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2020-11-18 澎湃新聞

【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2020-04-23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world

讀書日

閱讀是認識世界

第一塊基石

節日起源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 世界圖書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倡多讀書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央、省、州、市關於「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部署。在「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楚雄市法院在新華書店開展以「2020書香楚雄」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市法院黨員代表、法官代表、團員代表共計18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1

在視頻中感悟書籍的力量

活動伊始,政治部播放了紀錄片《讀書的力量》中的節選片段,這段視頻從文明、精神、人生、強國四個層面,對「讀書的力量」進行深入、全面的發掘與展現,還原了人類通過書籍改變命運的文明史詩。通過觀看視頻,市法院黨員幹警紛紛感悟到書籍帶給人類的巨大影響以及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的重大現實意義。

讀書的力量

2

在分享中增加閱讀的興趣

在「推薦好書」環節,大家現場推薦了自己認為比較不錯、對自己影響較大的作品,大家在交流與聆聽中分享與書有關的那些事兒,共同體味書香,感悟人生。活動現場氛圍不斷高漲,激發了大家讀書的興趣,營造了濃鬱的文化氛圍。

我今天推薦的文章來自於作家王小波,他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他對時代充滿自己獨立而深刻的思考,卻喜歡用嬉皮的方式來表達。

他既不卑也不亢,既不上進,也不落後;既不玩世不恭,也不道貌岸然;既不追求陽春白雪,也不追求下裡巴人。從王小波的書裡,有的人讀到了庸俗和性,有的人讀到了風趣和幽默,有的人讀到了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

—— 政治部幹警孫玉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枯燥乏味, 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學問,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就明白了,哲學到底是什麼。哲學也可以證明許多: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科學能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能給予我們智慧。

—— 審管辦幹警曹琪蜂

《感時憂世》中有一篇名為《「非典」與「五四」精神》的文,寫於2003年5月,當時正值非典疫情有所緩解,又值五四運動八十四周年,資中筠先生受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邀請談對「五四」精神的理解,主持人楊銳先生的提問之一是談我國政府處理SARS的經驗教訓與「五四」精神有何關聯。節目結束後資中筠先生覺得電視節目時長有限難以暢所欲言,於是進一步把思路整理成文。文中提到,SARS突然襲擊,以致泛濫成災,而後得到遏制,我國有關當局在應對SARS的整個轉變過程與「五四」的兩大主題科學與民主處處有密切的關聯。一方面醫學是科學毋庸置疑,但以科學的態度應對疾病也至關重要,不僅僅是運用現代醫療手段治癒疾病,還要建立起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價值取向;另一方面應對疫病危機需要公民自覺地與政府合作,政府則需要暢通信息渠道,保障公民獲取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這樣可以避免引起公眾恐慌,從而在「非常時期」實現社會有序。

—— 審管辦幹警劉芮含

3

在獨處時感悟閱讀的真諦

想幹當有學,學需有所思,思方有所踐,踐定有所悟。在書店中,大家紛紛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選擇一個舒適的角落,沉浸在閱讀的時光中......政治部主任林宏表示,作為一名法官不僅要有良好的法學素養,也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不僅能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增加理性思考,也能從更廣闊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1

2

3

4

5

6

一場翰墨飄香、書聲琅琅的讀書活動正「有聲有色」地上演。楚雄市法院幹警們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向上的態度投入到活動中。通過多讀書、讀好書來提高自身人文素養,陶冶情操,進一步推動提升法官隊伍素質、審判質量和司法公信力。

部分幹警心得體會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凝聚文字的力量,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微信製作:綜合辦公室

