在講,作為一名四年級律師,本人顯然不合格作答,所以,本文不是什麼應詢之作,些許感受,我當真,您不必然。
之所以更好奇,原因很簡單:假使就此都談不出一二三四,自己還能為天同做點兒啥呢?這好奇,其實,更像焦慮。
讓天同人票選最有感覺的詞,隱約覺得,會是「學習」,或者是它的同義詞。整個行業,估計也一樣。這個話題不輕鬆。「民商辛說」四年紀中的那句話,是肺腑之言:由內而外自基底徐攀,劈邪枝拔枯蔓棄腐芽,這是所有天同律師自省的面向,一個布滿試煉並須不斷總結、反思、檢討的艱苦旅程。
有多苦呢?苦到我們以為做了很多也很有成效,但屢屢發現,什麼都沒發生沒留下。時至今日,我對關聯「內訓」的詞組,都保持警惕,比如,好的律所內訓,不好的,亦同。
內訓,應該是一種目的性極強且極複雜的事兒。切實提升剖解疑難複雜商事案件的實戰能力,是天同內訓最重要目標之一。分三層:
1.各自準備。基本功要紮實,在人員錄募之際即視完成,「準備」者,系將各自儲備按內訓要求排列以待;
2.共同練習。分單位、針對性演練「疑難複雜」之各種情境,此為內訓最核心部分;
3.單兵突破。欲求卓越則復歸個人,所裡創造機會提供平臺,比如,撰寫《法理》雜誌欄目文章,接受頂級學者匿名評審檢驗;鼓勵參加「法典評註工作坊」討論和寫作。
天同之功在,清晰持續揭明內訓目標,引導制定自學計劃,擇中集合以為承啟。
越來越覺得,好的內訓,應該是亂七八糟的。上面勾勒的流程裡,核心在中段,辛苦在兩端。一來,所謂「兩端」,邊界基本模糊。至今,沒有人說得清,天同,到底有多少研究項目在進行,有多少人在自己或者結對/隊作業。
再有,大家可能找不到第二家律所,如此重視寫作,換一種說法的話,可能找不到第二個律師群體要如此經常性地寫作,天同人手一支好筆頭。訴訟圈千餘篇原創文章,絕大多數不是必須寫的,可以證明,天同是一個具備持續高質量原創性思考和產出能力的組織,這無疑是強者,不唯一卻最重要的標誌。
天同內訓的發動者,是每一個天同人。目前正在進行的成規模的內訓,就是小夥伴們自己組織的。此間,民法典(並之前九民紀要)為工具為起點,十三個課題,嚴循「體系展開落回實務」之思路,目的明確目標精準,非人云亦云。從合伙人到實習生,近60人分組進行的為期大半年的自學,果效頗值期待。
剛到天同時,最熟悉的,是天同訴訟圈和無訟學院。近兩年,更能感受其所散發的,胸懷法律共同體的抱負,所以幾可滿足全維度高品質實踐導向之補充、深造需求,當能充任法律共同體的內訓平臺。
有時甚至想,網際網路+法律,留給法律人最好的禮物,會不會就是天同訴訟圈和無訟學院呢?天同律師好福氣,一面真誠分享,一面近水樓臺,受益尤豐。
內訓,應靶定特定組織體所追求仰慕的「獨特氣質」,以及區別其他組織體的「本門功夫」。之於天同,暫可描述為:在每一個天同人都逐漸具備真正卓爾不群的自我認知和補充能力、深刻思考和鑑別能力的過程中,天同終成偉大。
喜歡這份工作不難,當有一天,想說出「我愛這份職業」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體會,愛,是恆久忍耐。
附:首次披露天同民法典內訓計劃與指引
「天同文化」欄目由王真律師主持,我們希望藉此傳達天同的願景、理念和價值觀。
查看往期文章,請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