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
不是說寫實家庭劇,或是紀錄片不好,只是眾口難調,不喜歡浪漫愛情喜劇的同學可以選擇關閉、不予評價的。給任何劇集評分或劇評的話,都應該儘量從劇集本身或同類型、同題材的作品去分析評價的。如果僅憑個人偏好去評判實在有失公允。若是甚至由此而發出誘導性評語亂帶節奏、或是故意惡評中傷製作團隊及藝人,更加不妥!!!
本來呢,我是懶得發劇評的,我這篇文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劇評,只是看了已有劇評或是短評裡的個別文字,引起強烈不適,不吐不快。
首先申明,我是7012和孫浩俊的粉,這也是我為什麼想發劇評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不會在這裡對劇裡的藝人演技進行任何評論,或是鋪述製作團隊的簡歷吹捧其能力有多牛逼,避免被說使用了十級粉絲濾鏡看劇。
我也不會進行劇透式劇情評析,只是針對幾個熱議話題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罷了。當然不同的觀眾可能會有不同的觀後感,所以我們儘量互相理解、求同存異吧。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還是那句話「注意審題」!
這部劇的定位就是浪漫喜劇,喜劇!不是寫實家庭片,更不是紀錄片。編劇和導演有意讓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場景以清晰的敘事邏輯讓其「戲劇性」在這部中年偶像劇「合理化」,以滿足觀眾的幻想需要。畢竟,觀眾看劇大多是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放鬆,而不是複習現實生活的苦澀。目前,就這部劇觀看體驗,於我而言就很輕鬆愉悅,符合其藝術類型設定。
所以啊,煩請不要再給出「不符合現實」、「不可能發生」之類的評語,更不要在沒認真觀劇就動不動上升到道德高度評判人設、或是站在上帝視角做出類似於「社會對單親母親遠沒有對女主那般寬容」、「做人要清醒點、不要幻想成為女主、要認清社會現實」之類的強烈悲觀評判,進而灌輸看似非常營養的濃雞湯啊!這是範疇問題,上述這些已經嚴重離題了啊!況且,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太過於寫實的話,那就是生活了呀!
說下題外話,當今社會,年輕人迫於現實的壓力,很多人選擇了不戀愛、不結婚的獨身生活。特別是在韓國,在社會不斷老齡化的情況下,結婚率、生育率屢創新低,人口數量更是出現負增長率,這儼然是個嚴重的社會乃至經濟問題。這部劇的立意就是想要鼓勵大家擁抱溫暖、勇於面對生活、不要輕易放棄夢想和愛的能力。現實越是苦澀,越要學會挖掘生活的糖分補充能量,以繼續充滿信心地努力追逐希望!
當然,如果有網友更欣賞寫實題材的電視劇,煩請靜靜地離去,一如靜靜地到來,帶走原屬於其它劇集的評分和評語,留下一方舒適和諧的討論空間。
還是那句話「注意審題」!
小學語文老師教會我們「誇張」是一種表現手法,上方的百度百科亦闡述了「誇張」是喜劇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而就我看到的,日劇和動漫更是將這種表現手法用得爐火純青。
劇中個別誇張表情和慢鏡頭的運用多是為了放大角色情緒,與現實產生碰撞,形成強烈對比。
個人 認為,這部劇將平衡感把握得還是比較好的。在適時的點給恰到好處的哭戲,讓觀眾或感動或心酸一把,但又不會讓悲傷蔓延,下一個鏡頭的切換可能就會讓觀眾為角色本身魅力所逗笑。劇集情節環環相扣,節奏適中,每個劇集的結尾都設置了吸引人的片段,讓劇迷好奇接下來的故事進展。
當然,如果有網友更欣賞 更欣賞細水流長的演繹風格,建議轉換頻道,避免引起強烈不適。
本著絕不劇透的宗旨,我只能說同樣的套路被編劇和導演玩出了新花樣。
就個別人口中的「瑪麗蘇「,我只想說,青春無腦瑪麗蘇和中年現實瑪麗蘇還是有區別的,具體劇情請到正劇中確認。反正我周圍有很多小夥伴深刻領會了「真香「內涵並成功路轉粉。
最後,我想說的是,看戲就是看戲,沒必要上綱上線地引起不必要的唇舌之戰,這終究只是種娛樂消遣的方式罷了。喜歡就加入相關小組進行火熱討論,不對胃口則隨手關閉也就完事了,互相尊重。至於評分,本著對劇集和後續看官負責的態度,儘量多客觀考量一下,謹慎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