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美好的
唱歌是必須的
長按二維碼識別
關注唱歌大講堂
一、 口腔共鳴聲音從口腔以及喉頭上部的咽腔中獲得的共鳴,我們稱之為口腔共鳴。
口腔共鳴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基礎。口腔共鳴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於和頭腔取得聯繫,且可減少咽喉的負擔,起保護聲帶的作用。口腔共鳴要有聲音的「點」和「心」(即共鳴焦點)。
獲得口腔共鳴的具體方法:
首先必須使口腔中的各個有關部分唇、齒、牙、舌以及相應的咽、喉自然地鬆開,會厭輕輕抬起,以使咽、喉腔通暢,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積極堅硬,發聲時,口腔自然上下打開,笑肌微提,下顎自然放下稍後拉,上顎有上提的感覺。
聲帶發出的聲波隨著氣息的推送離開咽喉流暢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顎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動,這樣才會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
新手唱歌的時候到副歌高音部分很喜歡擠嗓子,一首歌唱下來感覺特別累,而且還不好聽,然後再唱歌也不好意思去唱了,嚴重還可能有心理陰影,恐懼唱歌。
首先告訴你,如果你唱歌確實有擠嗓子的問題,那麼一定是來源於你的習慣問題,想要改掉一個習慣不是說馬上就可以的,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堅持練習,具體怎麼改掉這個習慣請花幾分鐘認真看一下:
(1).改掉先擠壓腰腹,用大氣息衝擊喉頭的這個發聲習慣,也就是說第一意識不是擠壓腰腹氣息,也不能過度用力或猛然用力.
(2).改變唱歌第一動作意識,正確的應該是胸口向下擋氣.這樣胸口會幫你擋住氣息,控制後不僅延長氣息,還能分擔喉頭的壓力,也能感受到腰腹的氣息支撐。(發聲時始終像嘆氣一樣向下延伸力量發聲)
(3).搞清楚打開喉嚨的意思,因為打開喉嚨可以幫你穩定喉頭.還能增加共鳴效果,讓你音色好聽,還能增加音量,讓你不用太大力,唱的夠大聲,夠高.這樣你就會減輕力量.打開有在另外一篇裡詳細有寫圖文。謹記!!打開喉嚨不是張大嘴!!!張大嘴是錯的不是核心!
(4).用力的方向和意識從原來的高音向上唱,變為高音向下唱,用力方向向下了,就會從胸口發聲位置讓力量向下延伸找到丹田支點(後腰和小腹等核心肌肉氣息支持),兩個力平衡對抗就能控制住氣息,防止氣息用的過快(漏氣),氣息不足就會擠喉嚨,兩個力平衡了對喉頭的衝擊也會減輕,身體肌肉就不會過於僵硬,兩者對抗增大氣息壓強,高音就上去了(聲帶閉合剛好,氣息有控制不漏氣的通過)。(用力要慢慢加不要突然加力,嘆氣一樣向下,帶唉發聲嘆氣,不要漏氣過分)
想要改掉扯喉嚨的習慣,只要做到「一松 一緊」。
一松:脖子以上部分要放鬆,可以用嘆氣去找這個感覺,下巴保持流口水的放鬆狀態,邊搖頭邊唱;
一緊:小腹的支撐狀態,可以咳嗽的感覺來找到。
注意,這「一松一緊」不是孤立的,
只有你的氣息到位,喉嚨才可以放鬆;
也只有喉嚨放鬆了,才可以找到氣息。
今天上午10點中老年聲樂網校【基礎聲樂】實戰訓練班免費公開課直播學習《聲樂基礎關鍵課,打開口腔和喉嚨》,千萬不要錯過哦!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限時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