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解讀紅樓夢詩詞。
俗語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說,讀名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感和體會,各不相同,也就是古詩裡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直有人想知道,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到底長什麼樣?有多美?是像87版紅樓夢陳曉旭扮演的那樣,還是62版越劇紅樓夢王文娟扮演的那樣?可能每個人讀了紅樓夢之後,自己心裡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林黛玉形象。
不管我們心中的林黛玉長什麼樣,其實原文中,關於林黛玉的才貌,曹雪芹早就用十句話說得清清楚楚。黛玉進賈府一回,她在寶玉眼中,是這樣的: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十句話,寫出了林黛玉的眉目、五官、神情、病態以及動靜時的姿態,脂硯齋批語道:此十句定評,直抵一賦。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句話,卻可以看成是對黛玉外貌、才情最精準的概括,相當於她的一篇小傳。
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心中的林黛玉什麼樣,但按照曹雪芹對林黛玉品貌的描述,林黛玉只可能是這一個。87版紅樓夢的編劇之一的周嶺也曾表示,一千個人眼中不會有一千個林黛玉,只可能有一個,因為曹雪芹早把她具象化了,她不是模糊不清的文學形象。
我們不妨一點一點來看下這十句話,第一句裡說到了「似蹙非蹙」,什麼是「蹙」呢?蹙就是皺的意思,也即顰,皺眉之意。寶玉見了黛玉之後,就曾說「 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古人也常用這個詞來形容人皺眉時的神情。
李白在《怨情》詩裡說: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歐陽修《答聖俞莫飲酒》詩句也說:朝吟搖頭暮蹙眉,雕肝琢腎聞退之。吳西逸《柳營曲 賞春》裡也有:新涼開扇影,清恨蹙眉尖。嫌,何處可消淹?
接著又說「罥煙眉」,什麼是「罥」呢?此字不同版本還有「籠」「罩」「冒」等字,庚辰本、己卯本作「罥」,今從。「罥」單字是「掛、纏繞」之意,古詩詞中也多有此用法。
李白《公無渡河》裡有: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黃庭堅《千秋歲》裡有:歡極嬌無力,玉軟花欹墜。釵罥袖,雲堆臂。釋道潛在《次韻彥瞻舟次三墩見寄》也有:雪消幽港漲漪漣,草際晴絲罥細煙。
曹公別出心裁地用「罥煙眉」來形容黛玉之眉,是說黛玉的眉毛極好看,就像一抹輕煙吊於額前,不濃不淡剛剛好。脂硯齋批曰:奇眉妙眉,奇想妙想。
第一句描述的是黛玉的眉毛,似蹙非蹙,就像一抹輕煙一樣,第二句說的是她的神情。說她是「似喜非喜」與「似蹙非蹙」對應,就是說不上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也是為後面的「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做鋪墊。
「含情目」有版本作「含露目」,就意蘊來說,含情較含露更雅更含蓄一些,也更能表達女子眉目間深情。
白居易《長恨歌》裡有: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孟郊《古怨別》有: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李商隱《無題》裡有: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幹。魚玄機《隔漢江寄子安》有:含情咫尺千裡,況聽家家遠砧。
前兩句說的是林黛玉的眉眼,眉尖若蹙,眉若輕煙,眉目含情,三四兩句緊接著說的就是黛玉的多愁上和先天疾病。
什麼是「靨」呢?我們常用「笑靨如花」來形容女子美麗,笑起來像花一樣漂亮。這裡的靨用作名詞,指的是黛玉兩頰的酒窩。
徐渭《邊詞十三首》有:姑姑花帽細銀披,兩靨腮梨灑練椎。袁宏道《美人臨鏡 其二》有:笑時添兩靨,恨至疊雙蛾。趙鼎臣《再次前韻戲志康》有:獲多意解始開顏,暗覺微渦生兩靨。
曹公說黛玉「態生兩靨之愁」既寫出了黛玉兩頰的酒窩之美,又寫出了她滿面的愁緒,這種獨特的面帶愁緒的嫵媚和風韻,把一個女子的美態寫的淋漓盡致。
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原來我們的林妹妹是有酒窩的!無論古今,女子皆以酒窩為美,曹公也不例外,十二金釵中,唯一寫到有酒窩的,便是林黛玉。也正是黛玉的這種與眾不同的,帶著酒窩的愁緒,卻也更讓人心生憐惜。
「嬌襲一身之病」也就是黛玉的先天不足之症,她自己曾說「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有了愁緒已是令人憐惜,如今又添了病容,就更是讓人憐之愛之。
一個「嬌」字寫出了黛玉之病帶來的身體嬌弱,與後面的「嬌喘微微」照應,一個「襲」字寫出了黛玉之病的先天性,所以即便是遍請名醫,也沒有治好,與後面的「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對應。
五六兩句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則概括了黛玉一生的兩大特點,一個是眼淚多,一個是常病著。這兩點在前八十回裡,幾乎是回回可見。
未與寶玉鬧彆扭時的黛玉,已是因為愁緒和病容,顯得是「淚光點點」了,與寶玉鬧了彆扭或為寶玉傷心後,就更是不用說了,不是「傷心大哭起來」便是「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滿面淚光。」
黛玉的「嬌喘微微」更是隨處可見,襲人曾說黛玉「饒這麼著,老太太還怕他勞碌著了。大夫又說好生靜養才好,誰還煩他做?舊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線呢。」王熙鳳也說她「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可見黛玉之體弱。
七八兩句說的是黛玉之靜和動,她本就是「美人燈兒」,嬌弱無力,常年吃藥,且「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又是個「天性喜散不喜聚的」,所以黛玉時常在瀟湘館靜養,每每不過讀書寫詩,偶爾逗鸚鵡,葬落花,以此打發時光。
說到行動處,黛玉去看寶釵時,是「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一個「搖搖的」寫出了黛玉的弱柳扶風之態;寶玉生日夜宴時,「黛玉只管和人說話,將酒全折在漱盂內了。」因為她體弱,不勝酒力,所以賈府元宵夜宴時,她又把酒端起來讓寶玉代飲了。放煙火時,「 林黛玉稟氣柔弱,不禁畢駁之聲,賈母便摟他在懷中。」都可見黛玉之弱。
最後兩句是對黛玉才貌的總結,其才是「心較比幹多一竅」,比幹是商代貴族,是商紂王的叔父,才幹卓越,一生忠君愛國,敢於勸諫,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文曲星。
有一次比幹又勸諫紂王,紂王就大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於是就殺了比幹,觀其心。古人認為心竅越多越有智慧,所以用「一竅不通」形容人愚鈍,用「七竅玲瓏心」形容人聰明,而曹雪芹形容林黛玉,說她比比幹還多一竅,顯然是讚美黛玉天資聰穎過人。
「病如西子」的典故,是說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相傳她心痛時「捧心而顰」,就是皺著眉捂著肚子的神情,吳王夫差就覺得很美,故後來常用「病西施」來形容人的病態美,也才有了「東施效顰」的成語。
黛玉天生體弱多病,又生的「眉尖若蹙」,所以曹雪芹用西施之美來形容她,再恰當不過,且她比西施還「勝三分」,黛玉的三分勝在哪呢?從古代的審美角度來說,她勝在了出身和才情上。
綜上我們看,曹雪芹用十句話,寫出了黛玉的眉目之美、兩靨之愁、一身之病、才比比幹的心竅、美勝西施的病態,一個完完整整,清清楚楚的林黛玉形象躍然紙上,如在眼前。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