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下,這篇文章介紹的帝王蠍是附錄二的保育物種,無法無證合法飼養。所以我在此推薦一種有著和帝王蠍類似的雄風,卻非保育,更適合新手的蠍子,那就是偽帝王蠍——也就是雨林蠍。
帝王遺風——偽帝王蠍
2~3L個體 團購價:9.9 元 包郵
點擊進入肆養爬房
接下來是正文~
科:蠍科 Scorpionidae
屬:帝王蠍屬 Pandinus
分布:非洲各國的熱帶雨林和熱帶稀樹草原
別名:將軍巨蠍,非洲帝王蠍
體長:15 ~ 23 釐米
壽命:5 至 8 年
活動習性:夜行性,地棲型,可以群養
毒性:弱(會引起紅腫),攻擊性弱
適宜溫度:22 ~ 28 度
適宜溼度:偏潮溼,相對溼度 80%
保育級別:公約物種 CITES II
以〝帝王〞之名
帝王蠍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偶爾也會出現在熱帶稀樹草原),以體型巨大聞名於世。成體體長約 20 釐米,重量 30 克,據說最大記錄能達到 40 釐米,為現存世界最大蠍子。兩個碩大的螯肢(也就是鉗)猶如李元霸的雙錘,大小比例明顯大於其他種類的蠍,的確擔得起 "帝王" 之名。
人工飼養的帝王蠍,壽命一般介乎 5 ~ 8 歲之間,據一些學者推斷甚至可以到 15 年。而在野外惡劣環境中,它們的壽命會相對變短。
跟給人的第一印象相反,帝王蠍是一種毒性(相對)較弱,個性溫和的蠍。更多時候,它們擅長用兩隻巨大的螯肢撕裂獵物(或者防禦),反而真正使用毒針來獵殺和防禦的機會,並不多。
即使這個物種比較溫順
也不建議上手
不同蠍子的螯肢和毒針的大小對比
(中間組為帝王蠍)
對紫外線的反應:自然光下帝王蠍全身接近黑色,而紫外線照射下,它們會發出藍綠色螢光。並且,只有成蠍會出現這種情況,幼蠍的外殼沒有這種發光物質。利用這個特點,捕捉者會使用紫外光照射來探測帝王蠍。
雌雄辨別主要依據兩個重點:一是體型,二是腹部稱為梳肢 (Pecpines) 的構造。
成年雄性帝王蠍體型較雌性瘦小得多,體型較狹長,胸部梳肢比雌性長得多,梳齒更密。(梳肢是一對位於胸部步肢之間的淺棕色構造,主要用來感受地面的震動,而雄性在繁殖期也會用梳肢來搜尋適合的地面以安置精莢)
上母
下公
真偽帝王蠍
帝王蠍有個別名叫真帝王蠍,可以推斷出還有一種蠍稱為偽帝王蠍,而這種偽帝蠍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 — 雨林蠍(公眾號有詞條,回復 雨林蠍 可以獲取資料)。
雨林蠍
雨林蠍同樣是一種比較大型的蠍類,對新手來說,要一眼看出區別出這兩種,是比較難的。
它們最容易區別的外觀特徵是螯肢( 鉗 )和尾針。
帝王蠍的螯肢壯碩呈現半圓,且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紋理;雨林蠍的螯肢比例更小,形狀修長,表面光滑。
帝王蠍的鉗
雨林蠍的鉗
帝王蠍的尾針為紅色,雨林蠍的尾針是偏黑灰。這點在區分幼體的時候,比較實用。
帝王蠍的尾針
雨林蠍的尾針
體型上的區別就比較靠經驗了,帝王蠍的體型粗壯且更圓。絕對成體體型,帝王蠍比雨林蠍大了一圈。但如果都是同等體型,真帝的戰鬥力可不是偽帝的對手。
除了外形外,帝王蠍是一種生長速度非常慢(在蠍類中),壽命極長的物種。雨林蠍在成長速度略快,壽命長度遜於帝王蠍。
其實,這兩種蠍子從各個方面都非常相像,包括體型、飼養方式等等。
蠍子是一類不需要太多日常照顧的爬寵,帝王蠍也是如此。它和部分寵物蠍不同的地方在於帝王蠍是一類雨林型蠍。