往期內容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做生命的朗讀者
    往大了看《朗讀者》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往小了看,我看見的是一個女人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故事。第一季12期《朗讀者》,它們主題詞分別是: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味道、那一天、青春。它們是12個坐標,每個人都能從中定位自己的生命節點。董卿也一樣。
  • 《朗讀者》第三季開播,為什麼我勸你要好好讀書?
    文|周一(富書專欄作者)讀書讓人生更加出彩10月6日,有網友在廈門大學看到董卿的身影,原來是《朗讀者》節目製作組前來廈門調研,經過兩年的沉澱,《朗讀者》第三季即將回歸。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才有了《朗讀者》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才有了《詩詞大會》中:雛鳳清於老鳳聲、歸家喜及辰、洛陽親友如相見,一片冰心在玉壺。
  • 朗讀者丨第一期【遇見】朗讀生命 永遠動情
    ——記《朗讀者》之許淵衝先生我或許會忘記演員濮存昕述說的兒時故事,會忘記無國界醫生朗讀的鮑勃迪倫的歌詞,而我難以忘懷的是許淵衝老先生說起自己熱愛的事業時那副容光煥發的面孔,那個詩詞讀到動情處會熱淚盈眶的高齡老人。
  • 朗讀者:凱特溫斯萊特主演,世界讀書日這部電影告訴你讀書的好處
    讀書有什麼好處?要給這個問題做個解答其實很難。在古代,因為科舉制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階層跨越並不少見,於是便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而今,在閱讀匱乏的當今社會,很多人便搖旗吶喊:讀書是最便宜的自我價值投資。
  • 董卿《朗讀者》書單 你珍惜了和它們的遇見嗎
    【第一期: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 1號朗讀者濮存昕走進「一平方米」朗讀亭:期待人生最美的遇見
    長江網10月16日北京電(駐京記者 柯立)10月16日,在《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上,濮存昕發出「人人都是朗讀者」活動倡議:一直往下讀,讀出聲來,用生命來體悟學習經歷;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生命的自由王國……濮存昕是《朗讀者》節目第一季、第一集、第一位出場的嘉賓
  • 雅州四月讀書天 | 2020書香雅安·全民閱讀—我是朗讀者系列展播
    :有人說:「真正的閱讀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一個世界裡快樂、憂傷、憤怒、平和……」。:鄭德超雅安市朗誦專委會會員雅安市雨城區實驗小學教師朗讀者說:閱讀,讓我們在清幽純淨的世界裡自由行走。
  • 春日·朗讀者
    春日·朗讀者這一期公眾號,我們組的主題是——朗讀者·遇見。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
  • 世界讀書日 | 在長沙遇見最美書店,遇見更美的自己
    四月芳菲好,讀書正當時。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 自1995年起,每年的4月23日被定為「世界讀書日」,全世界都在共同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作為一間書店,美似乎已經成為必需品,但美出了新高度的書店仍然屈指可數,止間應算得上一間。進門處,最先迎接你的是一簇簇精緻的鮮植;再往裡走一些,幾張簡約的小桌上擺放著店長精心為你挑選的讀物。
  • 走進中衛·朗讀者丨遇見
    朗讀者:黃順華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
  • 人人都是朗讀者:願早日通過讀書發現內在力量,綻放美麗生命之花
    董卿在《朗讀者》裡曾經說過,「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我覺得讀書亦然。今天我們將朗讀的概念換成讀書又何嘗不是對文字和生命的另一種體現和延伸呢。01 讀書:因共鳴而產生的力量有的人說,挑自己喜歡的書看就好了何必糾結。
  • 世界讀書日,看這部高分禁忌電影講清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4.23,世界讀書日。一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節日。讀書。一個越來越陳舊的習慣。講一部老片,關於讀書。為那群安靜的、孤獨的、守舊的你們——《朗讀者》The Reader
  • 誤打誤撞進入主持生涯,創辦了《朗讀者》,傳遞讀書的力量!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一直傳承者:「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優良傳統。當代的我們也時刻銘記讀書的重要性,傳承者我們中國的精神命脈——讀書。那說起讀書,我最先想到的是央視主持人董卿。
  • 《朗讀者3》重磅推出,董卿重回央視舞臺
    9月23日,《朗讀者》第三季先導片花絮曝光。視頻中,董卿每一幀都是美顏暴擊,不光顏值抗打,氣質也是絕佳,真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她身穿連體襯衫套裝,盡顯高雅氣質,眼神溫柔,對鏡微笑,狀態非常好。那些喜愛大量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不讀書或讀書少的人快得多。朗讀屬於每一個人,就像八百年多年前學者朱熹所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
  • 董卿《朗讀者》首播最值得回味的文辭
    在第一場錄製《朗讀者》時,董卿感慨自己對於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她說:《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對於第一期的主題,董卿別出心裁地選擇了關鍵詞「遇見」。
  • 人物:董卿,《朗讀者》又回來了,帶你穿透黑暗,直抵靈魂
    在董卿看來,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這就是《朗讀者》的內核。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讀習慣接受文字的薰陶,成為一名「朗讀者」,讀出文字的價值,讀出內心的豐盛。
  • 世界讀書日!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邀你一同閱讀生命!
    世界讀書日!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邀你一同閱讀生命!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以「閱讀生命」為主題的復旦大學第八屆讀書節系列活動在線上拉開帷幕。
  • 為什麼《朗讀者》大獲成功?原來董卿早已「蓄謀」已久
    這樣的知識分子家庭,讓董卿從小就接受了知識的薰陶,讀書成為了她青春的主旋律,也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時候的董卿在父親的嚴厲教育下,讀書成為了董卿最大的快樂源泉。而漸漸地,讀書不再是一種習慣一種愛好,而是變成了一種力量。
  • 《朗讀者》給出了最美好的回答
    當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張力與魅力?  CCTV《朗讀者》火了!董卿再度成為屏霸。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1,很多教育者、老師紛紛向家長、孩子推薦這檔清流範兒的綜藝節目。讓觀眾充分理解朗讀者的內心世界,再體會朗讀者演繹所流露出的情感,這樣就讓整體「朗讀」更加觸動人心。  用詩來舉例。單純的默背,容易將詩歌肢解。《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節目中的書信、詩詞為何讓人印象深刻?它們將文字產生的背景也生動地呈現出來,便是原因之一。
  • 《朗讀者》武漢日記|第一天 董卿約會「人民英雄」張定宇
    國慶在即,中秋盡望,當國泰民安與闔家團圓撞了個滿懷,9月28日雙節即將到來之際,《朗讀者》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星夜兼程趕赴「英雄的城市」武漢。董卿的時間表是濃縮的,白天和夜晚沒有那麼清晰的界限。前一天準備資料到了凌晨4點,清晨6點鐘她又準時出現在北京西站,和《朗讀者》主創團隊一起搭乘從北京到武漢的高鐵。