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小快樂
圖文/three
前兩天下了新年的第一場雪,發了視頻,南方的夥伴說這麼美的雪景,不寫一篇記錄可惜了。是啊,好久沒有寫了。
其實我的硬碟裡積攢了很多照片想要整理,但總覺得還沒有準備好寫,總想寫個什麼高大全的東西出來,於是一拖再拖,可我忘記了最初開設這小片空間的心願,只是單純地希望把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分享出去而已。
在被推著往前走的生活中,我們的心像飛鳥一樣,撲稜著翅膀,穿梭在參加的各類工作活動上,穿梭在扮演的各種角色中,穿梭在屏幕前各類紛繁的訊息裡,無數次地等同於眼前的瑣碎……但,只要有那麼一刻,不再等同於腦袋中喋喋不休的聲音,這個可以讓我們的心停靠下來——安靜呼吸的枝椏就出來。
對我而言,記錄的過程就是找到這個枝椏的時刻。
問學美術的同學,現在工作這麼忙了還會再去畫畫嗎,對方回答到:當然,自我表達是終極追求。
我突然有點感動,其實所有人都希望交流,和這個世界交流,和自己交流。理解這個世界,進而理解自己。
而交流需要一個載體。
「人不能孤獨地活著,之所以有作品是為了溝通。透過作品去告訴人家,心裡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樣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其實這個「作品」的範疇很大,可以是各類藝術創作,更可以是一堂生動有趣的課堂,一張恰到好處的處方,一頓精心烹製的佳餚,或者一次酣暢淋漓的閱讀。
ㅿ把花放在小臉盆裡,放在外面凍一晚上,就有了這冰花作品,簡單又美好。
科技再發達,也無法代替的,就是每個「作品」背後的溫度,那個本質,就是人。
如果把時間軸拉得夠長,那麼這一生,就是你的作品。
所以,我想要找回那個當初記錄的心願,這方空間是我心休憩的枝椏,三言兩語,影像片段,若能帶來一點啟發和撫慰,歡迎你心來栖息。
也許在這個特殊時間裡,這片可以安靜停靠的地方更重要。
下午四五點的太陽光,照在雪地裡,閃耀著溫暖的光暈。
網上看到一位9年時間只拍雪花的攝影師作品,每一片雪花都是藝術品。雪花大多是六角形,因為是屬於六方晶系,這和很多水晶的結晶體是一樣的,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美,自然才是最棒的藝術家。
雪花有個很好聽的別名,叫做「未央花」,未央指的是沒有盡頭、沒有結束的意思。
雪花何以能夠不結束呢?如果我們只看到肉眼可見的「形」,這朵雪花融化了,會以為結束了,但這朵雪融化成水,水可再凝華結晶成雪,在屬於本質的「神」的層面,便是沒有結束。
如果只看到形的層面,會遺憾,也必然會局限;但若了解到神的層面,就能驟然開闊許多。
那麼,生命是否也能以此類比呢?
枯枝上滿是芽點,這每一個小小的點,都是春天到來後的一個分枝,將會有一枝的花葉。學習種植絕對是今年最大的收穫之一了,在種植的時候,你能深切地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體會到生命本身的智慧。
有一位我非常喜歡的園藝師,她說:如果你的花開得好,一定是上一個季度你做對一些什麼。
所以冬天就一定要「藏」,這是長根的時候,地上的枝椏該休眠就讓它休眠,不用強行抬進溫室讓它保持開放,因為冬天有藏,才能促使春天的「生」。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世人皆知所謂「養生」之道,但其實不同的季節和境遇下,都有不同的法則要去遵循。春夏秋冬、循環反覆,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輪迴,也許就是為了讓我們在上一次做錯的地方,重新選擇吧。
但也有很多植物是在炎熱的夏天休眠,秋冬反而是其生長的時節,也許和它們生長的原產地有關,比如這盆原本生長在地中海氣候的植物——仙客來。它很特別,葉和花葶同時自塊莖頂部抽出,可可愛愛,在夕陽下像是跳舞的小兔子精靈。
看雪的呆呆狗,它秉持著「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的冬季養藏之道,每天睡到十一點才起床。
自然帶給人們的饋贈,除了植物外,還有礦石。我常常感嘆,大自熱是有多麼的神奇,才能在千百萬年的土地裡,孕育出如此美麗又治癒的色彩。
這是莫三比克的粉水晶,溫柔水潤的顏色,心都要被這光明融化了,在古印度的脈輪醫學,礦石療愈中粉晶恰好對應的是心輪的部位。
而我在拍攝的時候突然想到「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詩句。
被貶南方異地數年的王昌齡,遇到故友北上。在江邊的芙蓉樓飲酒敘舊,雨下了一晚上,秋冬時節吳地寒冷的雨水和江面連成一片。天亮的以後,要送友北上了,此時也只剩下寂寥的大山陪著自己。
許久未見的家鄉親人們啊,此刻是多麼想念你們,這思念不知要從何說起呢?被貶異鄉的心酸苦楚,這道不出千言萬語,便作這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我覺得格外感動,千頭萬緒,那些訴不出的衷腸,都抵不過一句
——我還是當初那個我啊,一切都未曾改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