它們需要溼度在 75 % ~ 95 % 之間。缸體底部選用保溼型墊材,類似泥碳苔混合蛭石、腐殖土、椰土等。
最適宜的溫度大概在 22 ~ 28 度,冬天低於 20 度,需要加下溫。初次飼養發現狀態問題,大概率就是溫溼度長期不合適造成的。
但太溼的環境,容易產生蟎蟲,滋生真菌。如果飼養環境是大缸體,比較容易處理,只給一處墊材加水,造成局部高溼。環境太小,就只能多檢查和注意通風了。
個人感覺,帝王蠍耐乾燥能力略強於雨林蠍。如果環境中有提供水盆,即使墊材稍微幹點,它們也能忍耐的下去。
帝王蠍是典型的地棲物種,有挖掘地洞的習慣。可以鋪個 7 ~ 8 釐米以上的厚墊材,以及設置躲避穴。
跟毛蜘蛛不同,蠍子可以群養(少數毛蜘蛛也可以)。
但群養需要注意飼養空間,和充足的食物,不然也會發生打鬥甚至互相吞食。所以,對於蠍子這種本就不需要太多飼養空間的物種來說,單養才是主流。
野外,帝王蠍也長期保持這三隻或者以上的種群生活
UVB 燈對帝王蠍來說,基本就是多餘的存在。它們是基本夜行的動物,沒有躲避的情況下,長期受到光線照射,反而會出現壓力過大導致健康問題。(目前,有部分飼養者認為,帝王蠍依然需要少量的 UVB 光線照射)
在野外,帝王蠍主要捕食昆蟲和其他陸生無脊椎動物,特別是白蟻佔它們飲食的很大一部分;帝王蠍偶爾會捕食較大的脊椎動物,如齧齒動物和蜥蜴。
前文也提到過,帝王蠍捕獵時,主要使用兩隻巨大的螯肢來撕裂獵物,並使用尾部刺針注射毒液液化食物。但幼體更依賴毒針,來癱瘓獵物。
幼體
它們人工飼養食譜非常寬泛。大麥蟲、麵包蟲、蟋蟀等昆蟲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乳鼠也可以接受。跟毛蜘蛛比比較方便的是,它可以接受死食,像死掉的老鼠或昆蟲(保證衛生的前提下)也能餵食。
雖然蠍類屬於較為低等的物種,但保持食物多樣性和衛生,依然是養好所必須的。
帝王蠍是卵胎生的物種。帝王蠍從幼體到性成熟大概需要 2 ~ 3 年。
妊娠期可以長達 9 ~ 18 個月,視乎溫度及食物供應,每次平均生 12 只幼蠍。
幼蠍出生時非常脆弱,未能保護自己。母蠍會照顧自己的幼蠍。幼蠍初時會待在母蠍的背上。隨著蛻皮及長大,它們會離開母蠍背,開始自行覓食。
最初幾個月
當受驚時,它們會回到母蠍的背
一直到它們能自行挖巢穴及獨立
脫離母體的幼體最好立刻移開飼養
以免被雌蠍吃掉
交配:帝王蠍的交配與毛蜘蛛類似,都是正面進行。
但是過程卻大不相同,雄蠍會先將精莢置放在適合的地面,通常是巖石表面,精莢形狀類似直立的小樹枝,然後雄蠍會用螯夾住雌蠍的螯,用嘴咬住雌蠍的嘴。然後經過一陣推拉之後,把雌蠍推到放置精莢的地方讓雌蠍把精莢插入洩殖腔。
完成交配,之後雄蠍會立刻脫離雌蠍,以免被吃掉。
這個過程雖然繁瑣,卻很重要,沒有經過〝蠍子舞〞的推拉過程是無法繁殖的。
因此如果要繁殖帝王蠍,需要要有足夠它們〝跳舞〞的空間,也最好放置一塊石片供雄蠍置放精莢。
在非洲,帝王蠍是一些土著的食物。它們也會被捕捉,作為寵物。
由於帝王蠍較為溫馴及毒性較弱,1999 年的《木乃伊》、2002 年的《魔蠍大帝》及 2008 年的《印地安納·瓊斯和水晶頭骨王國》拍攝時,有使用過帝王蠍。
帝王蠍毒液中的毒素,還有著一定的醫療用途。
因為帝王蠍性格溫順、體型碩大。導致這個物種,成了寵物貿易中相當受歡迎的蠍物種。讓帝王蠍在原產地被過度捕獲,加上原產地雨林面積的不斷減少,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現在,這物種現在被列入了 CITES II 保育類中,它也是極少數被列入保育的蠍子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